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網

中國區域經濟網是中國區域性經濟入口網站。中國區域經濟網擁有豐富的新聞信息資源,具有資訊發布的權威性和數據資源的指導性。“關注區域經濟,服務區域發展”是中國區域經濟網的宗旨。“傳播區域經濟熱點,透析區域經濟現象,解讀區域經濟難點,為區域經濟服務”是中國區域經濟網的目標。

中國區域經濟網除了關注區域經濟發展之外,還多方面關注民生,報導民生,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並投入精力關注公益,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中國區域經濟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區域經濟網
  • 類型:中國區域性經濟入口網站
  • 宗旨:關注區域經濟,服務區域發展
  • 地區:中國
中國區域經濟網,主要頻道,著作權聲明,合作媒體,

中國區域經濟網

網站概述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起,中國陸續出台了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但中國地域範圍廣大、地理差別明顯,為了使這些戰略能夠更好地落到實處,產生更大的成效,近幾年來,中國政府先後批覆涉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天津濱海新區、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
包括陝西、甘肅兩省部分地區的關中——天水經濟區、黃河三角洲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10多部區域規劃和檔案。
中國區域經濟網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長江三角洲北起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西至鎮江,東到海邊,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鄰近海域。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長江三角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已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2010年5,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5年,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海西經濟區
海西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面對台灣,鄰近港澳,範圍涵蓋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託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它是一個不同於行政區劃的具有地緣經濟利益的區域經濟共同體。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
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與台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對台交往的獨特優勢。連年來,福建省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的積極變化,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快發展和開展與台灣地區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是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其他地區和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
珠三角洲經濟區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正式宣布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立經濟特區。當時批准的珠海經濟特區面積為6.8平方公里。1983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珠海經濟特區範圍擴大為15.16平方公里;1988年再次擴大至121平方公里。2009年,橫琴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珠海經濟特區總面積擴大為227.46平方公里。2010年8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從2010年10月1日起,將珠海經濟特區範圍正式擴大到全市。
2010年8月,廣東省政府公布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即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基本公共服務、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建設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四類重大工程共150個項目,總投資19767億元,力推珠三角一體化進程。短期規劃目標到2012年,遠期規劃到2020年。2015年1月前,完全取消珠三角地區之間的行動電話長途和漫遊資費,將固定電話長途通話費調整為區間通話費水平,實現珠三角通信資費一體化。2014年實現珠三角城市公共運輸“一卡通”,並逐步拓展到城際軌道等交通領域。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泛珠三角區域包括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內地9省區的區域面積為全國的五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經濟總量占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泛珠三角在全國的地位十分突出。這一區域所建立起來的共生共贏型經濟體系,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極。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由廣東省政府發起,並得到周邊省區和港澳兩個特區的積極回響,得到中央政府的積極支持和指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在不同體制框架下的區域組合,已成為中國區域合作與發展中的一個新嘗試,也將是中國東、中、西部經濟互聯互動、協調發展的新突破。
泛珠三角區域橫跨中國的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帶,加強這一區域的合作,可以使勞動力和資源由中西部向沿海地區流動,產業則由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移,對於促進大珠三角產業升級,帶動華南、中南、西南的經濟發展,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順利實施,帶動內地特別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原經濟區
中原地處我國中心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原經濟區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1年10月7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建設中原經濟區,有利於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進一步完善,有利於國家統籌協調梯次推進重大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國家在中部地區形成新的經濟成長板塊,有利於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晰發展定位、發展自身優勢,在利於河南堅持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有利於遵循發展規律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河南和廣大中部地區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成渝經濟區
2011年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至2011年5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依據《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其戰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
成渝經濟區位於長江上游,地處四川盆地,面積20.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渝經濟區包括重慶市的萬州、涪陵、渝中等31個區縣;四川省的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遂寧、樂山、雅安、自貢、瀘州、內江、南充、宜賓、達州、廣安15個市,區域面積20.6萬平方公里。
2011年12月2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為貫徹中央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決策部署、落實國家《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正式啟動天府新區建設。根據規劃,天府新區範圍主要涉及四川省的成都、資陽、眉山3個市,總面積1578平方公里。天府新區遠期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50平方公里左右,規劃人口達600萬至650萬人。天府新區是四川省為加快發展著力打造的引擎和載體,也是重構四川發展不平衡經濟版圖的重要舉措,同時它也是我國西部重要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在國務院批准實施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中,它也被明確定位為西部重要科技創新中心和內地開放發展的戰略高地。2012年3月,四川省出台了從稅收到土地、從金融到出關、從人才引進到基礎設施最佳化等十項優惠措施,加快推進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實現20年後GDP產值超過萬億元目標。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201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批覆認為,建設好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關係到我國實施海洋發展戰略和完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全局。根據《規劃》,浙江將充分挖掘浙江豐富的“海洋生產力”,並把海洋經濟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7200億元。同時,浙江將打造“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為空間布局的海洋經濟大平台,寧波-舟山港海域、海島及其依託城市是核心區;在產業布局上以環杭州灣產業帶為北翼,成為引領長三角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以溫州台州沿海產業帶為南翼,與福建海西經濟區接軌;杭州、寧波、溫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過增強現代都市服務功能和科技支撐功能,為產業升級服務。在此基礎上形成九個沿海產業集聚區,並推進舟山、溫州、台州等地諸多島嶼的開發和保護。
浙江擁有2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相當於陸域面積的2.6倍。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占全國的40%以上,深水岸線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據浙江省政府統計,到2010年為止,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3500億元,占浙江GDP的比重約為13%。
北部灣經濟區
2008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依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編制。規劃期為2006—2020年。
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係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係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於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繫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於加快建設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協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夥伴關係。
中部崛起戰略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處我國中部地區,承東啟西,接南連北。人口3.61億,占全國人口的28.1%,其中農村人口2.44億,占全國農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
2008年1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建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請示報告,同意建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2009年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會議提出,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爭取到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
2012年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會議指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地區,在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要繼續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更加注重轉型發展和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激發中部地區內需潛能,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努力實現中部地區全面崛起。
中部崛起戰略明確了中部地區的優勢和定位,指明了中部地區的發展方向,規劃細則的落實有助於區域內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為中部地區的發展增添動力,中部地區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中部地區的農業、能源、裝備製造業、交通運輸業以及相關公司有望從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2008年2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會議紀要的通知(贛府廳字〔2008〕38號)。通知指出,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範圍是以鄱陽湖為核心,以環鄱陽湖城市圈為依託,強化三帶,構建四區,構築高層次的生態經濟圈。“三帶”,即生態保護帶、生態恢復帶和生態控制帶;“四區”即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劃分為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最佳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據這項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括江西省會南昌、著名瓷都景德鎮等3個城市和38個縣(市、區),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三成;人口約2006萬,接近全省總人口的一半,經濟總量占全省的六成。

主要頻道

區域頻道 匯集全國各個經濟區的新聞資訊,關注各個經濟區的動態、發展,變化。開設中原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海洋經濟示範區、海西經濟區、泛三角經濟區等區域頻道。
新聞頻道 中國區域經濟網總體分為四部分:新聞、經濟區、民生、互動。新聞頻道主要報導全國經濟新聞熱點,關注區域經濟難點,分析區域經濟發展規律。主要開設有區域資訊、區域經濟、區域要聞、區域評論、區域熱點、區域調查、區域圖片、區域觀點等欄目。

著作權聲明

用戶在登入本網站後,請仔細閱讀本法律聲明,如您不同意有關條款或本網站對其進行的修改,請停止使用本網站提供的服務。您一旦使用本網站提供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瀏覽網站信息、下載網站內容、使用網站提供的第三方網站連結等,即視為您已了解並完全同意本法律聲明中的所有條款。
基本陳述
除非相關法律法規許可或徵得本公司同意,本網站的信息及其任何組成部分不得被重新編輯、複製、仿製、抄襲,或為任何未經本網站允許的商業目的所使用。如果本網站確定客戶行為違法或有損我們的合法利益,則本網站保留包括但不限於拒絕提供服務、凍結或刪除會員帳戶、採取相關法律措施的權利。
本網站對第三方網站的連結必要時,本網站將提供對第三方經營的其他網站的超級連結或指引服務,或者通過幀聯及其他方式在本網站上提供第三方網站的內容,此“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本網站上包含或可獲得的任何材料、檔案、信息、通信、軟體、圖片、圖表、標識、設計、錄音、錄像和聲音以及本網站上提供的任何其他信息。對第三方網站的連結僅為供您方便之用。本公司保留在任何時間終止對第三方網站連結的權利。本網站上出現對第三方網站的連結並不表示本公司或本網站與其相關聯,或已獲得合法授權使用被連結網站中顯示的或可通過其連結到的任何商標、商號、標識或著作權。第三方網站對本網站的連結,並不必然表示本公司對第三方作出了某種認可、授權、贊助,或表明其屬於本公司的關聯企業、合資企業、合作企業或業務夥伴。在多數情況下,本公司並未意識到第三方已提供對本網站的連結。
前瞻性陳述
本網站可能包含某些前瞻性陳述,這類前瞻性陳述包括但不限於:關於本網站業務經營策略的陳述;關於網路擴建計畫(包括與之有關的擬作出的資本投資)的陳述;關於計畫發展的新一代通信技術和其他技術及其相關套用的陳述;關於競爭對本網站業績的影響的陳述;關於中國內地電信行業未來發展(包括行業結構調整及政府政策的變化)的陳述;以及與本網站未來業務發展及經營業績有關的其他陳述。在使用“預期”、“相信”、“預測”、“期望”、“打算”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陳述時,凡與本網站有關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屬前瞻性陳述。
這些前瞻性陳述本質上具有相當風險和不確定性。本網站不能保證會不斷地更新這些前瞻性陳述。此類前瞻性陳述反映的是本網站目前狀態下對將來事件的看法,並不構成對將來業務表現的保證。實際業績可能會因許多因素而與前瞻性陳述有重大出入,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於:中國內地電信行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會對所需的政府批准及許可、聯網及傳輸線路安排、資費政策、資本投資的優先程度、頻譜分配等有影響的中國信息產業部和其他有關政府部門的監管政策的變化;競爭所帶來的對本公司通信服務的需求和對價格的影響;會影響本公司通信網路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通信技術及相關技術的變化;以及中國內地的政治、經濟、法律及社會各方面情況的變化,包括中國政府關於電信行業準入、外商投資電信行業及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電信市場、經濟成長、通貨膨脹、外匯及可動用的信用額度的政策變化。另外,本公司未來的網路擴建以及其他資本投資和發展計畫,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但不限於是否能以可接受的條款獲得足夠融資;是否能按合理的商業條款獲得必要數量的場地來安裝網路設備;我們發展和獲得新技術及其套用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合格的管理及技術人員等許多因素。
智慧財產權
本網站所載述的域名、商標、商號、信息、文字、圖形、圖像、聲音、連結、軟體及所有其它內容均由本網站、其內容提供商及第三方許可人提供。上述內容的智慧財產權依具體情況分別為本網站、其內容提供商及第三方許可人所擁有。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雙方另有約定外,未經本網站和/或其他權利人事先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通過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電子、機械複印或錄製等方式)複製、展示、修改、轉讓、分發、重新發布、下載、張貼或傳輸本網站的內容。 未經本網站事先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本網站的商標、商號或
標識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不宜用於任何商業用途。本網站不保證該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本公司及其員工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本公司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連結或項目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的損害賠償(包括但不限於收益、預期利潤的損失或失去的業務、未實現預期的節減)。本網站保留自行決定更正本網站中任何部分的任何錯誤或遺漏的權利。本網站可以在任何時間對本網站、本網站上描述的內容和產品、項目、服務或價格作出任何其他修改而無需通知。
本網站上的信息和內容以及在本網站上可獲得的軟體和材料均“依原樣”提供而不包含明示或暗示的任何性質的陳述或保證。在法律許可的最大限度內,本網站聲明不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陳述和保證,包括但不限於有關安全性、準確性、完整性、適銷性、無侵權、適合任何特別目的或沒有計算機病毒的保證。您應為使用本網站承擔全部責任和風險。

合作媒體

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中部經濟崛起網 河南經濟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