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南京軍區大院內,是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舊址、國民政府國防部舊址,現為東部戰區司令部軍史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1945年9月2日,日本國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在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內,舉行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由張謹農等設計,楊仁記營造廠建造,占地面積23499.8平方米。自1928年至1933年,建造大量校舍,計有西式平房62幢,西式洋樓17幢,共1075間,形成以西式建築為主調的建築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
  • 地理位置:南京市玄武區東部戰區大院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設計者:張謹農
  • 營造廠:楊仁記營造廠
  • 文物級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歷史沿革,建築規模,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國民政府中央軍校禮堂舉行。
日軍投降簽字儀式日軍投降簽字儀式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現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機關大院內的“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建成於1929年3月,混合結構,歐式風格,主體建築加上正門外廊柱部分,占地面積1320平方米,建築面積153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此建築成為解放軍軍事學院禮堂。
東部戰區非常重視對機關營院內原國民政府中央軍校禮堂的保護,考慮到其特殊的歷史價值及建築風格,軍區有關部門一直予以妥善保護,先後多次進行保護性修繕。
當年負責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警衛工作的王楚英老人,走訪了原國民政府中央軍校禮堂,看到整個建築面貌依舊,由衷地稱讚使用單位保護工作做得好。
鑒於這座建築歷經70多年風雨,現屋面滲漏、牆體門窗破損較重,須徹底維修保護。東部戰區有關部門多次徵求當地規劃、文物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制定了保護修繕方案,擬保持原貌,復建鐘樓,並把後來接建、破損嚴重的軍區禮堂改建為軍史館,陳列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等的文獻資料和部分實物,與原建築一併作為長久性抗戰勝利紀念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建築規模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黃埔路,原國民政府國防部舊址、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舊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軍史館。
歷史照片歷史照片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是南京國民政府設定最早的軍事教育機構。1927年11月國民政府在南京籌設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於次年3月開學。1928年興辦之初它直隸於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中正李濟深何應欽分任校長、副校長和教育長。1929年以後張治中接任教育長,實際負責軍校教育、校務一切事宜,直至抗戰開始。1937年5月至1937年10月。這是南京中央軍校的最後階段,戰前準備和戰時搬遷是這一階段軍校的主要活動。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後,決定將設在廣州的黃埔軍校遷到南京,在南京建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址設在清朝陸軍學校舊址,蔣介石任校長。
辦校之初,沿用清朝陸軍中學的建築。由於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上原有校舍破舊不堪,從1928年至1933年,先後建造了大量的校舍,計有西式平房62幢,西式洋樓17幢,共1075間,形成以西式建築為主調的建築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有1號樓、大禮堂、憩廬和122號樓。
大禮堂位於學校的中央。1928年9月開工建設,次年2月竣工,造價54928元,由工程師張謹農設計,楊仁記營造廠承建。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高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1530平方米,坡屋頂上覆灰色波紋金屬瓦。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
建築式樣受到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式建築的影響,中央主要入口處門廊前矗立著八根愛奧尼亞式巨柱,門廊頂部建有鐘樓;東西兩側入口處牆壁之上各裝飾有四根愛奧尼亞式立柱,其上各建有一座高高的塔樓。中央主要入口處有三個拱門,東西兩側入口處各有一個拱門。大禮堂內北面設有講台,後面有休息室。
該建築的鐘樓是木質結構,儘管已盡全力對其整治修繕,但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有限,加上白蟻蛀蝕、風吹雨淋,鐘樓在20餘年前坍塌損毀了。

所獲榮譽

200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築
2014年8月,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列為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