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與外需關係協調問題研究

《中國內需與外需關係協調問題研究》是王秀芳所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內需與外需關係協調問題研究
  • 論文作者:王秀芳
  • 學科專業:國民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導師:聞潛
  •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n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ior and external demand of China
論文作者
王秀芳著
導師
聞潛指導
學科專業
國民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中國經濟 經濟結構調整 巨觀經濟調整
館藏號
F121
館藏目錄
2009\F121\2

中文摘要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經濟貿易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運行中因外貿高速增長而引發的不和諧現象與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從對外經濟運行來看,大量出口產品的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問題,已經表明我國外貿增長方式過於粗放。這種粗放的外貿增長方式助推了國內經濟的粗放式增長,致使經濟運行中的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問題更加嚴重。從國內經濟運行來看,一方面,強勁的外需增長和旺盛的投資需求使國內煤電油運及原材料供應日漸緊張,致使能源及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另一方面,消費品價格卻逐年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國內投資和出口產品增長速度,投資與消費的矛盾日漸加深,內需與外需的關係也失去了平衡。 在此背景下,關於如何發展對外貿易才能克服或者是緩解上述矛盾,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經濟運行層面講,上述問題實屬對外經濟運行與國內經濟運行的關係問題,從需求角度看,則是國外需求與國內需求關係的協調問題。鑒於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內需與外需關係的協調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以便為政府部門調控內外需關係、以協調對外經濟運行與國內經濟運行、進而制定經濟貿易發展政策提供有一定參考價值的理論依據。 內需與外需的關係,實質上就是國內經濟運行與對外經濟運行的關係。對外經濟運行作為國內經濟運行的延伸,對國內經濟運行產生著重要影響。協調好內需與外需的關係,對於正確發揮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運行的促進作用、解決當前存在的外貿粗放式增長問題、緩解國內投資和消費之間的矛盾及解決當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於此,本文認為,調控內外需關係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外需方面,即通過對外需增長和外需結構的適度調節,以出口引導進口、並使之有助於國內市場總均衡的形成,同時發揮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具體講,著力於對外貿易的適度增長,發揮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運行的調節和促進作用;著力於外貿結構的不斷最佳化,促使對外貿易真正起到最佳化國內產業結構的作用,使得國內產業結構建立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之上;著力於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進而帶動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為了較全面的論述上述基本觀點,全文從構建協調內外需關係的基本理論框架開始,分七章內容展開論述。 第一章,國際上有關內需與外需關係問題的理論研究。本章內容主要包括國際貿易理論、貿易功能理論的兩種不同見解和經濟均衡發展理論。這些理論雖沒有對內外需關係給出專門的論述,但都從不同的角度隱含著或間接論述了對外貿易發展要與國內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思想,尤其是發展經濟學者所強調指出的有關“國際貿易對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是有條件”的論證。上述理論為內外需關係協調問題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二章,內需與外需關係的巨觀思考。本章的主旨在於構建內需與外需相互協調適應的理論框架,指出研究內需與外需的關係,應建立在國內經濟運行與對外經濟運行的關係、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係以及進出口關係等三個理論層次的基礎之上,並提出了判斷我國內外需關係協調與否的三個基本標準:即內需為主、外需為輔;以外需帶動內需,以內需促動外需;國際收支關係有利於總均衡的形成。 第三章,協調內需與外需關係的政策依據和現實意義。本章首先總結了我們黨和國家政府多年來在處理內外需關係方面出台的相關政策,文章以此作為研究內外需關係問題的政策依據。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現階段研究內外需關係問題的重大現實意義,並進一步指出了現階段我國內外需關係失調的表現形態及其不良後果,最後明確了現階段調控內外需關係的著力點應該在外需上。 第四章,貿易發展戰略和內外需關係的國際比較。本章以貿易發展戰略為起點,旨在說明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與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是可協調的。之後,以美國、日本、巴西三個大國為重點,討論其貿易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戰略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各國內外需關係之間的變化特徵,分析外需在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三個國家的經濟貿易發展實踐,不僅說明了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與出口導向貿易戰略之間的可協調性,而且還指出了導致二者矛盾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外需的作用認識不清、且將國內經濟結構的改進建立在滿足國外需求的基礎之上。通過美國、日本、巴西、印度、韓國、香港、中國等9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及內外需關係的比較,明確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從長期的經濟發展出發,應繼續實行出口主導的貿易戰略,並堅定不移地實施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通過內外需關係的協調控制實現進出口貿易對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的帶動作用。 第五章,外貿依存度:調控內外需關係的著力點。外貿依存度體現著外貿規模。文章指出,外貿規模的迅速增長具有數量擴張的特徵,這種的數量擴張是導致內外需關係失調的直接原因。因此,協調內需和外需的關係,關鍵在於科學分析與把握外貿依存度及其變化。適當調節外貿依存度,就成為協調內需與外需之間的關係,以及駕馭整個經濟運行的一個基本環節。本章著重探討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外貿依存度的內涵和經濟意義,二是多年來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化特徵,三是與外貿依存度驟然上升相伴隨的不良現象,四是外貿依存度的制約因素,五是外貿數量擴張與內外需關係失調的關係。最後,對適度外貿依存度的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指出,適度外貿依存度的內涵,就是根據對外經濟運行與國內經濟運行之間的關係以及改進經濟運行機制的需要所確定的對外貿易規模占GDP的比重。 第六章,外貿結構:內外需關係協調適應的產業基礎。協調內外需關係,不僅要求外貿依存度要適度,而且貿易商品結構的合理變化也是必須的。本章分析的對象是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對國內經濟結構尤其是產業結構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於進出口之間關係的經濟實質是內需與外需之間的關係,因而外貿進出口結構的變化將對內外需關係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而受到進出口結構調節的產業結構,則成為內外需關係協調適應的產業基礎。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的數量增長與結構不合理相伴隨。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貿結構主導了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因而不合理的外貿結構引導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建立在外需的基礎之上,內需的增長失去了合理的產業結構的支持,也使得內外需關係的協調失去了合理的產業基礎。文章指出,判斷一國的產業結構是否實現了合理化的惟一標準,就是看其是否建立在了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之上。由於我國的產業結構在低端化外貿結構的引導下逐漸建立在了外需的基礎之上,因而可以判斷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不合理的。本章對我國進出口結構的演變及其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通過國際比較,指出了我國產業結構與貿易結構存在的不足,並提出了最佳化貿易結構與產業結構的政策建議。 第七章,外貿增長方式:內外需關係協調適應的根本保障。對外經濟運行的增長方式——外貿增長方式,對外貿增長速度、外貿結構,以至於對對外經濟運行格局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年來尤其是近幾年,之所以形成外貿數量擴張、外貿結構低端化的格局,根本原因就在於粗放型的外貿增長方式。因而,這種粗放型的外貿增長方式,是內需與外需關係失調的根本性原因。本章著重探討了四個問題,一是外貿增長方式與經濟成長方式的關係,旨在說明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二是多年來我國外貿粗放式增長的具體表現,三是導致外貿粗放式增長的原因,四是就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協調內外需關係的政策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於我國內外需協調問題研究的理論文章並不多見。本文首先要探討的是內需與外需協調適應的理論依據,以及協調適應的價值判斷標準,這在理論上有較大的難度。另外,本研究還初步探討了巨觀政策如何通過調節內外需結構來實現內外均衡目標,試圖在巨觀調控理論方面有所突破,這也增加了本文研究的難度。 文章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內需與外需的關係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包括界定了內需與外需的概念、分析了內需與外需關係協調適應的理論依據、評價標準、政策原則和現實意義等內容,指出協調內需與外需的關係,需建立在協調國內經濟運行與對外經濟運行的關係、協調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係以及協調進出口關係三個理論層次的基礎之上,並依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經濟貿易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判斷我國內外需關係協調與否的三個基本標準。 2.首次從巨觀經濟運行的層面探討了內需與外需的關係及其協調問題,指出,為了確保巨觀經濟穩定運行,現階段調控內外需關係的著力點應該在外需方面,將對外貿易發展的規模、外貿結構的變化、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置於巨觀經濟運行體系之中,並不是單純就外貿本身來談外貿如何發展問題,這將豐富對巨觀經濟運行調節與控制的內容。 3.提出了“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與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是可協調的”的觀點。首先從理論上闡明了經濟發展戰略和貿易發展戰略的區別與聯繫,指出,出口導向戰略作為外貿發展戰略的一種形式,不單單是在外需主導型國家和地區實施,而且也可以在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國家實施。其次,利用美國、日本、巴西三個大國戰後經濟貿易發展的經驗與教訓,說明實施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也可以實施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二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衝突。日本和巴西之所以先後出現了經濟的持續低迷,關鍵不在於其實施了出口導向貿易戰略,而在於在其經濟貿易發展過程中,對外需的作用認識不清,並將國內經濟結構的改進建立在了滿足國外需求的基礎之上。此觀點的形成,有助於澄清對我國“出口導向戰略要向內需主導戰略轉型”的混亂認識。最後,通過多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及內外需關係的比較,明確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從長期的經濟發展出發,應繼續實行出口主導的貿易戰略,並堅定不移地實施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戰略,通過內外需關係的協調控制實現進出口貿易對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的帶動作用。 4.指出外貿依存度極度攀升是外貿數量擴張的表現形式,外貿數量擴張是導致內外需關係失調的直接原因,而深層次原因是國內的投資擴張。內外需關係失調及其影響國內經濟運行的邏輯分析主線是: 投資擴張→外貿擴張→內外需關係失調→投資(再次)擴張→國內經濟結構失衡 5.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發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貿結構的變化主導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而我國外貿結構的變化特徵突出表現為兩點:一是進出口關係失衡,二是貿易結構低端化。這種外貿結構引導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建立在外需的基礎之上,內需的增長受到制約。我們認為,判斷一國的產業結構是否趨於合理化的惟一標準,就是看其是否建立在了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之上,因此,可以判斷現階段我國受外貿結構引導的產業結構是不合理的。 6.粗放型的外貿增長方式對外貿數量擴張、外貿結構低端化的形成起著基礎性作用,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還是要從轉變國內長期支配經濟成長決策的思想觀念——投資擴張的思維慣勢著手,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國內消費需求作為最終需求對經濟穩定增長的帶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