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學研究會

中國實學研究會

中國實學研究會(英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成立於1992年10月,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註冊登記、由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自願組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國家一級學術團體

中國實學研究會團結、組織海內外熱心中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促進海內外學術交流,對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實學思想及其相關問題進行歷史的、全面的、系統的研究,以推動民族文化復興、促進東亞經濟和社會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實學研究會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
  • 註冊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 業務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地址北京
  • 社會信用代碼:511000005000156987
  • 成立時間:1992年10月
  • 會長:王 傑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甲7號 
業務範圍,建設目標,發展歷史,理事成員,學術交流,國際交流,國內交流,著作出版,

業務範圍

(一)組織有關學者開展實學及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研究;
(二)召集國際、國內有關的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和論壇;
(三)傳播與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四)舉辦有關實學及其他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的講習班、培訓班和諮詢服務;
(五)出版有關實學及中華傳統文化的著作、刊物、資料;
(六)與社會各界開展學術聯誼活動;
(七)參與國際實學研究學術活動;
(八)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創辦經濟實體;
(九)關於實學研究與傳播的其他文化活動;
(十)舉辦國際、國內以實學為主題的展覽、展示和展會;
(十一)創建實學館、實學堂、實學書局及培訓教育基地等實體機構;
(十二)搭建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宣傳弘揚實學文化;
(十三)按照政策規定,經機關部門報批同意,開展評比、評選、表彰活動;
(十四)開展有利於實學傳播的公益事業及其他活動。

建設目標

中國實學研究會在繼承古典實學傳統的基礎上,倡導構建“新實學”的理論形態,在東亞思想界引起了積極的反響,致力發掘儒學在管理、經濟、文化、軍事、法治、醫學、外交等方面的資源,發揮其經世致用的功能,努力打造新時期的“經世儒學”即構建“新實學”,助力民族文化復興,服務治國理政。

發展歷史

實學是一種以“實體達用”為宗旨、以“經世致用”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潮流和學說。中國實學思想肇始於宋代,在明清之際達到高潮,是儒家思想發展的階段性理論形態,並成為中國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轉化的中介和橋樑。葛榮晉教授主編的《中國實學思想史》(上、中、下,160餘萬字)是海內外幾十位從事實學研究的專家、教授的集體智慧與精誠合作的科學成果,獲第九屆中國國家圖書獎。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實學思想的演化過程和發展規律的學術著作。由此,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哲學史可以劃分為“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近代新學”幾個大的階段。近年來,中國實學研究會在繼承古典實學傳統的基礎上,倡導構建“新實學”的理論形態,在東亞思想界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共三卷,葛榮晉主編,獲第九屆中國國家圖書獎共三卷,葛榮晉主編,獲第九屆中國國家圖書獎
明清年間,發祥於中國的實學已經傳入日本、韓國、越南,成為一門國際性學術,在近代東亞現代化和經濟起飛的過程中曾產生過積極作用。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先後都成立了實學研究會,組織與開展實學研究。日本東亞實學研究會於1993年11月創立,其目的是研究東亞中國、韓國和日本三國的實學,特別是“實心實學”。這可能是受到王陽明心學影響的緣故。韓國實學學會創立於1991年,其實學研究深受朱熹的影響。李退溪作為韓國歷史上極為著名的實學思想家,其頭像被印在韓幣上而家喻戶曉。這些學術團體每兩年組織一次東亞實學國際會議(中、日、韓輪流),開展對東亞實學的研究。
中國古代的實學家,提倡以“實心”、“實理”辦“實事”,反對照搬書本,空談“玄理”,不務實際。中國實學充滿了“興利除弊”的改革精神。歷史上的一些具有實學精神的政治家,因時制宜地提出改革方案,發動社會改革運動,促進社會的發展。古代的實學觀念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它的元典精神仍深深紮根於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之中,是我們實事求是地研究社會發展狀況,推進對外開放和改革事業的銳利思想武器。

理事成員

2016年11月27日山東曲阜第五屆會員大會合影2016年11月27日山東曲阜第五屆會員大會合影
中國實學研究會於2016年11月27日在山東省曲阜市進行了換屆選舉,產生了第五屆理事成員,於2018年10月1日召開第五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增補部分理事成員。聘任名單如下:
創 會 會長:葛榮晉
名 譽 會 長:張 踐
會 長:王 傑
常務副會長: 朱康有
副會長:朱漢民 苗潤田 李海彬楊建國
秘書長:王艷芳
副 秘 書 長:盧 傑 秦 宇 徐治道
辦公室主任: 李小洲
顧 問(12人,按姓氏拼音為序)
郭齊勇 何成軒 李甦平 劉示範 潘起造 王興國
魏宗禹 吳 光 余懷彥 俞榮根 趙馥潔 周桂鈿
理 事(132人,按姓氏拼音為序)
艾紹東 曹潤青 常 遠 常會營 陳長庚 陳 來 陳山榜 陳衛平陳支平 程冠軍
程志華 儲 峰 戴龐海 方國根 方浩范傅永聚 乾春松 顧建軍 郭 沂 韓 星
洪 軍胡慶平 黃 鋒 黃開國 黃玉順 賈旭東 姜日天 焦秀萍景海峰 孔德立
孔令宏 雷 原 黎紅雷 李承貴 李存山李海彬李小洲 李偉波 李祥熙 李振綱
李志軍李宗桂李琳之 盧傑 梁 磊 梁 宏 林國標 林樂昌 劉寶村劉成有
劉曉梅 劉學智 劉 瑩 劉雲超 柳 理陸永勝 路 強 梅良勇 苗潤田 莫真寶
牛冠恆牛建科 歐陽禎人 彭彥華 秦宇 任九光 任松峰單 純 舒大剛 宋錫同
宋志明 宋冬梅 孫福萬 塗可國魏長寶 魏彥紅 魏義霞夏清暇 向世陵 肖永明
蕭偉光 邢麗菊 徐儀明 徐治道 許 寧 許明輝 楊愛東楊翰卿 楊華祥 楊寬情
楊 明楊曉偉 楊建國 楊柳新 姚洪越葉遠厚 尹志華 於天罡 袁玉立 汪學群
汪 哲王 傑 王菊英 王俊山 王學斌 王艷芳王中江吳 超 吳根友 吳文新
吳燕妮 曾振宇鄭濟洲 張 城張加才 張 踐 張 軍 張 濤 張文杰 張學智
張躍龍張耀南 章 林 趙建功 趙建永 趙 璐 趙瑞軍 周可真周勤勤 朱漢民
朱康有朱彥民
2018年10月1日召開第五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2018年10月1日召開第五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

學術交流

國際交流

中國實學研究會與韓國、日本的實學研究會以及國內外其他學術研究團體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多次組織國內學者赴美國、德國、加拿大、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香港、台灣等地開會、講學、合作研究項目,傳播中國實學思想,交流實學研究成果,與海外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和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合作關係。主辦、參與20餘次國際學術研討會。
1、1990年,在韓國漢城市,韓國主持召開了第一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學者與會並發表論文。
2、1992年10月,在山東省濟南市,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時正式成立了中國實學研究會。
3、1994年11月,日本召開了第三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學者與會並發表論文。
4、1996年12月,在韓國召開了第四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學者與會並發表論文。
5、1998年10月,在河南開封市,中國實學研究會召開了第五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6、199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國實學研究會在陝西省眉縣聯合召開“張載關學與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7、2000年11月27日至30日,日本東亞實學研究會在日本福井縣蘆源國際會館主持召開第六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學者與會並發表論文。
8、2002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韓國實學研究會在漢城延世大學主持召開第七屆東亞實學國際會議,中國學者與會並發表論文。會議主題是“實學與東亞資本主義”。
9、2002年8月1日至3日,中國實學研究會在洛陽聯合召開“二程洛學與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0、2003年11月16日至19日,中國實學研究會在黃山屯溪市聯合召開“程朱思想與徽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11、2004年11月9日至11日,由中國實學研究會與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聯合舉辦“第八屆東亞實學國際研討會”。會議主題是“實學文化的地域性與普世性”。
12、2006年8月11日至12日,中國實學研究會與中國孔子基金會、曲阜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孔子學會在日照聯合召開“儒學與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3、2006年10月14日至15日,以“實心實學思想與國民文化的形成”為主題的第九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會議在日本東京二松學舍大學召開,中國學者與會並發表論文。
14、2007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國實學研究會與陝西省眉縣人民政府、陝西省哲學研究會在陝西省眉縣聯合舉辦“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
15、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中國實學研究會代表赴日本神戶參加由日本公共哲學共動研究所主辦的“第86回公共哲學論壇”。論壇主題是“實心實學的現代價值”。
16、2009年7月25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中華日本哲學會、中國實學研究會、韓國東洋哲學會、韓國儒教學會、日本陽明學聯絡會聯辦,延邊大學東方哲學研究所承辦的“儒釋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會議在延吉舉行。
2011年第十一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2011年第十一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
17、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韓國實學博物館開館紀年暨第十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韓國首爾新聞中心舉行,中國學者與會並發表論文。會議主題是“東亞實學的意義與發展”。
18、2011年7月22日至23日,第十一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行。會議主題是“構建東亞新實學”。
19、2013年11月23日至24日,日本東亞實學研究會、中國實學研究會、韓國實學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第十二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舉行。會議主題是“東亞世界的‘知’與學問”。
20、2014年7月18日至20日,德國儒學研究會和特里爾大學漢學中心、中國實學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儒家歷史觀與經世致用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特里爾大學舉行。
21、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國實學研究會組織專家赴韓國參加韓國實學研究會主辦的“第十三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作為批判談論的實學”。

國內交流

中國實學研究會在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正確領導下,嚴格按照學會的章程和宗旨,在全體顧問、理事的通力合作下,克服各種困難,積極開展各項學術活動,努力拓寬各種學術交流渠道,主辦、協辦了20餘次國內學術研討會。
1、1999年10月23日至26日,中國實學研究會在河南省濟源市聯合召開“第一屆王屋山古文化學術研討會”。
2、2002年3月21日,中國實學研究會在北京市召開“《韓國實學思想史》首發式”。
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
3、2002年10月2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中國實學研究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
4、2003年8月24日至27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召開由澳門中國哲學會主辦、中國實學研究會等學術團體協辦的“中國實學研討會”。
5、2003年12月2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由山東省嘉祥縣、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實學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曾子思想研討會”。
6、2004年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香山飯店由中國實學研究會和國際儒學聯合會聯合舉辦了“儒學與儒商學術研討會”。
7、2004年9月20日至22日,在雲南省晉寧市、昆明市召開由雲南晉寧縣人民政府、經濟日報和中國實學研究會等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華儒商國際論壇大會”。
8、2004年11月4日至6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召開由中國實學研究會、中國元史研究會、河南省社科院和焦作市中站區政府聯合舉辦的“首屆許衡學術研討會”。
9、2005年10月13日,在武當山由中國實學研究會和十堰市武當道教醫藥研究所共同舉辦、武當山特區醫院承辦的“中國哲學與道教醫學研討會”。
10、2005年10月28日至31日,在浙江省寧波市由中國實學研究會和中共寧波市委黨校聯合主辦了“浙東學派與實學文化”。
11、2006年9月23日,中國實學研究會主辦的“探尋中式管理之道——《中國哲學智慧與現代企業管理》出版座談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12、2007年10月28日,中國實學研究會與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哲學編輯室聯合主辦了“當代國學熱及其前瞻”學術研討會。
13、2008年4月19日至22日,由濟源市政協、中國道教協會、中國實學研究會、濟源經濟合作促進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王屋山道學文化研討會”在河南省濟源市召開。
14、2008年10月19日至20日,“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學術研討會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這次會議由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和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中國實學研究會和華夏紐帶工程協辦。
15、2009年11月15日至16日,由中國實學研究會、中國元史研究會、河南省社科院、焦作市政協、中共中站區委區政府等聯合舉辦的“許衡誕辰800周年紀念大典暨第二屆中國許衡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焦作市召開。
16、2010年4月22日至23日,在山西省新絳縣召開由國際儒聯主辦,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中國實學會、運城學院協辦,中共新絳縣委、縣政府和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承辦的“《弟子規》與孝文化學術研討會”。
17、2011年7月9日至11日,由中國實學研究會、中國道教協會、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濟源市政協主辦,濟源市政協承辦的“第二屆王屋山道學文化研討會”在河南省濟源市召開。
18、2012年10月27日,“中國實學研究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暨構建新實學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
19、2013年6月1日,由中國實學研究會與中國孔子基金會、尼山聖源書院聯合主辦的“2013海峽兩岸儒家精神與企業經營研討會”在孔子的誕生地泗水——尼山聖源書院舉行。
20、2014年6月28日,中國實學研究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聯合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葛榮晉教授從教五十五周年大會暨中國哲學創新論壇”。
21、2015年7月6日,中國實學研究會主辦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三嚴三實’講話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22、2015年9月21日,由中共甘肅省委黨校、中國實學研究會、中國孔子基金會、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2015絲綢之路文化論壇”在甘肅省委黨校舉辦。
23、2015年10月17日至19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中國實學研究會、北京大學德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聯合舉辦的全國首屆“國學與大學德育”論壇在西北大學現代學院舉行。

著作出版

二十幾年來,中國實學研究會有關的專家、學者承擔了多項國家、教育部的研究課題,出版了大批研究著作,成為中國思想史領域的一個亮點(統計包括部分其他學者、專家的實學著作):
1.《聖賢實學》,[清]唐道宗著,明善書局1932年重印。
2.《明清實學思潮史》(共3卷),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晉主編,齊魯書社1989年版。
3.《儒學·理學·實學·新學》,張豈之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實學報》,中華書局1991年版。
5.《中日實學史研究》,葛榮晉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6.《理學·實學·樸學—宋元明清思想文化的主流》,王育濟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3年版。
7.《中國實學思想史》(上、中、下)(獲國家圖書獎),葛榮晉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8.《明清實學簡史》,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晉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9.《朝鮮李朝實學派文學觀念研究》,李岩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10.《中國·日本·朝鮮實學比較》,李甦平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實學大家·宋應星》,陳顯泗主編,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版。
12.《實學報》,文海出版社1996年版。
13.《實事求是論》,王興國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中韓實學史研究》,中國實學研究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5.《實事求是論》,王興國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朝鮮朝後期北學派實學思想研究》,姜日天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17.《張載關學與實學》,葛榮晉、趙馥潔、趙吉惠主編,西安地圖出版社2000年版。
18.《清代社會與實學》,呂元驄、葛榮晉著,香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9.《實學大家·宋應星》,陳顯泗主編,南方出版社2000年版。
20.《韓國實學思想史》,葛榮晉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中國實學研究會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2.《晚清經世實學》,馮天瑜、黃長義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23.《李二曲心性實學研究》,朱康有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版。
24.《中國實學文化導論》,葛榮晉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版。
25.《儒學與實學》,苗潤田主編,中華書局2003年版。
26.《中國哲學史——宋元明清的新儒學與實學卷》,歐崇敬著,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版。
27.《尋訪生命實學》王冠英等著,台中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28.《西學東漸與明清實學》,李志軍著,巴蜀書社2004年版。
29.《二程洛學與實學研究》,趙金昭主編,學苑出版社2005年版。
30.《21世紀中國實學》,澳門中國哲學會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31.《明清浙東經世實學通論》,潘起造編著,寧波出版社2005年版。
32.《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和會計》,[日]稻盛和夫著,吳輝譯,譯林出版社2005年版。
33.《陳確實學教育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學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34.《朱之瑜實學教育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學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35.《王廷相、羅欽順實學教育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學苑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36.《高拱實學實政論綱》,岳天雷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7.《許衡與許衡文化》,中國實學研究會、中國元史研究會主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8.《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中國實學研究會主編,寧波出版社2007年版。
39.《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張樹驊、宋煥新主編,齊魯書社2007年版。
40.《會通中西:晚明實學家王徵的設計與思想》,邱春林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1.《丁若鏞:韓國實學之集大成者》,琴章泰編著,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2.《戴震的氣學與丁若鏞實學的近代性研究》,韓英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版。
43.《實學簡史》,吳德新、曾令先著,重慶出版社2007年版。
44.《實學》,齋藤顯一等著,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45.《實學文導》,(清)傅雲龍著,台中文聽閣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版。
46.《明代實學教育思想與論著選讀》,馮克誠著,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年版。
47.《實事求是與儒家實學——明末清初實學思潮研究》,楊華祥著,武漢出版社2011年版。
48.《朝鮮北學派實學研究》,李英順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49.《信仰與實學之間》,大川隆法等著,台北信實文化行銷有限公司2011年版。
50.《新實學》,王文虎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51.《明清實學經濟倫理思想研究》,黃海濤著,雲南大學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2.《清代實學美學研究》,張傳友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53.《三思兩言實錄:以實學思維辦學科辦文化》,毛建衛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54.《朝鮮實學思想史》,朱七星著,香港亞洲出版社2013年版。
55.《影響東亞的99位實學思想家》,中、日、韓實學研究會共同編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年版(另有日文版、韓文版)。
56.《江南“博學鴻儒”與清初實學學風——以經史之學為中心的研究》,吳超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57.《實學文庫》第一輯,中國實學研究會編,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年版。
58.《實學文庫》第二輯,中國實學研究會編,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年版。
59.《傳統實學與現代新實學文化》叢書(5冊),王傑、朱康有主編,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2018年。
今後中國實學的研究,應堅持“繼往開來”的原則。“繼往”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修正、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鞏固理論基礎,形成更加具有系統性的基礎理論體系;“開來”就是在“繼往”的基礎上,努力構建面向當代的新實學,強化實學的經世致用特徵。實學研究不能僅僅成為書齋里的學問,還要成為關注和回答社會現實的學問。今後中國實學的研究,應致力於推動中國傳統實學的研究,推動新實學體系的建構,推動新實學學派的形成,這應該成為今後實學研究的一個目標和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