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是現代唐君毅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唐君毅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關於中國哲學史的諸篇論著之一。唐君毅先生對中國哲學具有頗深造詣,著有中國哲學原論的原理篇、原心篇、原名篇、原辯篇、原致知格物篇、原命篇、原性篇與原教篇等。原道篇所研究的是唐代以前各種道的學說的建立與發展。原道篇共有三卷,於1973年5月由新亞研究所初版,1976、1977年由學生。書局修訂再版。86年版據再版校訂重印,編入《唐君毅全集》第十四、十五、十六卷。原道篇(卷一)即為第十四卷。
本書包括原道篇自序、道論和第一篇的前二十七章。在自序中作者介紹了本書著述的緣起、宗趣、內容之限極和論述方式。在道論中考察了“道”的含義、中國之“道”的概念與西方和印度哲學的類似概念之比較,以及孔子所承中國人文之道。本書的第一篇論述周秦諸子哲學中之道:孔子之仁道,墨子之義道,孟子之立人之道,道家之起源與原始形態,老子之法地、法天、法道、更法自然之道,莊子內篇中之成為至人神人真人之道,苟子成人之統類之道,韓非子之治道。作者把孔子的“仁道”解釋為“生命心靈之感通”,包括自我的“前後度向”之感通,人我的“內外度向。之感通,及人與天命鬼神的“上下度向”之感通。墨子的義道為一普遍橫通之道。孟承孔,辯人禽之別,要建立一種心志向上的立人之道。作者把道家原始形態分為三種:慎到、田駢,彭蒙。老於是內外通而內通之道。莊子內篇著重講的是調理人之生命與心知之關係以成為真人、至人、聖人。荀子之道有別於墨孟莊之道。韓非學於苟子,發展了荀子“知通統類”之聖王的思想,欲求“用智刻深,運法術勢以為政”之“明君”。周秦思想到了韓非,則儒墨道法之學派皆已建立。
本書的重要特點是不僅僅是一部哲學史著作,而且兼備純哲學性質。其大體上是按年代先後順序論述的,屬哲學史類。但本書又注重辯析有關諸道的義理之異同及關係,這時又不盡依年代次序而論,此為本書之純哲學性。
本書所用的語言是淺近的文言,本書適於專門研究者閱讀參考。

出版信息

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10月修訂版,544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