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孟學史

中國孟學史

《中國孟學史(套裝共2冊)》講述孟子將身、家、國、天下及天人視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他主張,『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人們加強修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像妻子』,『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孟子》所論問題甚多,像從孟子思想的內在整體聯繫劃分,不外乎個體問題、社會問題和天人問題,孟子的思想體系就是由個體論、社會論、天人論三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子系統構成的系統整體……孟子所追求的個體的完善、社會的協調、天人的和諧,構成了孟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孟學史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頁數:1046頁
  • 開本:16
  • ISBN:753286281X
  • 作者:王其俊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146.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孟學史(套裝共2冊)》由王其俊主編。孟子,戰國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師,中國傳統儒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論述與品德高尚的人交友時提出了著名的『知人論世』主張。《孟子·萬章下》載:『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提出的與不同範圍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的修養方法,反映了孟子嚴以責己,奮發進取的高尚品格。

圖書目錄

《中國孟學史(上冊)》目錄:
緒 論
第一篇孟學概述
第一章孟子所處的時代/50
第一節 戰國時代的政治結構 /51
第二節 戰國時代的經濟結構 /53
第三節 戰國時代的意識形態結構 /57
第二章孟子的生平和著作/65
第一節 孟子的生平/65
第二節 孟子的著作 /84
第三章孟學產生的特殊原因 /90
第一節 鄒國地理環境及家庭環境的影響 /90
第二節 坎坷經歷的影響 /92
第三節 思想淵源 /96
第四章孟學體系(上)/103
第一節 個體論/104
第二節 社會論(上) /114
第五章孟學體系(下) /122
第三節 社會論(下) /122
第四節 天人論 /132
第五節 孟學體系的基本特徵 /140
第二篇先秦時期的孟學
第六章孟子與孔子、《大學》/146
第一節 孟子對孔子的繼承和發展/146
第二節 孟子與《大學》/152
第七章孟子與《中庸》/164
第一節 人生和諧/165
第二節 社會和諧及天人和諧 /176
第三節 關於思孟學派 /189
第八章孟子與郭店楚墓儒簡 /193
第一節 對個體的認識 /196
第二節 對社會的認識 /206
第三節 對天人關係的認識 /213
第九章孟子與荀子/220
第一節 對個體的認識/220
第二節 對社會的認識 /222
第三節 對天人關係的認識 /224
第十章孟子與百家爭鳴(上) /232
第一節 孟子與墨家 /232
第二節 孟子與道家 /241
第十一章孟子與百家爭鳴(下) /249
第三節 孟子與法家、農家/249
第四節 孟子與稷下學官 /252
第十二章 帛書《五行》、《呂氏春秋》與孟學/261
第一節 帛書《五行》與孟學 /261
第二節 《呂氏春秋》與孟學 /267
第三篇 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孟學
第十三章西漢時期的孟學/276
第一節 陸賈、賈誼、韓嬰與孟學 /276
第二節 董仲舒與孟學 /284
第三節 司馬遷、劉向、揚雄與孟學 /289
第四節 《鹽鐵論》與孟學 /295
第十四章東漢時期的孟學/300
第一節 王充、王符、仲長統與孟學 /300
第二節 趙岐著《孟子章句》/311
第十五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孟學/318
第一節 傅玄與孟學 /318
第二節 顏之推與孟學 /325
第十六章隋唐時期的孟學/331
第一節 王通與孟學 /331
第二節 《貞觀政要》與孟學 /339
第三節 韓愈、李翱與孟學 /343
第四節 林慎思、劉軻與孟學 /352
第五節 皮日休與孟學 /355
第四篇宋元明時期的孟學
第十七章北宋時期的孟學/362
第一節 孫夷、“宋初三先生”與孟學 /362
第二節 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與孟學 /365
第三節 周敦頤、張載與孟學 /370
第四節 二程及後學與孟學 /373
第五節 蘇轍著《孟子解》/378
第十八章南宋時期的孟學/380
第一節 張九成著《孟子傳》/380
第二節 張拭著《南軒孟子說》/384
第三節 呂祖謙、楊萬里與孟學 /386
第四節 余允文著《尊孟辨》/389
第五節 陸九淵與孟學 /392
第十九章宋代孟學研究集大成者——朱熹/396
第一節 完善道統論/397
第二節 凸顯“四書”地位 /406
第三節 精心編纂《孟子集注》/409
第二十章兩宋時期的非孟、疑孟思想 /425
第一節 非孟、疑孟思想緣由 /425
第二節 李覯的非孟 /427
第三節 司馬光的疑孟 /431
第四節 葉適的非孟 /436
第二十一章元代的孟學/442
第一節 許衡、劉因、吳澄與孟學 /444
第二節 金履祥著《孟子集注考證》/448
第三節 許謙著《讀四書叢說》/451
第二十二章 明初的孟學/456
第一節 朱元璋與《孟子節文》/456
第二節 明初諸儒與孟學 /464
第三節 《四書大全》與孟學 /471
第二十三章 明代心學與孟學 /474
第一節 陳獻章與孟學 /474
第二節 湛若水與孟學/478
第三節 王守仁與孟學 /483
第四節 王艮與孟學 /487
第五節 何心隱、李贄與孟學 /490
第二十四章 明末諸儒與孟學/496
第一節 陳士元著《孟子雜記》/496
第二節 郝敬與孟學 /498
第三節 高攀龍與孟學 /504
第四節 劉宗周與孟學 /508
……
《中國孟學史(下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