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固定資產投資實證研究

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固定資產投資實證研究

《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固定資產投資實證研究》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固定資產投資實證研究
  • 作者:趙楠
  • ISBN:978-7-5037-5374-9
  • 定價:23.00元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字數:200千字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本書得到如下主要結論:,

書籍信息

作者:趙 楠責任編輯:呂軍 李敏
書號:ISBN 978-7-5037-5374-9
開本:32開 平裝 9.375印張
字數:200千字
定價:23.00元/冊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內容簡介:

本書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緊扣金融發展理論與投資關係的主題,進行金融發展理論綜述和金融發展促進投資的理論形成機制分析;隨後從地區金融發展的視角,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實證研究。實證研究分成兩個步驟進行:一是構建一系列測度地區金融發展、地區投資發展水平的統計指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二是使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各種地區金融發展變數與各類區域投資變數的相互關係和作用力度,由此進行金融要素對於投資影響力度的測定和區域比較分析。實證研究的視角將從兩個維度展開,第一個維度是巨觀維度,進行省際間年度數據的分析研究;第二個維度是中觀維度,使用每個省36個行業的月度數據,進行相對微觀一級的短期月度分析。最後,進行全文基本結論的歸納整理。

本書得到如下主要結論:

第一,中國各地區的金融體系正在經歷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各地區金融業在數量規模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由非公有制經濟獲得的信貸份額、國家銀行類金融中介機構的貸款管理水平所體現出的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以國家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代表的金融體系總體運行效率仍然偏低,需進一步提高。
第二,中國金融發展採取的是一條由政府主導的、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發展為主的金融深化道路,各類非市場性因素對於地區金融差異構成重要影響。其中,各類行政性信貸支持對西部地區的金融發展貢獻最為明顯。
第三,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對各地區投資、資本形成的發展施加了重要的正向影響,但是並沒有發現地區金融發展改善投資效率的明顯證據。各類金融機構貸款對各類投資的影響力度,在不同區域間存在差異,呈現出由東向西依次遞增的態勢。這種現象體現出轉型經濟條件下特殊的理論與現實意義,顯然不能照搬西方傳統金融發展理論來進行解釋。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內源性融資、引進外資等其他融資方式;在各種行政性因素的作用下,西部地區金融發展對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施加了最為明顯的推動力度。
第四,中國各地區各項投資與本地正規金融機構吸納存款的活動,是彼此協調、長期均衡變動的,說明中國各地區金融機構將金融資源(主要是各項存款)轉化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運行機制,總體而言比較順暢;同時,也說明投資受到本地儲蓄影響較大,暗示區域之間的跨區域資本流動受到限制,這尤其以西部地區為甚。
第五,從中觀層面和短期時段分析,中國各地區的資本形成更加依賴於金融機構貸款的支持。扣除盈利因素以外的行業自發投資衝動因素也對資本形成構成重要影響,而行業贏利性因素、政府支持意願因素對其影響較低。
本書在繼承國內外金融發展理論研究成果,緊密結合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具體國情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前人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經驗,利用最新的經濟計量模型與方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研究嘗試:
1.把投資、投資效率和資本形成納入中國金融發展,特別是納入到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的框架體系中進行研究,通過測度中國不同區域金融機構儲蓄和信貸對於投資的影響力度,分析金融發展與投資之間的關係。
2.構建了統計指標體系,並克服困難收集了大量分地區統計數據,在區域層面對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水平、金融體系運行效率、投資水平和投資效率進行縱向與橫向分析,研究其規模、現狀和時間趨勢。
3.進行了細緻的區域間對比分析。通過採用省際年度巨觀基礎數據,從全國、三大區域(即東部、中部和西部)、七大經濟帶、各省四個視角分析了金融體系對投資影響的長期趨勢;在此基礎上,還引入每個省36個行業的月度數據,分析短期內金融體系對一個省內部各行業資本形成的影響因素,綜合考察地區金融發展與投資的內在關係,詳細分析區域之間的差異及其成因。
4.除實證內容有所創新外,本書在實證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借鑑國外計量經濟研究的前沿成果,引入面板單位根檢驗、Pedroni異質面板協整檢驗、FMOLS協整方程估計法和基於GMM估計方法的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研究各地區非平穩的金融因素變數與投資因素變數間的關係。相對於傳統的OLS、以及平穩時間序列面板數據模型的固定影響、隨機影響方法,本書結果更加具有可信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