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銅鐘

中國古銅鐘

早在原始社會,作為禮器的鐘就出現了。當時的鐘或以木製,或以竹製,或以陶製,是一種簡單的打擊樂器。隨著青銅文化的開始,在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製作的鐘。 鐘的節奏感強,它能表達人們的歡樂喜悅,又可以在生產勞動中協調人們的勞動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齊優美、在練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軍威,因而在勞動生產中最需要這種樂器。《詩經》中有不少詩篇都記載了鐘的演奏。如:《關雎》:“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鼓鐘》:“鼓鐘欽欽,鼓瑟鼓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古銅鐘
  • 所屬年代:原始社會出現,商周出現青銅
發展簡史,文化,

發展簡史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音階、音律的認識日漸完美,作為樂器的銅鐘的製作也越來越精緻,鐘的家族逐漸發展出鐃、鉦、鎛、鐸、鈴等種類,它們的傑出代表的將若干個不同振動頻率的扁鐘組合在一起的編鐘。
中國古銅鐘
鐘和鼎一樣,也是統治階級王權的象徵,“鐘鳴鼎食”就是權勢地位的標誌。懸掛編鐘,有嚴格的禮樂制度規定:天子宮懸(四面懸鐘)、諸侯軒懸(三面懸鐘)卿大夫判懸(兩面懸鐘)、士特懸(一面懸鐘)。封建統治者鑄造巨型銅鐘象徵王權,這種鐘也叫“朝鐘”,“視朝,官出署,必用以集眾。”
鐘也是人們心目中崇高。公正、賢明的華夏文明的象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著名詩句,就是這和象徵的反映。
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教傳入中國始,銅鐘就逐漸成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鐘。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寫道:“梵宮仙殿,必用以明×(手+耳 打動之意)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剎寶寺皆有鐘。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迴蕩,木魚橐橐,與僧尼頒經聲溶為一缽,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氣氛。
自唐代以後,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鐘、樂鐘,並且越鑄越大,以求達到利用神權和政權的結合來鞏固統治的目的。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重量達數十頓,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體積重量,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歷代所鑄的鐘里,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

文化

古代鑄鐘,除了雕鑄一些圖案,還有文字,或吉祥用語,或紀時記事。因此,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更在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學、經濟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
中國是鐘的故鄉,流傳於世、難以盡數的古銅鐘作為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並且由於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樂律學、力學等高超技術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科技的寶貴實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