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剪影

中國剪影

剪影藝術廣泛流傳於中國鄉土民間,它通過一代又一代富有創造力的民間藝人心口相傳而枝繁葉茂,通過民間藝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發揚光大,到目前為止已經是一個百花盛開的藝術門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剪影
  • 起源於:中國
  • 出自:《漢書.外戚傳》
  • 特點:剪影不利於表現細部和質感
起源,特點,工具,

起源

剪紙起源於中國,在《漢書.外戚傳》中就記載, 李夫人死後,漢武帝思念不已。少翁於是為漢武帝招魂。在宮中夜張燈燭,設帷帳,陳列酒肉,讓漢武帝坐在另外一座帷帳之中。少翁作法,漢武帝果然遙遙望見帷帳中李夫人栩栩如生地出現了,一會兒坐一會兒走動,還是那么年輕漂亮,還是那個朝夕相處的枕邊人。漢武帝只恨不能上前擁抱,惆悵地唱了一首愛情歌曲:“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少翁所作之法就是用剪影做了一幅李夫人的形象。後隨絲綢之路傳入外國,後興盛於歐洲。

特點

1、形態明顯沒有影調細節變化的黑影,一般為亮背景襯托下的暗主體。剪影畫面的形象表現力取決於形象動作的鮮明輪廓。剪影不利於表現細部和質感。
2、剪紙形式的一種。運用剪刀和黑色紙(或重色紙)剪制人物、動物或其它物體的典型外輪廓,無內部結構。通過影的造型表現形象。
3、寫作手法,剪取一個大事件或大事物中的一個小片段來加以描寫,這種描寫的作用就是“以小見大”,其在哲學上的根據就是“通過部分獲知全體”。
4、作為剪影的一個分支,人像剪影主要表現人物頭像的側面,更能表現人物面部曲線的美,表達出人物的撫媚雋永,剛毅渾厚!
剪影藝術特點
剪影師傅工作時,不用臨摹,不用筆畫,抬眼一看,人物的特徵就全部記在心裡。一剪子下去,眉眼鼻口稜角分明,凹凸起伏渾然天成,線條勻稱流暢。僅僅二十多秒的時間,一幅惟妙惟肖的側身人像就呈現在觀眾面前。可以簡單的總結成四句話: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高度的摹仿力和準確的判斷力。作畫時不僅求其形似,更追求神似,注重抓住人物瞬間的表情,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豐富感情,突出剪影獨特的神韻。手中的剪刀仿佛是一支運用自如的畫筆,在方寸紙上盡情描繪。人像剪影作品,不能簡單地說是一張人物側面肖像,確切地說,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工筆畫,是從剪影師傅心裡流出的一首詩。 正是因為由於剪影藝術的這些特點,所以對剪影藝術的從業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架熟就輕,遊刃有餘,眼毒手狠,一蹴而就。要做到這一點,不是朝夕之功,不能淺嘗輒止。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剪影藝術雖非如此,但是長期的基本功錘鍊是必不可少的,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大量的基本功練習,對自己的技藝提高很有必要。

工具

在進行剪影操作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準備工作是必須的,這裡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工具篇。
剪影藝術的工具使用比較簡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剪刀和紙,另外可以準備托背紙(可以自己設計印刷,圖案、紙張大小、厚度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愛好進行)、相框、覆膜機等,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購。以上材料可以在各地市場上購買到。下面就各種工具進行詳細解釋。(各種工具都是以筆者的習慣進行說明,大家可以多多涉獵,大膽嘗試新的工具,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順手的工具在手,必將使你的技藝如虎添翼,藝術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1、剪刀:
剪刀用來剪的是紙質的材料,所需的力量較小,對剪刀的強度要求不大,但是刀刃必須鋒利,剪口鬆緊適中,尺寸以8—15厘米,刀鋒輕巧細長,剪刀造型流暢精美為宜。如圖:
剪刀鋒利易損壞,注意保養。每次用過之後小心擦拭刀口,清除浮著在刀口的一些膠質、紙上的掉落細毛和腐蝕物,定期緊固,可以明顯延長剪刀的使用壽命。剪刀用的時間長了,就有了感情,用著會更適手。
2、紙張:
紙張的選擇比較關鍵,紙的質地、顏色一個方面顯示了藝術家個人的審美取向,另一個方面也要適應市場上的流行色,適應大眾的口味。可以根據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謹慎地選擇紙張的質地和顏色。
①、剪影圖像紙張的選擇:
剪影要選擇質地緊密、平滑柔韌、有一定質感的紙張進行,可以有很淡的肌理效果。紙張的明度要暗,以純黑、深灰、中灰為主,明度太亮出不來剪影效果。色相選擇可以自定,偏紅、偏紫、偏藍都可以,靠自己的色彩審美愛好決定。
具體來說可以選擇以下幾種紙張:如色卡紙、雲紋紙、即時貼等,也可以自己尋找新的紙型,形成自己獨特的習慣和風格。筆者推薦剪影專用紙,質感較好,有很強的剪影效果。近年來也有一些藝人採用常年紅、紅色宣紙進行剪影,效果也不錯。
②、托背紙的選擇:
托背紙選擇較厚,有一定硬度的卡紙、銅版紙為宜,能夠支撐整張剪影,不致變形起皺。尺寸裁成自己需要的大小,圖案可以自己設計(由印刷廠設計印刷),也可以不要圖案。
紙張見隨圖書附屬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