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開國皇帝

中國古代開國皇帝

在這本以知識點為話題的《中國古代開國皇帝》中,編者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 《中國古代開國皇帝》(作者徐潛)介紹了秦始皇、劉邦、趙匡胤、朱元璋四個皇帝的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開國皇帝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16
  • 作者:徐潛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21495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編者徐潛想通過這本《中國古代開國皇帝》把中國古代開國皇帝的重要歷史事件展示出來,讓具有國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開國皇帝的故事,為我們今天振興民族文化,創新當代文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中國古代開國皇帝》介紹了介紹了秦始皇、劉邦、趙匡胤、朱元璋四個皇帝。

作者簡介

徐潛:1957年1月生於北京,1976年高中畢業,在新疆兵團農一師五團六連屯墾戍邊。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研究生班。從事出版20年,現為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長。

圖書目錄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二、布衣天子——劉邦
三、馬上皇帝——趙匡胤
四、和尚皇帝——朱元璋

文摘

秦王贏政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以成陽為首都,包括“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甘青高原),南至北向戶(嶺南),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幅員遼闊的國家,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但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在大臣之中有著不同的意見和爭論。丞相王認為應當建立分封制,廷尉李斯則反對分封諸侯,堅持建立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王贏政從歷史中看到分封使得政權分散,造成割據,有許多弊病。他認為立諸侯如同樹兵,因此同意李斯的意見,決定在原來秦國政權基礎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
秦王贏政在他登上秦國王位的第二十六個年頭,終於統一了中國。天下初定,39歲的秦王政急著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給自己確定一個稱號。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流行。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贏政,認為如今六國已滅,過去的那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因此想更易稱號,以樹立自己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絕對權威。於是,秦王贏政下令左右大臣們議定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贏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認為自己是“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其歷史功德為有史以來的帝王所不及,因此作為國家元首,秦王贏政只採用一個“皇”字,而在其後加了一個“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秦王贏政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自稱“始皇帝”。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夢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
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採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如取消諡法(諡法始於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跡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秦始皇認為,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的事情,很不像話,更沒有意義。於是他宣布廢除諡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天子自稱為“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的意思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表示獨尊無二;把過去的“命”改為“制”(皇帝的制度之命為制書),把“令”改為“詔”(詔書);文書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檔案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以上這些規定,目的在於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眾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藉助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由其子孫後代傳續下去。
為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為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秦始皇吸取了戰國時期設定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秦始皇建立了健全的中央集權組織。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皇帝之下設立“三公”(中央政權機構),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分為左右丞相,為百官之長,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務;太尉為武官之長,掌管全國的軍事;御史大夫,輔佐丞相、掌圖籍秘書、奏章、監察各級官員。P19-20

序言

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文化的繁榮,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對既有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該書就是基於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而策劃的。我們想通過這套圖書把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展示出來,讓具有國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為我們今天振興民族文化,創新當代文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其實,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樣,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綜合體”,是一種長期積澱的文明結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樣。我們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們想通過這套書,把那些文化中的閃光點凸現出來,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營養。做好對傳統文化的揚棄是每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視的一個課題,我們希望這套文庫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在這套以知識點為話題的圖書中,我們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吉林文史出版社做書的準則是“使人崇高,使人聰明”,這也是我們做這套書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處,也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4年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