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哈尼族卷

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哈尼族卷

《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哈尼族卷》主要內容:哈尼族是中國56個兄弟民族中的一員,在漫長的歷史時空中創造了堪稱世界之最的梯田文化。在2004年蘇州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哈尼梯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接受為中國5個申報世界遺產預備項目之一,哈尼族文化進一步引起世界的關注。哈尼族古籍浩瀚絢麗,以其獨具的特點和豐富的內涵,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我國哈尼族人口為1439673人。其中,70%以上的哈尼族聚居在雲南省哀牢山區的紅河、元陽、綠春、金平、墨江、元江、江城諸縣;無量山區的瀾滄、景谷、景東、普洱、鎮沅和瀾滄江流域的勐海、勐臘、景洪諸縣市,是哈尼族第二人口密集區;東起紅河,北迄祿勸、雙柏、屏邊等十餘縣,也有哈尼族散居人口有10萬人左右。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哈尼族卷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34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作者: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組織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799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哈尼族卷》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總序
序言
凡例
條目分類目錄
正文
條目漢語音序索引
後記

後記

《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是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接領導下,由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組織實施的一個民族文化建設大型項目(本項目於1997年由國家民委正式立項,於2006年正式列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在雲南,這項工作是在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直接領導下,由雲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具體運作。其中,《哈尼族卷》歷時6年,終於付梓出版。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下達上述任務後,雲南省成立了《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雲南省編纂委員會,制定了編寫實施方案。2002年4月26~28日,雲南省編纂委員會在昆明召開了《哈尼族卷》編寫工作會議,就《哈尼族卷》編寫工作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並進行了分工:史軍超主要負責序、書籍類和講唱類中的部分條目,李克忠負責初稿的匯總和承擔部分宗教祭詞及家族譜系條目,阿羅負責部分神話傳說條目,李期博負責部分宗教祭詞條目,白學光負責音樂舞蹈條目,白玉寶負責銘刻類和文書類條目,白茫茫和楊羊就負責情歌和地名條目,黃榮生、陳桂芬、朱繼英負責西雙版納州的條目,藍明紅負責墨江縣的條目,宋自華負責玉溪市的條目,龍江莉負責編排條目漢語音序索引。從此,《哈尼族卷》編寫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序言

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回族是一個人口眾多、分布最廣、文化發達的民族。回族不是由氏族、部落演變而來的,它主要是以13世紀東遷的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融合漢族等民族而在中國形成的一個新的少數民族。回族文化沒有經過漫長的原始積累過程,基本上是一種伊斯蘭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融合而成的新體系。回族文化民族特色鮮明、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回族古籍作為回族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歷史上形成的以漢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經等文字記錄的各類典籍、金石、檔案和口傳文獻。回族古籍特色鮮明、學術文化價值很高,編纂《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回族卷》,對蒐集、整理、研究回族古籍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回族古籍因回族文化的特色,各地回族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平衡和多樣性等原因,形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特色。
首先,回族古籍類型多樣、內容非常豐富。目前,回族古籍的分類仍是一個正在探討的課題,如果按《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對民族古籍的分類,回族古籍包括書籍類、銘刻類、文書檔案類、口傳類4種類型,各類又分若干屬種,可謂種類齊全。書籍類主要包括普通著作和宗教著作。普通著作是歷史上回族文學家、詩人、史學家、政治家、思想家、藝術家、軍事家、科學家、醫學家等的著作,如馬歡的《瀛崖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薩都刺的《雁門集》、丁鶴年的《丁鶴年集》等。宗教著作以明清漢文著譯為代表,如劉智的《天方典禮》、《天方性理》等著述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