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外事工作的光輝歷程和遠大前景

2021年5月16日,楊潔篪的重要文章《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外事工作的光輝歷程和遠大前景》,《求是》雜誌發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外事工作的光輝歷程和遠大前景
  • 發表刊物:《求是》雜誌
  • 作者:楊潔篪
  • 發刊日期:2021-05-16
文章發布,文章內容,

文章發布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大黨恰是風華正茂。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系統回顧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輝煌歷程,對於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外事工作是我們黨百年來波瀾壯闊奮鬥史的重要內容,是黨和國家總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外事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任務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榮,需要我們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把準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世界發展大勢,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文章內容

一、建黨百年來外事工作發展歷程
  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鬥,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黨的外事工作在各個歷史時期,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為我們黨的發展壯大、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百年外事工作史可分四個時期。
  (一)1921—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外事工作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為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目標,為新中國發展建設和外交外事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探索形成黨的對外方針政策和對外交往模式,提出黨的創始階段對外工作思想理論。我們黨對外交往具有鮮明的政黨性和國際主義性,主要工作對象是蘇聯和共產國際。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黨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際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抗日戰爭勝利後和解放戰爭時期,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毛澤東同志先後提出“兩個陣營”、“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著名論斷和“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大方針。
  第二,初步建立黨的外事工作體制機制、組織架構和指導原則。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設立了“九部一局”的政府機構,外交人民委員部是其中之一。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成立,周恩來同志為書記。1947年5月1日,中共中央外事組在山西臨縣三交鎮正式成立。
  第三,在處理對外關係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得到了國際上的積極幫助。1935年1月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定了處理對外關係的獨立自主原則。抗戰期間,我們黨以更靈活方法來觀察和分析外部世界,主動開展對美英等西方國家工作。
  第四,為新中國開展外交外事工作培養了幹部隊伍。黨中央在延安13年間,建設了一支聽黨指揮、忠於人民的外事幹部隊伍。抗日戰爭勝利後,周恩來同志陪同毛澤東同志赴重慶同國民党進行談判,隨後率領我們黨代表團同國民黨當局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鬥爭,很多同志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外交外事工作中堅力量。1948年,中央外事學校成立,大多數學員在新中國成立後從事外交外事工作。很多飽經革命鬥爭考驗的幹部根據黨中央的決定,投身外交外事工作。
  (二)1949—1978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務是衝破西方敵對勢力對新中國的孤立、遏制、包圍和威脅,維護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安全,爭取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國際和平環境。
  第一,著眼反對霸權主義和戰爭威脅,擴大對外友好合作,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間地帶”、“三個世界”等重要理論思想。20世紀50年代,我國同印度和緬甸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相互關係的基本原則。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70年代,毛澤東主席先後提出“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
  第二,努力建立和發展同世界各國友好合作關係,迎來兩次建交高潮。1949年10月3日,蘇聯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掀起第一次建交高潮。20世紀70年代初,我們黨抓住國際形勢變化契機,迎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我國建交國已有113個,包括了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
  第三,積極運籌大國關係,實現重大突破。著眼70年代世界格局變化,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作出富有戰略遠見的重大決策。1972年2月,尼克森總統訪華。2月28日,中美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標誌著兩國關係正常化進程的開始,這是中美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國同歐洲共同體也建立了正式關係。
  第四,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有力提升國際地位。經過艱苦卓絕鬥爭,我國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極大增強中國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力維護新中國主權安全和革命成果,空前提高我國國際地位。我國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國防和科技事業取得“兩彈一星”等突破性成就。
  第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周恩來總理率團出席1955年4月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打開中國同亞非國家廣泛交往的大門。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為踐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加強各國友好合作、推動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三)1978—2012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務是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為改革開放營造良好合作環境、周邊環境、安全環境、輿論環境,構建對外關係新格局。
  第一,科學判斷時代主題和世界大勢,提出對外方針政策和指導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的判斷,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蘇東劇變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確保我國正確發展方向。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我們打破西方國家制裁。江澤民同志提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胡錦濤同志提出同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我國新興大國地位和影響力得到世界公認。
  第二,同主要各方關係走向深入,提出“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開發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台”的外交總體布局。1979年1月,中美建交。1978年8月,中日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89年5月,中蘇關係正常化。1991年,中國同東協開啟對話進程。世紀之交,我國深入推動同主要大國建立面向21世紀雙邊關係,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加強同其他開發中國家友好合作關係。
  第三,拓展深化對外開放格局,取得重要發展成就。我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妥善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經濟總量從1978年世界第11位躍居2010年世界第2位。
  第四,多邊外交領域日趨活躍,深入參與或創建國際機制。2001年6月,第一屆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上海舉行。2001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辦。2008年8月,我國在北京成功主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2010年5月,我國在上海成功主辦第41屆世界博覽會。
(四)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戰略遠見和使命擔當,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領我們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黨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一,形成並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習近平外交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結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在外交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外交思想以“十個堅持”為核心要義,明確了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歷史使命、總目標和必須堅持的一系列方針原則,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本質要求、內在規律和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等一系列重大論斷,提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
  第二,充分發揮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作用,積極開展主場外交和重大對外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成功出席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和75周年高級別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等重要多邊會議,就事關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深刻闡述中國主張,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有力引領世界變局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成功主持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海亞信峰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等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發揮主導引領作用,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我國全球影響力和國際議程塑造力顯著增強。疫情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宣布重大抗疫合作舉措,呼籲國際社會攜手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加強全球環境治理的“六個堅持”主張,倡導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同百餘位外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通過線下線上方式會談會見、通電話、互致電函,為我國同世界各國關係發展、推動國際社會團結抗疫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
  第三,倡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全面開拓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踐行開放、綠色、廉潔理念,追求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致力於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全世界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我國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東協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對外開放達到前所未有新高度。2020年我國和東協首次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首次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首次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同有關各方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宣布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展現致力於開放合作的堅定決心。
  第四,深化拓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立體式對外工作布局,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路。深入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保持中俄戰略協作高水平。強調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致力於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對美方損害我國利益言行進行堅決鬥爭反制,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加強同歐洲國家和歐盟溝通合作,積極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深化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合作,同東北亞、南亞、中亞、中東、南太國家關係穩步增強,同東協等地區組織合作不斷拓展。與非洲、拉美等開發中國家團結合作持續深化,同非盟、拉共體等關係更加緊密。
  第五,積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等重大場合莊重宣示,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有力回擊一些國家鼓吹的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和平安全、經濟社會、生態文明、氣候變化、文明互鑒等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中國的國際秩序觀、全球治理觀、新安全觀、新發展觀、人權觀、生態觀、文明交流觀等重要理念,強調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堅決回擊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沉重打擊“文明衝突論”、“種族優劣論”,有力引領了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講話中宣示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在中方推動和各方積極回響與共同努力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機製得以創立,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多邊金融機構。我國積極推動朝鮮半島、伊朗核、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和平解決,深入參與海洋、極地、外空、反腐敗等領域規則制定,深入開展國際反恐合作,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
  第六,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在台灣、涉港、涉疆、涉藏、涉海、涉疫、人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敢斗善斗,堅定捍衛國家政治安全,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在台灣問題上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在涉港、涉疆、涉藏、人權等問題上打贏多場硬仗,決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有力應對海上侵權挑釁,維護南海大局穩定。堅決反對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踐行外交為民理念,增強海外利益保障能力。深入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改革,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正當權益。
  第七,持續增進同世界各國交流互鑒。全面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向國際社會深入解讀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原則,闡明中國的道路制度、發展方向和戰略意圖,闡釋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為世界各國帶來重要新機遇。全方位宣介我國疫情防控經驗成效和對全球抗疫的積極貢獻,加強同有關國家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倡導不同文明間平等對話、交流互鑒、共同發展。
  第八,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加強黨中央對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下,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為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加強外交外事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政黨、人大、政府、政協、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對外交往蓬勃開展,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不斷鞏固。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外工作取得的歷史性、開創性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力親為,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強大優勢,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全黨全國人民的同心同德共同奮鬥。
  二、回顧建黨百年來黨的外交外事工作偉大光輝歷程,我們得出以下主要經驗與啟示
  (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引領黨的外交外事工作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也充分體現在黨的外交外事工作中。我們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國際形勢和歷史大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正確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不斷推進外交理念、實踐和機制體制創新,逐步形成體現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交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進入新階段新時期,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必將持續指引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向前邁進。
  (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黨的外交外事工作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黨的外交外事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堅持和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外交外事工作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外交外事工作要通過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使人民民眾從黨的外交外事工作發展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我們多次在國際上發生政局突變、戰亂動盪、重大自然災害等情況下,採取果斷有力措施保障海外中國公民安全,把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切實貫徹到外交外事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為國家發展安全營造有利外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黨的外交外事工作始終將為我國和平發展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作為根本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根據不同時期世界格局變化和國際形勢特點,不斷調整對外方針政策,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倡導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斷深化同世界各國經貿投資等領域合作。立足新發展階段,外交外事工作要服務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和互利合作,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不斷塑造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
(四)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我們始終不渝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從自身的國家屬性、實力地位、所處國際環境出發制定和推行符合本國國情的對外方針政策。我們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獨立、自主、和平、互利的原則上不斷完善外交布局,推進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加強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增進同廣大開發中國家團結合作,積極做好多邊外交工作,不斷打造和深化全球夥伴關係網路。
(五)始終堅持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面對國際風雲變幻和外部風險挑戰,我們黨始終堅持鬥爭精神,始終堅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全力維護國家根本利益。今後中國越是發展壯大,我們遇到的各種阻力和風險就會越突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任務就越艱巨繁重,就越要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六)始終堅持站在開發中國家一邊,不斷鞏固與開發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世界最大開發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中國堅持把開發中國家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礎,堅持正確義利觀,永遠做開發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堅持開發中國家定位既是黨的基本路線和我國的現實國情決定的,也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對外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方針。我國將長期同開發中國家攜手並肩,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七)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銳意開拓創新,推動黨的外交外事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開拓創新“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歷史擔當”。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是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外交外事工作理論和實踐與時俱進、守正出新的重要原則。我們黨始終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出發,立足不斷發展變化的國際形勢,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來確定對外方針政策,不斷摸索和總結規律性認識和方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八)始終堅持統籌維護自身利益與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我們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們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定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正是基於我們黨一貫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們要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站在時代潮流前列,同各國一道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這反映了世界各國謀和平、求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普遍心聲。
  (九)始終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我們秉持“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我國同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夥伴關係不斷發展。我們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搞“小圈子”,堅持以共同利益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原則發展同世界各國友好合作關係,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十)始終堅持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的外交外事幹部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外交外事幹部隊伍要永葆對黨忠誠、為國奉獻的赤子心,永葆開拓奮進、擔當有為的事業心,永葆主動學習、自我革新的進取心,永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責任心。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和重視外交外事幹部隊伍建設,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在新形勢下要建設好對外工作隊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外交外事幹部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勉勵全體外交外事工作者再接再厲、埋頭苦幹,展現新氣象新作為,開闢新局面新境界,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外交外事幹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甘於奉獻,忘我工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為祖國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
  歸根結底,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堅持黨中央對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百年來黨的外交外事工作披荊斬棘、攻堅克難,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的根本保證。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唯有始終堅持黨中央對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始終牢牢把握外交外事工作的正確方向;只有始終堅持黨中央對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在重大歷史關頭和關鍵節點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臨危不懼、勇毅前行;只有始終堅持黨中央對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在面對各種複雜局面和艱難險阻時通盤謀劃、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力量和資源打贏對外鬥爭攻堅戰持久戰;只有始終堅持黨中央對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以更寬廣的戰略視野推進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總之,只要毫不動搖堅持黨中央對外交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
 三、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動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關係持續深度調整,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世界主要力量加快戰略調整,國際環境中變亂交織的因素更趨突出。與此同時,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和方向並未改變,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繁榮穩定、合作共贏仍是國際社會人心所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契合時代發展潮流,符合各國共同利益,贏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理解和支持。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也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開局之年。對外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和角色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力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一)發揮元首外交戰略統領作用,通盤考慮、綜合運籌對外工作。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的系列重大對外活動為主線,引領帶動全方位對外工作。充分發揮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領導人氣候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的積極效應,精心籌備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重要多邊會議,全力做好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涉外工作,辦好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等大型涉外活動。
  (二)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合作,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佳化營商環境,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健康、數字、綠色絲綢之路。繼續發揮好服貿會、進博會、廣交會等重要平台作用。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貿合作,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路。深化同各國抗疫合作,共促全球經濟復甦。
  (三)堅持系統觀念,深化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以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為契機,強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敦促美方根據兩國元首通話精神,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深入開展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加強中歐協調合作,深化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做好周邊國家工作,推進互利合作,推動中國—東協關係提質升級。以中非、中阿、中拉論壇等機制為引領,全方位拓展同開發中國家團結合作。妥善處理朝鮮半島、伊朗核、阿富汗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
  (四)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挫敗國際反華勢力圖謀,確保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堅決打好台灣、涉港、涉疆、涉藏、涉疫、人權等問題主動仗。堅定維護我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地區局勢和大國關係總體穩定。加大國際反恐和執法合作,維護我國海外公民和企業合法權益。
  (五)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繼續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進真正的多邊主義,既要堅持多邊主義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也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堅決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搞“小圈子”,堅決反對以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積極引領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方向,堅持我國開發中國家定位,堅定維護多邊貿易機制。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改革進程,深入參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落地。繼續加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新機制建設。積極推動國際氣候變化合作,參與網路、深海、極地、外空等國際治理。
  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更加開拓進取,奮發有為,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