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

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

此展品為隋唐時期文物。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位於鄭州市惠濟區北部,現今河道被稱為索須河,西起惠濟區北部的豐碩橋,向東在祥雲寺村匯入賈魯河,全長約15公里。其引黃河水的一段河道,北起黃河南岸惠濟區北部牛莊大王廟,流經惠濟橋、鐵爐寨村,在堤灣村注入通濟渠後東折。現收藏於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
  • 館藏地點: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冶鐵遺址博物館
  • 所屬年代:隋
  • 全長:約15公里
  • 所屬博物館:鄭州市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
  • 所屬地區:河南鄭州
文物介紹
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是隋唐大運河重要河道,位居中國大運河樞紐的鄭州北部黃河南岸,西連河洛接洛陽,東連江淮達揚州。 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位於鄭州市惠濟區北部,現今河道被稱為索須河,西起惠濟區北部的豐碩橋,向東在祥雲寺村匯入賈魯河,全長約15公里。其引黃河水的一段河道,北起黃河南岸惠濟區北部牛莊大王廟,流經惠濟橋、鐵爐寨村,在堤灣村注入通濟渠後東折。現存地面上的通濟渠鄭州段河床寬200~300米不等,河堤寬20餘米,頂寬7米,河面寬40~70米不等。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變道,數次湮沒運河古道,引黃河水入渠的河段河道已經深埋於地下,只有現存南部的通濟渠滎陽故城河段仍存於地表並發揮著泄洪排澇作用。 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歷史悠久,是中國北方地區最早的、溝通黃河與淮河兩大水系的運河遺存,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水道,是我國開鑿較早的運河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黃淮平原上溝通黃河與濟、汝、淮、泗諸河的水道交通網。隋代,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是通濟渠的渠首,經唐、宋王朝不斷的疏浚維護,全段發揮作用直到金元之際,經歷了1500多年的滄桑風雨,反映了中國運河鼎盛時期的狀況,是中國大運河的傑出代表。此後,元、明、清時期疏浚的賈魯河等河流也多利用運河故道,也是中國北方地區自戰國至今2600多年運河開發利用史的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