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管理:基於利益相關者理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管理:基於利益相關者理
  • 類型:企業文化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0113685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作者:劉剛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6頁
  • 開本:16
  • 定價:4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管理:基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
管理者終身學習
且學·且愚·且行

作者簡介

劉剛,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MBA項目中心主任,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現代企業研究會秘書長。曾在哈佛商學院、INSEAD、蘭卡斯特大學、得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進修、訪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傳統管理思想、企業戰略與文化、消費者行為、物流管理等。
獨立或以第一作者出版各類著作23部,代表作有《供應鏈管理——交易費用與決策最佳化研究》、《危機管理》等。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40篇;在暢銷財經類報刊發表專欄文章130餘篇。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課題6項,企事業單位委託課題近20項。獲4項省部級獎勵及2007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

媒體推薦

西方科技如果缺少了東方智慧,就會變成瞎子;東方智慧如果缺少了西方科技,就會變成瘸子。
——愛因斯坦
過去十年,“日本管理哲學”之類的書盤踞西方市場;未來十年,相信與“中國管理哲學”有關的書將會成為暢銷書。
——彼得·德魯克1997年預言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孟子·離婁上》
民齊者強,民不齊者弱。
——《荀子·議兵》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篇》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一、文化傳統、管理情境與管理理論/1
二、中國與西方管理思想的發展與融合/2
三、傳統管理思想的邏輯框架:
不同學者的觀點/11
四、傳統管理思想的邏輯框架:
基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15

第一篇 修己/23
第二章 反求諸己/25
一、君子求諸己/25
二、自勝者強/27
三、厚德載物/28
四、靜以幽/33
五、君子慎獨/36

第三章 三達德與為將五德/38
一、智者不惑/38
二、仁者不憂/42
三、勇者不懼/46
四、為將五德/49

第四章 三忘精神/53
一、發憤忘食/53
二、樂以忘憂/57
三、不知老之將至/60

第五章 三貴之道/64
一、動容貌/64
二、正顏色/67
三、出辭氣/70

第六章 四毋追求/74
一、毋意/74
二、毋必/78
三、毋固/81
四、毋我/84

第七章 修己之道/91
一、力行與學文/91
二、博學慎思/95
三、與朋友交/98
四、三省吾身/101

第二篇 安人/107
第八章 上下同欲/109
一、上下同欲者勝/109
二、通志與眾/113
三、始於足下/117

第九章 無為與有為/119
一、無為而治/119
二、抽身謀大計/122
三、君逸臣勞/132

第十章 在位謀政/136
一、不出其位/136
二、賞罰孰明/140
三、賞罰有信/143
四、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145

第十一章 莫貴於人/153
一、為政在人/153
二、有賢且知/158
三、選賢課能/164
四、富貴敬譽/167

第十二章 和而不同/172
一、和與同異/172
二、和造大事/173
三、心和見異/176

第十三章 法德相濟/182
一、法者王本/182
二、為政以德/186
三、剛柔相濟/190

第十四章 事因於世與懸權而動/196
一、事因於世/196
二、不謀於眾/201
三、懸權而動/205

第三篇 謀攻/211
第十五章 求之於勢/213
一、善戰者任勢/213
二、因敵制勝/217
三、攻而必取/221
四、守而必固/225

第十六章 正合奇勝與中庸之道/229
一、正合奇勝/229
二、避實擊虛/233
三、以迂為直/237
四、中庸之道/240

第十七章 務在知時/244
一、兵不貴久/244
二、後於人以待其衰/248
三、君子時中/251

第十八章 陰陽調和/253
一、陰陽謂道/253
二、反者道之動/259
三、弱者道之用/262

第十九章 不爭之德/267
一、不爭善勝/267
二、合縱連橫/271
三、上兵伐謀/274

第二十章 知難而退/281
一、善敗者不亡/281
二、走為上計/285
三、有舍才有得/288

第二十一章 禍福相倚/291
一、安危相易/291
二、安不忘危/294
三、臨事而靜/303

第四篇 定邦/311
第二十二章 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313
一、忠恕之道/313
二、窮則獨善其身/314
三、達則兼濟天下/318
第二十三章義與利/322
一、義利統一/322
二、見利思義/324
三、義以生利/326
四、義以為上/326
五、義利觀與企業社會責任建設/327

第二十四章 無信不立/332
一、天不容偽/332
二、誠著夭道/335
三、誠以誠應/339
主要參考文獻/345
後記/352

文摘

插圖:


第三,古代生產經營實踐及其總結。春秋時期的范蠡,戰國時期的白圭,明清時期的徽商及晉商等,在各自的商業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有用的經營管理之道。以范蠡為例,在輔助越王勾踐滅吳國之後,他認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幾經輾轉,最終定居於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將自己的老師計然提出的計策用於經商,積累了許多財富,被後世稱為“陶朱公”。范蠡採用的經商之策,如“務完物,無息幣”、“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旱則資舟,水則資車”①等,至今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桓寬的《鹽鐵論》等著作,則集中記載了當時國家的經濟政策以及商人的經商之道。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百科全書類著作,也有許多關於生產經營管理之道的論述。
第四,古代文學作品。中國古代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紅樓夢》等優秀的文學作品中,蘊涵著豐富的戰略管理、競爭謀略與領導藝術等方面的管理思想。
(2)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的發展歷程
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現代管理思想指的是西方現代管理理論中蘊涵的管理思想。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的物質基礎是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18世紀末瓦特發明蒸汽機,拉開了歐美工業革命時代的序幕,工業革命帶來的現代化工廠,尤其是公司制的發展,既為現代管理理論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又對現代管理理論的產生提出了迫切的需要。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的哲學基礎是19世紀產生並不斷發展的實證主義哲學,它強調哲學應仿效實證科學,以事實作為知識唯一可靠的依據。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先後經歷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管理理論叢林等三個階段。

後記

作為一種象形文字,漢字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管理的內涵從其象形文字中可見一斑。“管”由“官”和“竹”兩部分組成,可見,管理的前提是“烏紗帽”,管理者需要獲得正式的職位權力;“竹”則代表著激勵約束機制,對於那些聽話的下屬,可給予相應的正向激勵,對於不聽話的下屬,就有必要用竹鞭子來敲打一下。“理”由“里”和“王”兩部分組成,古時候,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也就意味著,在這幾十家人之上,需要有一個“王”來統領。由此看來,管理的核心是協調人際關係;管理的目的在於,通過協調他人的活動,一起為實現組織既定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管理的各項職能不斷細化,出現了人、財、物、供、產、銷的分工,並各有側重,但管理的核心是協調人際關係這一本質並沒有改變,財的管理只不過是為人的協作提供資金支持,物的管理只不過是為人的協作創造“工欲善其事”(《論語·衛靈公》)的基礎,而供、產、銷的明晰則無非是為人的協作提供“術業有專攻”(韓愈:《師說》)的分工前提。
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不僅需要手的配合、腦的思考,更需要心的感應。從這個角度而言,管理可以分為手的層次、腦的層次以及心的層次。手的層次是管理最基本的層次,涉及具體的操作技能,工具只是對手的延伸和擴展而已;腦的層次是管理的中間層次,涉及人的思維判斷能力和決策規劃能力,基於各種有效的信息做出相應的判斷和決策,電腦只是對人腦的模擬和延伸而已;心的層次是管理的最高層次,這就意味著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需要心靈的共鳴與情感的溝通。而心的管理很難脫離歷史的經驗及群體的人文背景。一個人如果缺乏深厚的人文素養,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更不可能成為名聲大振的企業界領袖。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催生出了眾多獨特的管理思想,這些管理思想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哺育現代文明的重要養料。諸子百家中的大量思想涉及管理領域,如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儒家倡導仁義中庸,注重修身;法家堅持信賞必罰,重視法治;兵家追求正合奇勝,講究權變;墨家強調兼愛交利,尚賢使能,成為今天企業管理思想來源的重要寶庫。

序言

毫無疑問,現代管理學科發端於西方,西方是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發源地。這種起源於西方的工業革命、以企業為基本管理單元的管理理論與方法,藉助市場經濟與技術革命這兩大機制,在全球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套用,深入地影響著世界各國企業管理的實踐。時至今日,中國管理教育以及企業管理實踐的基本架構依然建立在西方現代管理理論體系的基礎之上。
在中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企業管理總體水平較低、企業基礎管理建設落後的大背景下,作為舶來品的西方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傳播與普及有助於中國企業迅速改變管理落後的現狀,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在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系統地學習西方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以來,戰略管理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基礎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企業組織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人才的激勵、約束機制日益受到重視,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管理手段已經為企業所關注,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了質的飛躍。
管理學是最具實踐性的科學,在運用西方的管理理論與方法時,需要充分考慮我們的國情,不能全盤照搬,否則,就很容易出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的“水土不服”現象。原因很簡單,企業管理體系的架構包括工具、制度、精神三個不同的層面,在技術、方法等工具層面實施“拿來主義”並不難,只要資金、人才有保證,收效往往非常明顯;如果功夫到位,配套措施完善,制度層面的問題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借鑑西方成熟的辦法來解決;但由於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傳統的積澱,精神層面的問題卻很難靠全盤西化來解決。可見,全盤西化並不能有效地解決中國企業管理的全部問題,學習和借鑑西方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必須根據實際需要,有選擇地接受,並且有創新地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