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大地震中-長期危險性研究

中國大陸大地震中-長期危險性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大陸大地震中-長期危險性研究
  • 作者:M7專項工作組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841003
  • 外文名:Study on the Mid-to Long-term Potential of Large Earthquakes on the Chinese Content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頁數:336頁
  • 開本:16
  • 品牌:地震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大陸大地震中-長期危險性研究》是M7工作專項在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期間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的集成。以專著的形式保存M7工作專項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與資料,便於接受時問的檢驗,且有利於未來階段的、後人研究工作的深入。本專著第11章已匯集了通過M7專項工作的研究判定出的地震危險區和危險性值得注意地區的分布圖,同時還給出相應潛在地震的發震構造、震級範圍、危險性急迫程度,以及這些危險區/值得注意地區的主要判定依據。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危險性的分析、論證與判定過程,以及作為判定依據的相關資料與圖件等,已分別在本專著第1章至第10章中給出。《中國大陸大地震中-長期危險性研究》可供地震科學以及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緒言
第1章科學思路、研究目標與技術路線
1.1國內外中—長期地震預測研究簡要回顧
1.2科學思路、研究目標與任務
1.2.1科學思路
1.2.2研究目標
1.2.3工作任務
1.2.4重點研究區
1.3技術路線
1.4已開展和完成的工作
1.5中國大陸大地震發生的中一長期趨勢與地域分析
1.5.1未來十年及稍長時間的大地震活動趨勢
1.5.2未來大地震的主體發生地域
第2章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的地震地質研究
2.1地震空區及其識別的基礎
2.1.1地震空區理論
2.1.2第Ⅰ、Ⅱ類地震空區的問題
2.1.3地震空區識別的基礎——破裂信息的集成
2.2地震空區識別的方法與例子
2.2.1歷史地震破裂位置與延伸的確定
2.2.2破裂時—空圖像與地震空區識別
2.3地震空區危險背景的地震地質分析
2.3.1玉樹地震空區
2.3.2安寧河地震空區
2.3.3地震空區潛在地震震級的估計
2.3.4地震空區及其危險性判定的不確定
2.4考慮地震構造與動力學背景的強震趨勢分析
2.4.1問題的提出
2.4.2鄂爾多斯地塊周緣斷裂系統
2.4.3雲南小江與曲江一石屏斷裂帶
第3章地震活動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套用研究
3.1引言
3.2地震目錄完整性定量分析方法與套用
3.2.1震級—序號法
3.2.2定量的多參數方法
3.3沿斷裂帶b值等參數的掃描與填圖方法及其套用
3.3.1沿斷裂帶b值等參數的填圖方法與套用
3.3.2斷裂帶分段的多參數組合分析方法與套用
3.4地震加速矩釋放(AMR)模型及其套用研究
3.4.1強震前的加速矩釋放(AMR)現象
3.4.2AMR掃描與計算方法
3.4.3AMR現象的震例剖析和適用性研究
3.4.4套用研究與結果
第4章中國大陸現代構造形變與大地震危險性
4.1中國大陸整體水平運動、形變場與大地震
4.1.1水平運動基本場與跨大型構造帶形變
4.1.2水平應變空間分布圖像與大地震
4.1.3小結
4.2中國大陸分區地殼運動、形變場與大地震
4.2.1資料與方法簡述
4.2.2華北地區
4.2.3川滇地區
4.2.4青藏高原東北緣地區
4.2.5小結
4.3華北和首都圈的應變積累與主要構造帶形變
4.3.1應變累積分布圖像
4.3.2主要構造帶現今變形狀態
4.3.3小結
4.4斷層形變協調比與運動分量合成分析
4.4.1斷層形變協調比
4.4.2斷層運動分量與速率合成
4.4.3小結
4.5跨斷層垂直形變分析
4.5.1長水準測線的跨斷層垂直形變
4.5.2跨斷層形變區域群體性變化與強震的關係
4.5.3小結
第5章中國大陸重力場變化與大地震危險性
5.1中國大陸重力觀測網、資料及其處理
5.1.1重力觀測
5.1.2資料處理
5.2中國大陸重力場變化圖像
5.2.1相鄰兩期的重力場變化
5.2.2較長時期的重力場變化
5.2.3重力變化與活動地塊
5.3大地震前後區域重力變化及其分析
5.3.12001年青海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
5.3.22008年新疆于田7.3級地震
5.3.32008年四川汶川8.0級地震
5.3.42010年青海玉樹7.1級地震
5.3.52003年新疆伽師6.8級地震
5.3.62008年西藏改則6.9級地震和仲巴6.8級地震
5.3.72002年吉林汪清7.2級地震
5.4區域重力場演化與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
5.4.1晉冀蒙交界地區
5.4.2青藏高原東北緣地區
5.4.3川、滇、藏及其交界地區
5.4.4新疆天山地區
5.4.5南北地震帶中段及其附近
5.5小結
第6章華北地區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研究
6.1華北區域地震地質背景
6.1.1區域地震構造格局與動力學環境
6.1.2華北主要地震構造帶及地震破裂背景
6.1.3強震破裂空段判別小結
6.2華北地區強震活動的時、空不均勻性
6.3山西地震構造帶的地震活動及其參數圖像
6.3.1現代地震活動及其參數圖像
6.3.2加速矩釋放(AMR)異常圖像
6.3.3沿主要斷裂帶/段的震源深度圖像
6.3.4b值等參數圖像及異常部位
6.4華北平原及張—渤地震構造帶地震活動及其參數圖像
6.4.1地震矩加速釋放(AMR)現象分析
6.4.2地震空區及其現代地震活動分析
6.4.3b值圖像及其異常區
6.4.4華北平原帶南段的東支
6.4.5小結
6.5郯—廬斷裂帶和渤海的地震活動與參數圖像
6.5.1區域地震活動圖像
6.5.2沿斷裂帶的震源深度圖像
6.5.3沿主要斷裂帶的b值等參數圖像
6.5.4斷裂帶分段多參數組合圖像
6.5.5加速矩釋放(AMR)異常
6.6中—長期大地震危險區判定小結
第7章南北地震帶中一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研究
7.1區域地震地質背景
7.1.1區域活動構造與動力學背景
7.1.2主要地震構造帶
7.2南北帶北段的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研究
7.2.1歷史強震活動與地震空區
7.2.2區域現代地震活動及其參數圖像
7.2.3地殼形變/重力異常區
7.2.4中—長期大地震危險區判定小結
7.3南北帶中段的中一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研究
7.3.1歷史強震活動與地震空區
7.3.2巴顏喀喇塊體北、東緣大地震的關聯性
7.3.3區域地震活動及其參數圖像
7.3.4地殼形變/重力異常區
7.3.5中—長期大地震危險區判定小結
7.4南北帶南段的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研究
7.4.1歷史強震活動與地震空區
7.4.2現代地震活動及參數異常圖像
7.4.3地殼形變/重力異常區
7.4.4中—長期大地震危險區判定小結
第8章西北地區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研究
8.1西北區域地震地質背景
8.1.1區域地震構造格局與動力學環境
8.1.2主要地震構造帶
8.2西北的強震活動趨勢與未來主體活動區
8.2.1區域強震活動歷史進程與發展趨勢分析
8.2.2未來大地震主體發生區/帶分析
8.3主要構造帶大地震中一長期危險I生分析
8.3.1歷史破裂圖像與地震空區
8.3.2現代地震活動及其參數圖像
8.3.3地殼形變/重力異常區
8.4中—長期大地震危險區判定小結
8.4.1危險區
8.4.2值得注意地區
第9章東南沿海地區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研究
9.1東南沿海地區的地震地質背景
9.1.1區域地震構造格局與動力學環境
9.1.2東南沿海強震構造帶
9.2東南沿海及鄰近地區的強震趨勢分析
9.2.1區域強震活動歷史進程與發展趨勢
9.2.2未來強震可能發生的地域分析
9.3中—長期大地震危險性分析
9.3.1歷史強震破裂圖像與地震空區
9.3.2現代地震活動及其參數圖像
9.3.3地殼形變與重力異常區
9.3.4中—長期大地震危險區判定小結
第10章青藏塊體中南部的地震構造與地震危險性分析
10.1引言
10.2青藏高原塊體劃分與近年地震活動
10.2.1高原內部的活動構造塊體劃分
10.2.2主體區的近年地震分布圖像
10.3主體區南邊界的地震破裂空段
10.4小結
第11章結果與存在問題
11.1主要結果
11.2存在問題
鳴謝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