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

關於本書的體例。編撰工作之初,為了全書各章有統一的框架,我們給撰稿者印發了《〈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編寫體例》。鑒於當時不可能集中一批研究人員從事編史工作,決定本書按民族分章,民族不論大小,每個民族撰寫一篇(章)音樂史。關於篇幅,考慮到出版經費有困難,“體例”規定“歷史悠久,人口較多的民族可寫3萬字,人口較少的民族寫1.5萬字為宜。史料特別豐富者,可不受此限,但要言之有物,亦不宜太長。”現在為使該書有較為豐富的內容,多給後人留下寶貴的史料,人口較多的民族的音樂史突破了6萬字,人口較少的民族音樂史,平均每章約3萬字左右。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
  • 作者:袁炳昌,馮光鈺
  • ISBN:781056051
  • 定價:48.0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1-01
  • 開本:32開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圖書編號:1257650
版次:1

簡介

編寫少數民族音樂史,我們沒有經驗,一切都在嘗試探索,但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必須從少數民族的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我國各民族的形成有早有晚,社會發展極不平衡。因此,編寫少數民族音樂史必須突破歷代王朝的框架,按各民族的歷史進程和音樂自身發展的規律進行編寫。歷史悠久、史籍記載較多的民族和只有數百年歷史的民族及從鄰國遷入的民族,在寫法上可略有不同,採用不同的分期和方法撰寫他們的音樂史,有的民族可參閱該民族的文學史的分期和寫法,但不要硬搬。
從鄰國遷入的民族,一般歷史較短,主要寫在中國定居後音樂的發展。跨國或分布於世界諸國的民族,主要寫國內該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跨省區的民族,力求反映該民族音樂的全貌,不能以偏概全。
關於古和今。古代少數民族音樂,因史書記載較少,可略古詳今。“史”的時限,要求從遠古寫到1990年。本書年代除引用古代文獻的部分外,一律用公元書寫。有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分期的,應採用民族的歷史分期。
我國各民族的民間音樂,是歷代民間歌手、民樂能手、樂器製作師和歌舞能手創作、傳承下來的。少數民族音樂史應該為他們立傳,確立他們在中國音樂發展中的應有地位。對著名的專業音樂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的評述也應該作為音樂史的一個部分。為使該書成為有聲音樂史,我們選用有代表性的音樂譜例100餘首或許能有助於讀者更形象地了解各民族的音樂。

目錄

第一章朝鮮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19世紀中葉——1949年的朝鮮族
音樂文化
一、19世紀中葉——1931年的朝鮮族音樂
二、1931——1945年的朝鮮族音樂
三、1945——1949年的朝鮮族音樂
第三節1949——1990年的朝鮮族音樂文化
一、1949——1966年的朝鮮族音樂
二、1966——1976年的朝鮮族音樂
三、1976——1990年的朝鮮族音樂
第二章鄂倫春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1640年以前的鄂倫春族音樂
一、英雄出世歌
二、古祭禮——原始的薩滿樂舞
三、原始歌舞
四、音樂形態
第三節1640——1839年的鄂倫春族音樂
一、民族遷徙史歌
二、漁獵生活歌
三、婚俗歌
四、祭禮歌
五、音樂形態
第四節1840——1949年的鄂倫春族音樂
一、柬達仁
二、呂日格仁
三、薩滿調
四、民間樂器
五、音樂形態
第五節1950——1990年鄂倫春族音樂
一、新民歌
二、傳統音樂的蒐集整理與研究
第六節鄂倫春族民間歌手和歌唱家小傳
第三章赫哲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赫哲族的物質文化和習俗文化
第三節赫哲族的音樂文化
一、嫁令闊
二、哈康布力
三、伊瑪堪
四、薩滿歌曲
五、樂器
第四節民間藝人
第四章蒙古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蒙古部落時期的音樂(840——1206)
一、“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音樂遺存
二歌曲
三、歌舞
第三節蒙古帝國時期的音樂(1206——1227)
一、歌曲
二、英雄史詩
三、宮廷音樂
四、宴樂歌舞
第四節窩闊台、貴由、蒙哥汗時期的
音樂(1227——1259)
一、民歌
二、歌舞
三、宮廷音樂
四、各民族間的音樂交流
第五節元代蒙古族音樂(1271——1368)
一、歌曲
二、藝術歌曲
三、蒙古族集體歌舞
四、倒喇戲
五、樂器與器樂曲
六、宮廷與音樂
七、著名藝術家
八、宗教音樂
第六節明代蒙古族音樂(1368——1644)
一、歌曲
二、歌舞
三、倒喇戲
四、樂器
五、宮廷音樂
第七節清代蒙古族音樂(1644——1911)
一、清初的蒙古族音樂、
二、清代中葉的蒙古族音樂
三、清末的蒙古族音樂
第八節民國時期的蒙古族音樂
(1911——1949)
一、民歌
二、民間藝術家
第九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蒙古族
音樂(1949——1990)
一、新文藝隊伍的誕生與成長
二、烏蘭牧騎的產生與發展
三、音樂創作的繁榮
四、音樂表演藝術家
五、音樂教育事業的振興
六、音樂理論方面的成就
七、“草原樂派”的形成
第五章回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6世紀末——18世紀中葉的回族音樂
一、6世紀末——9世紀回族先民的音樂活動
二、9世紀——13世紀的回族音樂
三、13世紀—一18世紀中葉的回族音樂
第三節回族宗教音樂
第四節1840——1949年的回族音樂
第五節1949——1990年的回族音樂
一、回族民歌的新發展
二、回族民間樂器
三、回族專業音樂創作
四、回族歌手和音樂家
五、回族音樂理論研究
第六章土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土族先民歌謠
第三節土族農耕時期的歌謠
第四節土族傳統民間音樂
一、傳統婚禮歌
二、情歌與“少年”
三、敘事長歌和兒歌
四、讚歌與問答歌
五、安召舞曲
六、勞動歌曲與宗教歌曲
第五節1949——1990年土族音樂的發展
第六節土族民間歌手和音樂家
第七章裕固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漠北時期的裕固族音樂(840年以前)
第三節甘州、西州回紇時期的裕固族音樂
(840——16世紀初)
第四節定居河西時期的裕固族音樂
(16世紀初——1953)
第五節定名裕固族時期的裕固族音樂
(1953——1990)
一、傳統音樂的蒐集、整理和研究
二、音樂創作
三、專業音樂團體的組建
四、民間歌手和專業歌唱家
第八章維吾爾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匈奴、丁零、高車、突厥、回紇的音樂文化
第三節西域音樂文化
第四節西州回鶻汗國和喀喇汗國時期的
音樂文化
第五節察合台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時期的
音樂文化
第六節清代回部的音樂文化
第七節清代以後的維吾爾族音樂文化
第八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維吾爾族
音樂文化
一、傳統音樂得到全面的蒐集整理
二、音樂創作碩果纍纍
三、音樂教育蓬勃發展,表演人材茁壯成長
四、傳統音樂理論研究高潮正在興起
第九節音樂家及其作品
第九章白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遠古至唐宋時期的洱海地區音樂文化
一、傳統樂器和民間音樂生活
二、同東南亞和中原地區的音樂文化交流
第三節元明時期的白族音樂文化
一、民俗音樂
二、樂器和器樂
三吹吹腔的誕生
四、青姑娘節和打歌
五、“山花體”與白族民歌
六、洞經音樂的興起
第四節清、民國時期的白族音樂文化
一、音樂民俗和相關音樂
二、民間歌曲
三、民間樂器
四、大本曲音樂
五、吹吹腔戲音樂
第五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白族音樂文化
一、民歌和歌舞
二、樂器和器樂種類
三、說唱曲種
四、白劇的形成
五、新音樂創作和傳統音樂研究
第十章傣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原始社會時期的傣族音樂(遠古——約公元
前6世紀)
一、民歌
二、樂器
第三節滇撣時期的傣族音樂
(約公元前6——3世紀)
一、民歌
二、宗教音樂
三、樂器
第四節諸勐割據時期的傣族音樂(約3世紀——10世紀)
一、民歌
二、樂器
三、佛教音樂
第五節帕雅真時期的傣族音樂(約10世紀——14世紀)
一、說唱
二、歌舞
三、樂器
第六節土司時期的傣族音樂(約14世紀——20世
紀40年代)
一、民歌
二、說唱
三、歌舞
四、傣劇音樂
五、樂器
第七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傣族音樂
(1949一一1990)
一、民歌
二、說唱
三、歌舞
四、傣劇
五、重要音樂作品和音樂家
第十一章布朗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消逝在“南方絲路”上的樂舞王國
一、從考古材料看濮人的音樂文化
二、東南亞濮人與中原的音樂文化交流
第三節原始氏族制社會時期的布朗族音樂文化
一、遷徙史歌與相關音樂史跡
二、原始氏族社會時期的音樂文化
第四節封建領主制時期的布朗族音樂文化
第五節向封建地主制過渡期間的布朗族
音樂文化
第六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布朗族音樂文化
一、1949年以來布朗族音樂文化的發展
二、多元音樂文化風格形成的現狀
三、布朗族音樂創作的發展
四、布朗族著名民間歌手
五、調查與研究成果
第十二章德昂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原始氏族制社會時期的德昂族音樂文化
一、音樂文化的“整體化功能”及其原始思維特徵
二、原始氏族制社會遺存的音樂文化類型
第三節封建領主制時期的德昂族音樂文化
一、誦經調
二、樂隊與歌舞
三、民歌中的佛教與傣族文化因素
第四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德昂族音樂文化
一、德昂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與變遷
二、德昂族音樂創作的發展
三、德昂族著名民間歌手
四、調查與研究成果
第十三章侗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原始社會時期的侗族音樂
一、耶
二、嘎
第三節封建社會初期的侗族音樂
一、歌舞的發展
二、民歌的發展
第四節封建社會中後期的侗族音樂
一、歌舞音樂
二、民歌
三、曲藝音樂
四、戲曲音樂
五、樂器和樂曲
六、歌論及藝人
第五節社會主義時期的侗族音樂
一、“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侗族音樂
(1949——1966)
二、“文化大革命”10年的侗族音樂
(1966——1976)
三、粉碎“四人幫”以後的侗族音樂
(1976——1990)
第十四章水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音樂發展概略
第三節原始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
一、“旭濟”古歌
二、遷徙古歌
第四節封建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
一、單歌(旭基)
二雙歌(旭早)
三、蔸歌
四、說唱“旭早”與漢民族文化的交流
五、詰俄訝
六、調歌
第五節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水族音樂
一、苦歌
二、起義歌
三、紅軍歌與抗日歌
第六節社會主義時期的水族音樂
一、新民歌
二、兒歌
第七節水族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第十五章仡佬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仡佬族與各民族的關係及其文化習俗
第三節仡佬族先民的音樂文化
第四節仡佬族形成後的音樂文化
一、仡佬族地區的戲劇文化
二、民歌民俗與樂器文化
三、紅軍長征時期的民歌
四、1949——1990年的仡佬族的音樂文化
第十六章壯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前221年以前的壯族音樂文化
一、創世史詩《布洛陀》
二、古代風俗歌
三、古老壯歌——《越人歌》
四、古代樂器
第三節前211——一1840年的壯族音樂文化
一、花山壁畫樂舞
二、壯族民間歌曲
三、壯族歌圩的形成與發展
四、歌仙劉三姐的有關傳說
五、壯族民間歌舞
六、壯族說唱音樂
七、壯族民間樂器
第四節1840——1919年的壯族音樂文化
一、敘事長歌深刻的人民性
二、壯族歌圩日臻完善
三、反映太平天國革命的歌謠
四、反映中法戰爭的歌謠
五、反映辛亥革命的歌謠
六、壯族民間戲劇的發展
七、壯族八音
第五節1919——1990年的壯族音樂文化
一、左右江革命歷史歌謠
二、民歌改編、音樂創作與音樂教育
三、民間歌手、樂手及音樂家
第十七章瑤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618年以前的瑤族音樂
一、古代巫術
二、勞動歌曲
三、創世古歌
四、樂器
五、原始鼓舞
六、音調初探
第三節619——1840年的瑤族音樂
一、歌唱習俗
二、山歌
三、敘事歌
四、禮俗歌
五、說詞
六、樂器
七、宗教祭祀樂舞
八、盤王大歌
九、音樂形態
第四節1840——1919年的瑤族音樂
一、傳統民歌的繼承與發展
二、多聲歌
三、樂器與器樂
四、宗教祭祀樂舞
第五節1919——1990年的瑤族音樂
一、傳統民歌的繼承與創新
二、宗教祭祀樂舞與瑤族師公戲
三、專業音樂工作者對瑤族傳統音樂的蒐集、整
理和研究
四、專業音樂家改編和創作的瑤族音樂作品
五、著名歌手與音樂家
第十八章仫佬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502年以前的仫佬族音樂
一、古咒語
二古歌謠
三、創世古歌
四、樂器
五、古樂調的推測
第三節502——1839年的仫佬族音樂
一、民間歌曲
二、宗教祭祀樂舞
第四節1840——1949年的仫佬族音樂
一、傳統民間歌曲的承襲與創新
二、宗教祭祀樂舞的挫折
三、娛樂性樂舞的興起
第五節1949——1990年的仫佬族音樂
一、民間歌曲
二、祭祀樂舞的變革與仫佬劇的誕生
三、傳統音樂的蒐集、整理和研究
四、民間藝人
五、專業創作與改編
第十九章毛南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638年以前的毛南族音樂
一、古咒語
二、古歌謠
三、創世古歌
四、樂器
五、古樂調的推測
第三節638——1839年的毛南族音樂
一、民間歌曲
二、宗教祭祀樂舞
三民間樂器
四、文人創作與民歌
第四節1840——1949年的毛南族音樂
一、傳統民歌的繼承與發展
二、宗教樂舞的曲折與求生
第五節1949——1990年的毛南族音樂
一、民間歌曲的新發展
二、宗教祭祀樂舞的蛻變
三、傳統音樂的蒐集、整理和研究
四、專業創作與演出
五、民間歌手
六、詞作文人
第二十章京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1511年以前的京族音樂
第三節明、清時期的京族音樂
第四節1840——1949年的京族音樂
第五節1949——1990年的京族音樂
第二十一章畲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一、畲族的起源和形成簡述
二、畲族特徵
第二節7世紀——1840年的畲族音樂
一、民族音樂的產生與作用
二、民歌
三、民歌的演唱
四、民間鼓吹樂
五、宗教吹奏樂
六民間歌舞與民俗宗教的關係
七、畲族與其他民族音樂文化的交流
第三節1840——1949年的畲族音樂
一、反封建統治的民歌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山歌
第四節1949——1990年的畲族音樂
一、民歌的新發展
二、民族音樂、歌舞的調查、蒐集和研究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創作的畲族音樂作品
四、畲族專業歌舞團的建立
五、畲族歌手
六、畲族文化藝術的開發
第二十二章高山族音樂史
第一節概述
一、台灣稱謂之沿革
二、高山族概況
三、中國古籍中記述的高山族音樂
第二節高山族歌謠
一、勞動類
二、戀歌類
三、祭典類
四、生活類
五、敘事類
第三節高山族樂器
一、體鳴樂器
二、膜鳴樂器
三、弦鳴樂器
四、氣鳴樂器
第四節高山族音樂特點
一、歌唱形式
二、歌謠內容
三、歌謠特點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