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啟蒙讀本:愛是心靈的種子

中國哲學啟蒙讀本:愛是心靈的種子

《愛是心靈的種子》(作者丁大同)是“寫給孩子的中國哲學啟蒙書”的一種,以層層哲理剖析輔以中國哲學典範故事逐層深入講述了中國仁愛哲學的基本內涵,種類、層次、境界,反映了中國仁愛哲學的特點。《愛是心靈的種子》主要以儒家的仁愛思想為主,也涉及到了道家墨家關於愛的思想,體現了“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的中國哲學文化的特點。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哲學啟蒙讀本:愛是心靈的種子
  •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 頁數:120頁
  • 開本:16
  • 作者:李翔海 丁大同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0754603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啟蒙讀本》叢書以中國哲學史上八個重大哲學命題為內容,從少年兒童熟悉的生活問題入手,做進一步引申,闡述關於自我,幸福,仁愛,美醜,真理和謬誤,生和死,陰和陽,人和社會、自然的關係等重大哲學理念,展現中國哲學的基本內容和特點,對少年兒童進行哲學啟蒙,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
《愛是心靈的種子》(作者丁大同)是其中一冊,主要以儒家的仁愛思想為主,也涉及到了道家墨家關於愛的思想,體現了“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的中國哲學文化的特點。

媒體推薦

孩子是為了善、為了完美,才到這個世間來的。閱讀哲學啟蒙書可豐富他們的心靈,抵禦世俗的消極的東西對他們的精神和想像力的侵害,學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縮的重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為以後的人生提供養料和能量。
——蔣子龍(天津作家協會主席)
這套叢書從少年兒童層面,遵循少年兒童的閱讀規律,採用文圖結合的形式,講述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獨特視角,對少年兒童進行哲學啟蒙,表現作者的學術創見,啟智於今人,造福於後人,功在千秋。
——楊慶中(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圖書目錄

愛就在心中
養馬棚著火了
井邊救子
程門立雪
天下第一家
墨子說愛
愛自己是自私的嗎
左丘明失明了
情願從狗門進城
堅決不從狗洞而出
愛蓮者說
愛親人是最基本的愛
母愛似春
父愛如山
從小就要有孝心
棄官尋母
手足之情
舉案齊眉
梁祝的故事
朋友之愛、鄰里之愛
你的知音在哪裡
“六尺巷”的由來
失斧疑鄰
中國式的博愛
司馬牛的嘆息
皇帝宴請一千位老人
毀衣救人
五擔麥子
三散千金
爰“父母之邦”
粽子節的來歷
不讓鴉片毒害百姓
乞討興學
“江山如此多嬌”
愛自然萬物
“見牛未見羊”
王羲之愛鵝
“四君子”
石頭兄弟

文摘

相傳有一年,清代的康熙皇帝到寧夏平羅縣去考察民情。一天,他穿上老百姓的衣服,私下走訪。這時,有人告訴他,平羅縣有一戶人家,五世同堂,沒有分過家。康熙皇帝聽說後,就決定前去看個究竟。
當他走進這個大家庭後,發現家裡家外的事情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條。他一打聽,得知當家的人居然是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這就讓他更覺得奇怪了。於是,他就想考考這姑娘的才幹。
康熙皇帝問她:“什麼東西比山高?什麼東西比海深?什麼東西比鹽成?什麼東西比蜜甜?什麼人共處比膠黏?”‘ 姑娘聽後,略一思索,隨口答道:“父親的恩情比山高,母親的恩情比海深,姑嫂妯娌的閒話比鹽成,夫妻和美比蜜甜,兄弟們共處比膠黏。”
康熙皇帝一聽,讚不絕口。後來,康熙皇帝回到皇宮,特地派人給管家姑娘送來一塊門匾,上面有他的親筆題詞:“天下第一家”。
故事中皇帝和當家姑娘的一問一答,說出了五世同堂大家庭里最重要的東西:愛是維持大家庭的基本要素,就是尊敬父母,兄弟、姑嫂、妯娌、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這樣才能和和睦睦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關於互愛的道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墨翟的人講得挺透徹。墨翟是個大思想家,他出身於平民工匠,對勞動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弟子們尊稱他墨子。那時候諸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社會秩序混亂,人們生活得非常痛苦。社會為什麼混亂無序呢?人們為什麼不幸福呢?平民工匠出身的墨翟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缺失了愛,人們自私自利,不能互愛造成的。墨子把這種沒有自私自利的互愛,稱作“兼愛”。
一天,墨子和他的弟子們坐在樹下一起討論問題。
一個弟子問道:“老師,在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去和別人爭奪財富,還相互殘殺,這讓大家的生活變得一團糟。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這些呢?”
墨子回答說:“有啊,解決這種社會問題的辦法,就是‘兼愛’”。
弟子問:“什麼是兼愛呢?”
墨子回答說:“兼愛就是相互的愛。對待別人要如同對待自己一樣,愛護別人如同愛護自己,愛別的國如同自己的國,愛別人家如同愛自己的家。如果天下的人都不相愛,那么,強大的一定會壓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會欺侮貧窮的,有社會地位的一定會輕視低賤的沒有社會地位的,詭詐的一定會欺騙愚笨的。天下一切禍亂、人與人之間的怨憤、仇恨等等之所以會發生,都是由於互不相愛引起的。”
弟子問:“愛別人,那我們還愛自己嗎?”
墨子說:“愛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愛他;總是做有利於別人的事情的,別人也必然會做有利於他的事情;憎惡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憎惡他;殘害別人的,別人也必然殘害他。愛人不是為了個人贏得一個好名聲,而是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樣,是為了與人方便。愛別人並不是不愛自己,自己也在所愛之中。兼愛是一種大愛。”
弟子高興地說:“我懂得兼愛的益處了。”P14-18

序言

現代人有“兩拼”:少數有錢有勢的“拼爹”,其餘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有帶著孩子到處花高價補習的“分數爹媽”,有奉行“棍棒政策、軍事化管理”的“中國狼爸”,有督促孩子學習力不從心、無奈之下報警求助公安局的“窩囊爹娘”等等費盡心機、無奇不有的“父母”。
結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來是多種多樣的,可前幾年教育部門公布的調查結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學生聲稱長大後要做比爾·蓋茨。大可不必反對孩子們想當富翁,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人不會重樣,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為一個人或一種人?這是反常識、反自然的。抱有這樣的人生理想,從一“起跑”就注定要失敗,甚或有人因理想破滅,終生都活在“鬱郁不得志”的陰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復旦、交通兩所大學公開了他們的一項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想當外資企業的白領”。能進入這樣的重點大學,顯然都是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但他們已經不敢再想當比爾·蓋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給比爾·蓋茨打工也不錯。難道現代年輕人受完系統教育之後,就是“坐著錢邊摸錢眼兒”嗎?雖然這也無可厚非。
孩子的現狀,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一個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貧弱,精神就變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種共同的東西——創造力。有點兒聰明都急於轉化成賺錢的“點子”,不能換取利益的思想便無足輕重。人本來是“精神的器官”,卻被極度膨脹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異化成“物質人”:人腦被電腦取代、手機變成人體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信息迷、購物狂、經濟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現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徑是回歸經典,找回人類曾經擁有過的具有永恆的性質與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學。哲學光照一切意識和行動,在價值觀混亂的消費社會,愈加印證了尼采的自信:“哲學確立價值的檔次。”
而未來屬於孩子,他們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希望和抱負。文化發達的國家早就意識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上”,最應該讓他們閱讀的就是哲學書籍。如美國有《傑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學課》、《寫給孩子們的哲學: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的40個哲理問題》等,他們最信奉自己的經典詩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讀到什麼東西,最初看到什麼東西,這些就會成為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法國有《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等。在歐洲讓孩子學哲學是有歷史傳統的,早在古羅馬時代,達官貴人們在臨終前,都要把孩子和財產託付給堪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齊名的哲學家普拉提諾,而不是家人或親戚。這位哲學家也從未辜負過這樣的囑託,他的原則是:“只要他們沒有對哲學產生興趣,他們的財產和收入就必須安全保管。”
亞洲的韓國有《哲學家講的故事》、《哲學家開的店——哲學原來可以這樣學》等。
如今,我們終於等到中國也有了這樣的青少年哲學讀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國哲學啟蒙讀本”,一共八本:《我是誰》、《幸福是不是貓吃魚》、《偏見會不會讓我變成怪孩子》、《美與醜的秘密》、《愛是心靈的種子》、《陰和陽》、《生和死》、《人在天地間》。圖文搭配,機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幾乎是一口氣就讀完了第一本的書稿。開卷就能激起讀哲學的興味,先要會設問,這正是此書的妙趣之一。
諸如:你聽到過花開的聲音嗎?怎樣傾聽自己的生命之花開放?開篇的一問便是:“我是誰?”一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最陌生的可能還是自己。古人說:“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這是告訴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先要認識自己。那么“我”是誰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徵、出生日期構成的,那又怎樣區分同名同姓、相貌幾乎一模一樣的人呢?還有,“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長成一個活潑少年,將來還要長大成人,“我”還是“我”嗎?
就這樣由一步步的推問,變成一層層的深入,說清“我”是由“內涵”和“外延”兩部分構成。“內涵”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氣質,是區別我、你、他的重要特徵。而“外延”,則是每個人都要在天地間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會上儘自己的義務和職責。社會越發展,每個人的角色也就越複雜,扮演的這些角色便構成“我”的重要內容。“我”正是在與他人、與自然、與世界的關係中,不斷被塑造,同時又影響環境。因此,“我”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複雜,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誰,就明白了世間最深奧的智慧。
孩子是為了善、為了完美,才到這個世間來的。他們眼中的世界很豐富,他們的思想也立體多彩,閱讀哲學啟蒙書可豐富他們的心靈,抵禦世俗的消極的東西對他們的精神和想像力的侵害。學會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縮的重大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為以後的人生提供養料和能量。
中國有輝煌浩大的哲學經典,極其豐富,無所不包,既有精深淵博的智慧,又有輕鬆幽默的機敏,可提供一種恆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經濟時代,孩子格外需要這種哲學滋養,以開掘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誠實,做一個“完整的人”、“思考著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學會辨別並留住大腦內在的閃光。那他們就不會沒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會缺乏“創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在“起跑線上”不僅能邁出正確有力的步子,還能強健自己的身心。
讀罷書稿,實為欣幸,遂成文以賀。感謝哲學,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協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