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幹部訓練研究

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幹部訓練研究

《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幹部訓練研究(1932-1949)》主要內容包括,幹部訓練背景、政策及思想基礎;江西省幹部訓練的演變;組織結構與教職員工;訓練的課程與教材;學員的選拔與訓練實施等。如何使一個執政黨與民眾之間形成一種魚水之情而非冰火不窯的關係?這些都是涉及一個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大事。或許,這部著作可以從歷史資源的展示中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幹部訓練研究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332頁
  • 開本:16
  • 定價:39.00
  • 作者:黃宗華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006240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黃宗華所著的《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幹部訓練研究(1932-1949)》廣泛收集第一手資料,運用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理論,通過數據統計、比較研究、個案與整體、微觀與巨觀相結合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國民黨江河省幹部訓練問題,既有獨闢蹊徑的學術價值,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黃宗華 男,1976年12月出生,湖北宜昌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畢業,歷史學博士。自大學畢業以來,先後在鄉政府、縣委、大學工作。現為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一處副處長,副研究員,江西省歷史學會理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幹部訓練背景、政策及思想基礎
一、國民黨的幹部訓練概貌
二、國民黨的幹部訓練政策
三、蔣介石的幹部訓練思想
第二章江西省幹部訓練的演變
一、縣政研究會和縣政訓練所時期
二、地方政治講習院時期
三、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時期
四、江西省訓練團時期
第三章組織結構與教職員工
一、機構設定與機構職責
二、教員與管理人員分析
第四章訓練的課程與教材
一、課程設定與編排
二、教材來源與內容
第五章學員的選拔與訓練實施
一、學員的選拔
二、學員的訓練
三、學員的考核
四、學員的服務指導
第六章省訓團與相關訓練機構的關係
一、與廬山軍官訓練團的關係
二、與三青團支團部訓練班的關係
三、與省內各地訓練機構的關係
第七章幹部訓練效果及癥結
一、訓練的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
三、問題溯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總之,抗戰時期,國民黨的幹部訓練工作處於不斷推進之中,訓練機關由中央到省級到縣級得以逐漸完善;訓練對象由戰時工作幹部到各級行政幹部,進而到地方自治幹部;訓練重心由軍事訓練、精神訓練,逐漸趨於政治訓練、業務訓練及自治訓練;訓練的要求從較注重數量的擴充到後來逐漸較為關注質量的提升;訓練工作開始的時候注重形式的整齊,後來較為注重實際的效果。抗戰時期的幹部訓練,無論從訓練規模還是從訓練機構的完備程度來看,都是國民黨幹部訓練的黃金時期。
(六)抗戰之後國民黨開展的幹部訓練
1946年7月,中央訓練委員會撤銷後,中央訓練團改為隸屬於行政院,歸國防部管轄,辦理復員軍官佐轉業訓練,並代辦退役及調職等事項。各地幹部訓練機構由受上級訓練委員會和同級政府雙重領導,改為直接隸屬於本級政府,名稱也相應進行了改變。比如,各省訓練機構的名稱就由“××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改為“××省訓練團”。抗戰結束之後的幹部訓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抗戰結束之初所開展的幹部訓練。抗戰結束之後,為了做好轉業復員工作,使轉業軍官和士兵能夠融人社會,國民政府對他們進行了訓練。這類訓練成為這個時期幹部訓練的中心任務。國民黨以中央訓練團為總機構,成立上海、武漢、廣州、重慶、西安、東北等6個分團,在江西等16個省市區分設20個軍官總隊和7個直屬大隊,對編餘軍官進行集中訓練。

名人推薦

本書通過對國民黨江西省幹部訓練的研究,在努力釐清江西省幹部訓練基本狀況的同時,始終不忘由個案進而觀照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制度建設、幹部政策、體制機制等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可以說是以小觀大、由下及上地考察國民黨組織及功效的有益嘗試。我樂觀地估計,他的著作肯定是這一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成果。
——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 江沛教授
本書廣泛收集第一手資料,運用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理論,通過數據統計、比較研究、個案與整體、微觀與巨觀相結合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國民黨江西省幹部訓練問題,既有獨闢蹊徑的學術價值,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現實意義。作者強烈的問題意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勃發的求索精神顯示:後生真的可畏!
——江西省中共黨史學會會長沈謙芳教授
一個曾經執政全國的現代政黨,如何將其宗旨、制度和意識形態灌輸給黨員幹部,為什麼在比較精緻的文本操作下,未能達成造就優良幹部的期望目標,本書從一個重點省的層面進行了深人詮釋。本書選題獨特,視野開闊,致力於分析囪民黨幹部訓練的成敗得失及其深層次原因,在歷史認識特別是經驗借鑑上,富有重要的學術和政治價值。
——江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 何友良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