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衡器

中國古衡器

中國古衡器,中國古代秤重量的衡器。出現的時間可能稍晚於尺度和量器。甲骨文中尚未見有重量單位,西周銅器上有重量單位、爰、勻,至今還沒有找出它們之間的進位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衡器
  • 外文名:Ancient Chinese Weighting Apparatuses
  • 拼音:Zhongguo guhengqi
  • 來源:《說文
  • 用途:稱重量的衡器
  • 出現時間:戰國
  • 單位:朱、兩、斤、鈞、石
中國古衡器,名稱來源,古衡器規定,

中國古衡器

Zhongguo guhengqi
中國古衡器
Ancient Chinese Weighting Apparatuses
據文獻記載,戰國時多用斤、鎰,還有鈞、石等。器物上也可看到有朱兩等。可見戰國時朱、兩、斤、鈞、石等單位已齊備,並逐步得到推廣。當時各國每斤的單位量值均在250g左右。

名稱來源

天平和秤到明清以後才有專用名稱。《說文》沒有秤字,古文獻中秤和稱常互用,出土的戰國環權以及大量秦權,多用作等臂天平的砝碼。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楚國王銅衡桿,與東周銅尺同長,銅衡上有十等分的刻度,可能是稱重時作為在不同部位懸掛權和重物的標誌,一般認為王銅衡桿是從等臂天平過渡到桿秤時出現的一種衡器。
《秦律·效律》對衡器的誤差範圍曾作了詳細的規定。經實測秦代的銅質權一般不超出秦律所規定的誤差範圍,而鐵石權(120斤)卻大大超過允差範圍。東漢以後大量值的權已很少見,且權和權之間值量已沒有明顯的遞增關係,據分析,這時期權已多作桿秤的秤砣了。北宋景德年間劉承曾重新校定國庫內的標準砝碼,並創造了使用方便、精度較高的戥秤,在中國衡器製造上也是一個創舉。元朝疆土遼闊,商業發達,目前所見元代銅權達 200餘枚,權上大多鑄年號和地名,有的還鑄或刻漢、蒙、八思巴及波斯等文字。流傳至今的明代衡器多為稱銀兩用的盒式砝碼,平均每斤合593g。

古衡器規定

清朝政府對權衡標準已有詳細的規定《大清會典》中說:“黃銅一方寸重六兩八錢。”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曾重訂度量衡劃一辦法,以營造尺 1立方寸純水之重為質量的標準,據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工部製造的“伍百兩銅砝碼”,每斤折合598.4g,比光緒三十四年規定的標準每斤合 596.8g之值稍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