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探討

中國傳統文化探討

《中國傳統文化探討》是2012年3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宗桂。

基本介紹

  • 作者:李宗桂
  • ISBN:9787536064003
  • 頁數:451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探討》分為上篇文化史視角中的圖景闡釋和下篇文化觀引領下的意義探尋兩部分,內容包括:中國文化的流變和分期;周公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對關於《周易》的兩個傳統觀點的質疑等。

作者簡介

李宗桂,四川眉山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當代中國文化、現代新儒學。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化概論》(1988)、《文化批判與文化重構——中國文化出路探討》(1992)、《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1997)、《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2011)、《中國傳統文化探討》(2012)、《當代中國文化探討》(2012)、《廣東文化的多維思考》(2012)等。與人合著、作為第一作者並主持的著作有《中華民族精神概論》(2007)、《文化精神燭照下的廣東——廣東文化發展30年》(2008)、《時代精神與文化強省——廣東文化建設探討》(2012)。主編“中國文化與現代化叢書”(1992)、 “大思想家與中國文化叢書”(1996- 2001)、“中華民族精神建設叢書”(2007),以及《儒家文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1998)。在海內外發表論文二百餘篇。研究成果曾獲中國圖書獎、全國優秀圖書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研究成果獎、教育部優秀教材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廣東省政府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

目錄

上篇 文化史視角中的圖景闡釋
中國 文化的流變和分期
一、中國文化的孕育期
二、中國文化的雛形期
三、中國文化的定型期
四、中國文化的強化期
五、中國文化的轉型期
周公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一、賢人政治的典範
二、開創禮樂文化的先河
三、開啟仁德政治的路徑
四、創造性利用天命觀念
五、促進傳統崇拜的形成
對關於《周易》的兩個傳統觀點的質疑
一、孔子與《易》有關論質疑——向馮友蘭、張岱年先生獻疑
二、《漢書》有脫文,“農祥”非“農星”——李鏡池《周易通義》質疑一則
先秦諸子禮學的思想趨勢
儒家哲學的特質與中國哲學的拓展
一、儒家哲學的特質
二、從文化哲學層面拓展中國哲學
戰國秦漢思想文化的若干問題
一、評價儒法兩家思想的功用不能簡單化
二、董仲舒在思想上為漢家創製
三、中國傳統文化是多元互補
孔子天命觀的文化內涵和內在矛盾
一、孔子論天
二、孔子論命、天命
三、孔子論鬼神
四、孔子天命觀的矛盾性
荀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一、奠定傳統禮治模式的思想基礎
二、為西漢中期的思想統一提供了理論前提
三、開啟了儒學自我更新的範式
四、弘揚了儒家道德自我提升的至上性和正當性
《春秋公羊傳》的內涵和歷史文化價值
一、公羊學思想的正面價值
二、《公羊傳》與國學經典
三、公羊學屬於漢學、義理之學
漢代禮治的形成及其思想特徵
一、禮治孕育階段:從高祖立國到文景時期(西漢前期)
二、禮治確立階段:從武帝到昭帝宣帝時期(西漢中期)
三、禮治成熟階段:東漢章帝時期
四、漢代禮治的思想特徵
關於漢代經學的若干思考
一、經學內涵及其發展階段
二、先秦無經學,經學形成於漢代
三、漢代經學派別分為古文經學、今文經學和讖緯之學
四、經學流派分為今文經學、古文經學、讖緯之學和宋學
五、漢學包括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
六、漢代經學的文化價值
《白虎通義》與漢代思想文化
一、軍事、政治、思想:春秋戰國到西漢中期的三種統一方式
二、《白虎通義》:思想統一制度化、學術政治化的標誌
三、雄渾壯闊:漢代精神的特徵
《淮南子》與《春秋繁露》的思想同異
一、天人理念和思維方式的相似相通
二、學派歸宿和最高範疇的相異相悖
董伸舒:秦漢思想的統一者
一、中國社會從戰國到秦漢的歷史轉折
二、尋求思想統一:秦漢之際的社會思潮
三、董仲舒思想的旨趣
四、董仲舒思想的特點及其評價
董仲舒倫理觀的現代省思
一、正誼明道的義利觀
二、性善情惡的人性論
三、三綱五常的道德論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及其文化史意義
一、互感互動的天人感應論
二、同類相副的天人合一觀
三、君主持中的天地人相參說
四、董仲舒天人論的文化史意義
董仲舒的文化貢獻
一、文化中國的理想追求
二、繼往開來的儒學大師
董仲舒對封建制度文化的整合
一、讀書致仕的政教合一論
二、忠孝一致的家國合一論
三、儒表法里的禮法合一論
下篇 文化觀引領下的意義探尋
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自強不息
二、正道直行
三、貴和尚中
四、民為邦本
五、平均平等
六、求是務實
七、豁達樂觀
八、以道制欲
中國傳統人文思想
一、堅韌不拔的從道精神
二、貴和尚中的和諧理想
三、“文化中國”的包容意識
四、守成創新的進化意識
五、崇德重義的價值追求
六、中國傳統人文思想的功能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表現及其特質
一、道德至上
二、整體直觀
三、類比外推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及其特點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古代哲學
二、中國古代哲學的特點
從民族性看中國傳統文化
一、文化民族性在傳統文化中的表現
二、堅持自主精神,光大民族情懷
國學與時代精神
一、國學的內涵、內容和範圍
二、國學論爭的實質是如何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三、國學與時代精神的雙向互動
國學與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一、什麼是精神家園?
二、國學文化中關於精神安頓的思想
三、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中國文化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若干問題
一、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內涵及功能
二、中國文化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係
三、中國文化精神研究的多元見解
四、人文精神與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的關係
儒家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進路
一、儒家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兩重性
二、儒家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切實進路
孟子仁義禮智思想的當代意義
一、現實呼喚失落的文明
二、仁義禮智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
三、孟子仁義禮智思想的當代意義
思想家與文化傳統
一、思想家、文化傳統的內涵
二、思想家促成的主要文化傳統
三、思想家鑄造文化傳統的主要途徑
四、思想家與文化傳統的關係
五、吸收歷史資源,重建文化傳統
儒道對立互補的根源及其表現
一、陽剛與陰柔
二、進取與退守
三、廟堂與山林
四、群體與個體
五、恆常與變動
六、肯定與否定
思想文化在歷史上的民族凝聚作用
一、崇德重義的價值取向
二、整體趨同的思維方式
三、成聖成賢的理想人格
四、重和去同的倫理觀念
儒學中庸之道與兩岸社會和諧
一、中庸之道的內涵及其發展
二、中庸之道的主要理念與兩岸社會和諧
生態文明與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真義
二、天人合一思想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