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3地方版)》始終力求融入兩個方面的功能:標識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方向,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導航:刻畫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進程,揭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成果。可以說,《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3地方版)》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提供“路線圖”和“考評卷”,全面而系統地推進中國公共財政建設進程,是我們從事此項研究的夢想與追求。本書由高培勇、張斌、王寧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
  • 作者:高培勇 張斌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47937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外文名:China Subnational Public Finance Development Report 2013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85頁
  • 開本:16
  • 定價:55.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3地方版)》共五章,分別是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框架說明、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方法論說明、地方公共財政建設的考評:指標權重與考評過程、地方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描述與評價、各省份數據匯總分析,並有兩個附錄,分別是地方公共財政建設調查問卷、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調研數據報告(2012)。本書由高培勇、張斌、王寧主編。

圖書目錄

1.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框架說明
1.1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概述
1.1.1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的定位:“路線圖”與“考評卷”
1.1.2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1.1.3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的基本設計思路
1.2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1.2.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標
1.2.2 因素的分項
1.3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
1.3.1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全國與地方
1.3.2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1.3.3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的解釋
2.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方法論說明
2.1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數框架
2.1.1 指數的結構
2.1.2 幾個關鍵問題
2.2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標的篩選
2.3 地方財政公共建設不同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
2.3.2 判斷矩陣
2.3.3 決策參與者貢獻程度分析
2.3.4 因素綜合權向量的確定
2.4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的構成方法
2.4.1 指標映射
2.4.2 權重合成
2.4.3 指數的構成
3.地方公共財政建設的考評:指標權重與考評過程
3.1 指標權重及其意義
3.2 考評過程
3.2.1 調查對象確定
3.2.2 調查問卷設計
3.2.3 調查質量控制
3.2.4 抽樣精度
4.地方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描述與評價
4.1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指數的總體排名
4.1.1 納入考評範圍12省份的基本情況
4.1.2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綜合指數12省份排名情況
4.1.3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分項指數12省份排名情況
4.1.4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因素指數12省份排名情況
4.2 基礎環境評價指數
4.2.1 政府干預度指數
4.2.2 收支集中度指數
4.3 制度框架評價指數
4.3.1 財政法治化指數
4.3.2 財政民主化指數
4.4 運行績效評價指數
4.4.1 財政均等化指數
4.4.2 可持續性指數
4.4.3 績效改善度指數
5.各省份數據匯總分析
5.1 東部地區
5.1.1 廣東省
5.1.2 山東省
5.1.3 河北省
5.1.4 福建省
5.2 中部地區
5.2.1 河南省
5.2.2 湖北省
5.2.3 安徽省
5.2.4 吉林省
5.3 西部地區
5.3.1 四川省
5.3.2 陝西省
5.3.3 甘肅省
5.3.4 寧夏回族自治區
附錄1 地方公共財政建設調查問卷
附錄2 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調研數據報告(2012)
附錄3 2013報告年度與2011報告年度各指標得分變化情況
主要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1)(全國版)》始終力求融入兩個方面的功能:標識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方向,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導航;刻畫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進程,揭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成果。可以說,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提供“路線圖”和“考評卷”,全面而系統的推進中國公共財政建設進程,是從事此項研究的夢想與追求。

目錄

1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框架說明001
1.1 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001
1.1.1 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001
1.1.2 指標體系設計的技術原則002
1.2 指標體系的基本設計思路003
1.2.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理論基礎003
1.2.2 設計指標體系的三種基本思路006
1.2.3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職能與特徵008
1.3 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010
1.3.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標010
1.3.2 因素的分項011
1.4 指標體系的解釋013
1.4.1 政府干預度013
1.4.2 非營利化016
1.4.3 收支集中度017
1.4.4 財政法治化018
1.4.5 財政民主化019
1.4.6 分權規範度020
1.4.7 財政均等化021
1.4.8 可持續性022
1.4.9 績效改善度023
1.4.10 財政國際化024
2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方法論說明026
2.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框架026
2.1.1 指數的結構026
2.1.2 幾個關鍵問題027
2.2 財政公共化考評指標的篩選028
2.3 財政公共化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029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029
2.3.2 判斷矩陣030
2.3.3 決策參與者貢獻程度分析031
2.3.4 財政公共化因素綜合權向量的確定032
2.4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的構成方法032
2.4.1 指標映射032
2.4.2 權重合成034
2.4.3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的構成035
3 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考評:指標權重與考評過程036
3.1 指標權重及其意義036
3.2 考評過程037
3.2.1 調查對象確定038
3.2.2 調查問卷設計039
3.2.3 調查質量控制040
3.2.4 抽樣精度040
4 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描述042
4.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042
4.1.1 公共財政建設綜合評價指數042
4.1.2 公共財政建設分項評價指數043
4.1.3 公共財政建設因素評價指數044
4.2 基礎環境評價指數046
4.2.1 政府干預度指數046
4.2.2 非營利化指數060
4.2.3 收支集中度指數064
4.3 制度框架評價指數068
4.3.1 財政法治化指數069
4.3.2 財政民主化指數081
4.3.3 分權規範度指數101
4.4 運行績效評價指數114
4.4.1 財政均等化指數115
4.4.2 可持續性指數137
4.4.3 績效改善度指數141
4.5 財政國際化評價指數152
5 數據匯總與分析--2011153
5.1 分項指數得分及其對綜合指數變動的影響153
5.2 因素指標排名及其對綜合指數變動的影響153
5.3 基礎環境指標評價155
5.4 制度框架指標評價157
5.4.1 財政法治化157
5.4.2 財政民主化158
5.4.3 分權規範度158
5.5 運行績效指標評價160
5.5.1 財政均等化160
5.5.2 可持續性162
5.5.3 績效改善度163
附錄一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各層級指標得分一覽表(2011年)165
附錄二 公共財政建設調查問卷170
附錄三 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調研數據報告(2010年)182
主要參考文獻248

作者簡介

高培勇,1959年1月生,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等職。代表性著作有《國債運行機制研究》、《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國財政運行機制》、《公共經濟學》等,並在《經濟研究》、《人民日報》、《稅務研究》、《財貿經濟》等期刊報紙發表重要論文數十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