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故居遊學館:潮落金陵·南京卷

中國名人故居遊學館:潮落金陵·南京卷

《中國名人故居遊學館:潮落金陵·南京卷》主要以近現代名人故居為主。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類:一類為文化名人故居,一類為政界官員故居,一類為軍界名流故居。從歷史的沿革來看,有古代的、近代的和現當代的。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名人故居遊學館:潮落金陵•南京卷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頁數:211頁
  • 開本:32
  • 品牌:黃山書社
  • 作者:常亞紅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13214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名人故居遊學館:潮落金陵·南京卷》主要遴選了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50多位近現代人物,著力予以介紹。李香君、曹雪芹、魏源、李宗仁、蔣介石、陳裕光、賽珍珠等人的故居均在其列。根據有關資料,自古至今,曾在南京活動過的名人有跡可尋的將近200人。

圖書目錄

第一章燈火闌珊秦淮韻
桃花扇底送南朝 李香君故居
烏衣巷口夕陽斜 王謝故居
桃葉渡頭觀儒林 吳敬梓故居
第二章金陵如夢鳥空啼
夢裡依稀見紅樓曹 雪芹故居
深柳堂前刻經處 楊仁山故居
五福巷裡李公祠 李鴻章故居
南捕廳外裊餘音 甘熙、嚴鳳英故居
第三章千年滄桑龍蟠里
小卷阿下暗香浮 魏源故居
教忠祠頹文脈存 方苞故居
清涼掃葉繪丘壑 龔賢故居
第四章恩恩怨怨傅厚崗
“危巢”里的“無楓堂” 徐悲鴻故居
暗流洶湧李公館 李宗仁故居
第五章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年巨變總統府 洪秀全、孫中山、蔣介石舊居
梅園風範萬古青 周恩來、董必武舊居
第六章老木寒雲滿故城
三廬猶在人已去 蔣介石、宋美齡公館
冠蓋雲集北極閣 宋子文公館
財神爺的安樂窩 孔祥熙公館
蔣家天下陳家黨 陳立夫、陳果夫公館
第七章民國IB事頤和路
無人知是“美人肝” 汪精衛公館
七天之“癢” 閻錫山公館
最後一眼的故鄉 于右任公館
戎馬生涯原是夢 陳誠公館
“和”的艱難 馬歇爾公館
別時容易見時難 湯恩伯公館
第八章“金陵四老”會一山
草聖遺法在此翁 林散之故居
衛管重來主帖壇 蕭嫻故居
蘭亭論辯秉直言 高二適故居
孤峻絕物見風骨 胡小石故居
第九章鐘阜雞鳴第一聲
漢兒發願建新邦 陳裕光故居
外事辦的“顯赫”往事 何應欽公館
乘風歸去戀《大地》 賽珍珠故居
“南京的辛德勒” 拉貝故居
第十章春風化雨育桃李
揮毫落紙如雲煙 傅抱石故居
金陵桃李晚來香 吳貽芳故居
昨夜西風凋碧樹唐圭璋故居
第十一章安得廣廈千萬間
梅庵節著遍江南 李瑞清故居
“楊氏烙印”六十年 楊廷寶故居
園林大師的小洞天 童寓故居
第十二章愛滿天下行知園
陶行知故居
後記

後記

南京真正意義上建城應該始於公元前210年,至今它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從東吳開始,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曾先後在這裡建都,所謂“六朝勝地,十代都會”。歷史上,許多文人雅士、政客幕僚曾在這裡留下生活痕跡。他們過去居住的地方,隨著歲月的流逝,有些早已湮沒在瓦礫堆下。即使保存下來的,又因諸多原因,今非昔比。
搜尋這些名人的故居,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撰寫南京的名人故居這樣一本書,對我們來說,同時也是對生活於其中的這座城市重新了解和熟悉的過程。
根據有關資料,自古至今,曾在南京活動過的名人有跡可尋的將近200人。我們主要遴選了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50多位近現代人物,著力予以介紹。
實際寫作過程並非開始預想的那么順利。首先,實地探訪這些名人故居非常費時費力。比如,作為四大家族的陳立夫、陳果夫的故居,有關資料記載是在今常府街30號。可是,當我們來到這裡後,發現常府街30號是一家銀行的門牌號。問遍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這兒有過陳立夫、陳果夫的故居。第一次無功而返。但我們又不甘心。幾番周折,最後才找到已破敗不堪的陳公館。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就不再贅述。
其次,在攝影方面也遇到不少的困難。比如,前面提到的陳公館,好不容易找到後,當我們剛舉起相機要拍照時,這個平時無人問津的廢墟上,突然一下子冒出來四五個人,阻止拍攝,看他們氣勢洶洶的架勢,我們只好作罷。至於為什麼不讓拍,箇中原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了。在頤和路民國公館區,禁止拍照的事就更常見了。如今,這一帶或高門深鎖,或有衛兵把守,要想入內拍照,壓根兒不可能。只好拍拍牆內露出的半截屋頂了。即使這樣,還隨時有哨兵過來趕我們走。類似的情形,起碼有五六處。鑒於此,本書中部分故居所配的照片難盡如人意,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這裡特別要提到的是,文中有些資料援引了有關單位提供的宣傳資料,這些單位包括南京民俗博物館、總統府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中山陵園風景管理局、求雨山文化園、清涼山公園等。有些資料則是吸收了盧海鳴博士、作家薛冰先生等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此,表示真摯的感謝。由於行文的原因,引文未一一標明,深表歉意。
當然,感受最深的還是文物的保護問題。按一般的邏輯,一處文物,它的時代越久遠,就越有價值,理應珍惜和保護,但現實的情況常常是:越是這樣的文物,破壞得越嚴重。在魏源故居、李鴻章祠堂前,這種感受特彆強烈。魏源是林則徐的摯友,如果說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個中國人,那么,魏源無疑是第一個使國人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他的《海國圖志》堪稱當時的世界知識百科全書,為當時關心時務的知識分子所必讀的經世致用之作。這樣一個重要的思想家,其影響和歷史地位都是不該輕視的。南京人可以不惜財力在秦淮河畔重建曾經歌女賣笑的媚香樓,卻任憑像魏源這樣的思想家的故居不斷遭到蠶食和破壞,這不能不令人感慨萬千。李鴻章位極人臣、權傾一時,又是洋務運動的首要人物,其故居的多層意義自不待言,可是如今被毀壞得只剩殘垣斷壁。
在本書的編寫中,南京大學的姚軍、任玲玲,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的戈玲,中山陵風景管理局文物處的廖錦漢,都給予了中肯的建議和熱情的幫助。在此,也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最後,對本書的疏漏與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

序言

潮打空城寂寞回 家在秦淮煙水間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你可以聆聽,可以感慨,可以凝思。
建築同時也是城市的名片。提到羅浮宮,人們就會想到巴黎;提到大英博物館,人們就會想到倫敦;提到國會大廈,人們就會想到紐約;提到故宮,人們就想到北京……一座城市因為有了美麗獨特的建築而氣韻生動、形象飽滿,或繁華,或恬靜,或摩登,或古樸。
提到南京,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可能是雄偉壯闊的長江大橋,巍峨莊嚴的中山陵。而那些散落在城市街角的深宅老院,往往為人所忽略。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古往今來,滄桑變幻,在南京留下過足跡的名人如恆河沙數,安身立命的也若星河燦爛。其中一些人的老屋舊宅已灰飛煙滅,蕩然無存。那些保存下來的,歷經歲月的洗禮,跟當初的規模、格局相比,也已不可同日而語,朝政的更替、文化的興衰、家族的枯榮無不與之息息相關。一朝天子一朝臣,來來往往、雨飛雲起之間,締結出南京這座城市厚重的文脈。
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類:一類為文化名人故居,一類為政界官員故居,一類為軍界名流故居。從歷史的沿革來看,有古代的、近代的和現當代的。
從新街口以南到十里秦淮,可以搜尋到南京現存最大、最完好的民居群甘熙故居,寫出中國古代第一本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吳敬梓的故居,《桃花扇》里“血痕一縷在眉梢,香爐懶待燒”的李香君的故居……斜陽里,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就是一頁頁文明的遺存,一片瓦,一杯土,皆可化為紙上春秋。
本書主要以近現代名人故居為主。
從1840年到1949年,近一個世紀的刀光劍影,在南京留下了深深的歷史烙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以南京為都城,又匆匆雲散高唐,潮起潮落之間,南京被推到了近代史的前沿。洪秀全、孫中山等人在此譜寫了驚天動地的篇章,今天,原總統府里仍保存著他們官邸的一部分遺址。
在眾多的名人故居中,民國政要的故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數量多,而且風格多姿多彩。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後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分裂。8月,“寧漢合流”後,武漢國民政府撤銷,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建都的第二年,就成立了“首都建設委員會”。蔣介石親自掛帥,孫科和孔祥熙分別任工程建設組和經濟建設組主任,下設“國都設計技術專員辦事處”,特聘美國建築師墨菲為顧問。根據國民政府於1929年12月制定的《首都計畫》,住宅區計畫分為四個等級。第一住宅區是達官顯貴們的公館區,計畫設在今山西路、寧海路、頤和路一帶,全部獨門獨院,花園洋房,宅院綠化面積平均占整個住宅用地的60%以上,計畫十年完成。1937年12月,上海淪陷,南京岌岌可危,國民黨政府倉皇西遷,龐大的“首都建設計畫”只好擱淺。待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5月,國民黨還都南京,國力凋敝,人心渙散,已無暇顧及首都的建設計畫了。即使蔣介石有那個雄心,但留給他的時間也不多了,三年後,“金陵王氣黯然收”,“首都建設計畫”也就此天折了。
到南京解放為止,這個公館區內,建有花園洋房9265幢,宮殿式官邸25幢。為表現公館區的文化品位,道路以我國各地名勝為名,主幹道叫“頤和”,兩側有“珞珈”、“靈隱”、“普陀”、“赤壁”、“天竺”、“莫乾”、“牯嶺”、“琅琊”諸路。成片的西式建築風格的官僚住宅,一個比一個有情調,而且形狀各異,根本沒有重複的樣式,有仿美的,有仿法的,還有西班牙式的,日本式的,稱之“萬國公館”,毫不為過。根據當時的城市規劃,這裡有寬闊的瀝青道路、整齊的行道樹、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統。花園洋房每戶平均占地400平方米,室內水電、衛生、冷暖設施齊全;室外庭院寬敞,花木茂盛。國民黨高級官員如汪精衛、陳誠、陳布雷、于右任、閻錫山、湯恩伯、周佛海等,以及後來的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都曾住在這裡。今天,漫步於掩映在高大的法國梧桐樹下的民國公館區,淺黃色的圍牆、緊鎖的鐵門,仍讓人感到它們的闊綽和神秘。
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和陳果夫等人在南京的豪門大院,據不完全統計,達十多處。遊人身臨其境,除了想像他們當年的奢靡之外,也自然生髮出“念往昔,繁華盡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的慨嘆。
南京同時也是一座文化名城,活躍在中國近現代歷史舞台上的許多人文大師們,也在南京長期居住過,他們中有李瑞清、徐悲鴻、傅抱石、林散之、陶行知、吳貽芳、楊廷寶……靜靜地走過這些國學大師、藝林巨匠們曾經的宅院,人們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濃濃的儒雅氣息,如品一杯濃茶,釅釅的,醇厚而綿長。
由於篇幅有限,相對於南京眾多的名人故居,本書所能介紹的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最精華的應該都已經囊括。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海內外大量的書刊資料,並吸收了文史學界的一些研究成果,限於全書的體例,所引資料不再一一註明出處。在此,謹向有關作者學人致以誠摯的謝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