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研究(周幼曼創作經濟學著作)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研究(周幼曼創作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研究》是周幼曼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3月。

該書對基本公共服務資金問題進行系統的定量研究,對資金供給規模的績效進行實證考察,運用多種計量經濟學方法測算出中國2015—2020年基本公共服務資金需求量和供給量,計算資金供需缺口。最後,在借鑑國際經驗基礎上,跳出現有的財政收支格局,從構建全面統籌和整合國家綜合財力資源的角度提出彌補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缺口的思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研究
  • 作者:周幼曼
  • 首版時間:2017年3月
  • 字數:213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正文分為六章。第一章是該書研究的理論基礎,界定書中的基本概念,如基本公共服務的概念和範圍,財政資金、國有資產相關概念等;闡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論依據以及財政資金、國有資產等相關理論。第二章測算中國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需求,按兩種方法預測出2015年—2020年中國的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需求。第三章對中國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供給規模的績效進行實證考察,分析資金供給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用兩種方法預測出2015年—2020年中國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量,計算出不同時期的資金供需缺口。第四章對中國可用於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進行估算,指出可能的資金供給來源以及存在的問題。第五章分析一些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資金具體操作經驗和國外資源最佳化配置的經驗,力求總結其成功之處,為中國最佳化財政資源配置提供借鑑。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是彌補資金缺口,根據以上研究,第六章提出彌補中國資金缺口問題的基本思路。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
第三節 主要內容和邏輯框架
第四節 主要研究方法及創新點
第一節 概念界定
第二節 理論依據
第二章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需求測算
第三章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給現狀與預測
第一節 測算方法(模型)與思路
第二節 資金需求測算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資金供給規模的績效實證分析
第二節 資金供給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第三節 對未來資金供給量的預測
第四節 對供需測算方法的說明及資金供需缺口推算
第四章 中國可用於彌補缺口的國有資金供給
第五章 最佳化基本公共服務資金配置的國際經驗借鑑
第一節 可能的資金供給來源
第二節 國有資金運營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 部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資金具體操作經驗
第二節 國外財政資金最佳化配置的經驗
第三節 國外經驗對我國的借鑑和啟示
第六章 中國彌補資金缺口的基本思路
結語
第一節 構建全面統籌和整合國家綜合財力資源的機制
第二節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稅體制改革
第三節 創新資金籌集方式
參考文獻
附錄 相關研究成果
索引
後記

創作背景

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政府除稅收外幾乎不能創造其他收入,其絕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務資金只能來源於稅收。與之不同的是,中國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除稅收外,還掌握著大量財力資源,如各類國有資產、主權財富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社會保障資金、住房公積金、土地出讓金等。這些財力資源都可以用於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來源。但是中國尚未建立統籌和整合國家財力資源的機構和相應機制,政府性收支管理不統一、不完整、不規範,偏重收支管理,不注重資產、資本和財富管理與配置。大量國有資產、財政資金碎片化管理,使用效率遠未充分發揮。因此,解決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問題要有大視野,要跳出現有的財政收支格局,構建整合、統籌利用國家掌握的各類財力資源的體制機制,從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拓展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來源。基於此,《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研究》從構建全面統籌和整合國家綜合財力資源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方案。

作品思想

通過研究,該書得出的結論有:第一,基本公共服務資金需求方面,兩種需求預測方法的結果差距較大。如果參照國際標準,僅以低標準(世界平均水平)來預測,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需求在2020年將達到227208.8億元;而按照中國財政支出增速預測,2020年的這一需求僅為81149.28億元,兩者的差距高達146059.52億元,即前者是後者的近2.8倍。從理論上來講,中國雖然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支出不僅沒有達到中等國家水平(即中標準),而且距世界平均水平還相去甚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總量少、起點低。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而中國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按照財政支出增長趨勢,到2020年也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該書的這一研究結論解釋了為何21世紀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基本公共服務財政資金投入,而居民依然訴求強烈,反映沒有享受到充足的基本公共服務。
第二,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給方面,供給的規模績效還不高,儘管中國政府加大了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但與其自身供給能力的增長相比,做得還遠遠不夠,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潛在能力很強,中國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規模還需要以更大的幅度提高。
第三,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缺口方面,參考國際標準預測出的結果是,到2015年,缺口最大將為24.4306萬億元,最小也會有3.6841萬億元缺口。到2020年,這個缺口最高將擴大到52.4766萬億元,最低將擴大到7.4392萬億元。而按中國各項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增速測算出的結果是中國未來的基本公共服務供需不僅不存在缺口,而且還有盈餘。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僅僅按照資金增長速度,大量可用於投入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將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巨額盈餘的存在表明政府未提供應有的資金量,會降低資金供給規模績效。未來以更大規模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參照國際標準提高資金供給增速勢在必行。
第四,提出彌補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缺口的思路。其一,構建全面統籌和整合國家綜合財力資源的機制方面,主要有:全面掌握國家資產負債情況;加速實施公共財政框架下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完善國有資產和資源管理體制等。其二,財稅體制改革方面,主要有:加大國家財政投入力度、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地方政府財力和事權相匹配。其三,創新資金籌集方面,主要有:吸引民間資本、社會資本投入;利用資本市場籌資,建立社會事業投資基金等。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需研究》
2017年3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9720-2

作者簡介

周幼曼,女,1985年生,江西玉山人,經濟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後。2007年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獲管理學學士學位;2011年、2014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獲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2015—201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