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推拿手法圖譜:成人篇

中國傳統推拿手法圖譜:成人篇

本書介紹了成人推拿手法45種,880個具體操作方法。本書是我國目前較完備的一本推拿手法大型專著。本書不僅手法種類較多,資料翔實,而且圖文並茂.因此,實用性很強,可供高等醫藥院校師生和推拿醫生,推拿愛好者學習推拿手法之用,還可供家庭或自我推拿保健之用。 本書既是作者從事推拿醫療、教學、科研工作40多年所積累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之總結,又廣采博收,集眾家流派手法之精華,對全國主要而常用的推拿手法按定義、動作要領、分類、功用、主治、適用部位、臨床套用等項目進行比較客觀的闡述。在臨床套用這一項目中,又按經穴位置、操作方法、功效、適應證或適用保健範圍等內容進行闡述。 本書是我國目前較完備的一本推拿手法大型專著。本書不僅手法種類較多,資料翔實,而且圖文並茂。因此,實用性很強,可供高等醫藥院校師生和推拿醫生、推拿愛好者學習推拿手法之用,還可供家庭或自我作推拿保健之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傳統推拿手法圖譜:成人篇
  • 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473頁
  • ISBN:9787533731878, 7533731875
  • 作者:費季翔
  • 出版日期:2005年3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推拿的各種方法,尤其是手法的基本訓練、操作方法和臨床上的具體套用,它說得更加詳細。書中還配有部分圖片,以便讀者能更清楚地了解穴位和手法,因此,它不僅適合於醫學界人士閱讀,而且也適合家庭或自我作推拿保健之用。

作者簡介

費季翔,男,1943年生於江蘇武進孟河,l965年畢業於上海市中醫帶傳班,同年分配至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任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針推中心主任,安徽中醫學院推拿教研室主任,副主任醫師。
江蘇武進孟河費氏乃世醫之家,自1604年至今已歷十二世、近四百年,作者即是十二世醫。高祖費伯雄曾為清道光帝及其母后診疾,在成豐、同治年間,名噪大江南北;其曾祖父費繩甫光緒年間在滬上以善治危、大、奇、急之症著稱,被醫界尊為醫聖;其父費贊臣乃上海名老中醫之一,被上海中醫學院首任院長程門雪尊稱為 “費老前輩”。
作者幼承庭訓,刻苦勤學,在數十年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推拿醫療工作中,不僅診斷準確,而且手法嫻熟,善治疑難雜症。適用推拿手法治療頸肩腰腿痛療效卓著,治療內婦雜病有獨到之處。尤其對推拿手法中的一指禪推法,在臨床運用中有出神入化、爐火純青之功。
作者不僅精於推拿醫學,並

圖書目錄

總論 1
第一章 一指禪推法 24
第二章 ■法 76
第三章 滾法 90
第四章 揉法 95
第五章 摩法 128
第六章 擦法 140
第七章 抹法 153
第八章 刮法 159
第九章 勾法 165
第十章 推法 167
第十一章 搓法 183
第十二章 掃散法 192
第十三章 撫法 193
第十四章 勒法 196
第十五章 托法與托胃下垂法 198
第十六章 運法 199
第十七章 盪法 202
第十八章 振法 206
第十九章 抖法 213
第二十章 拿法 216
第二十一章 掐法 227
第二十二章 按法 238
第二十三章 捏法 301
第二十四章 捻法 309
第二十五章 抓法 311
第二十六章 挪法 313
第二十七章 擠法 315
第二十八章 踩■法 318
第二十九章 插法與擦肩胛胸壁間隙法 320
第三十章 扯法 321
第三十一章 攏法與攏腹法 326
第三十二章 彈筋法 327
第三十三章 撥法 333
第三十四章 抱法 350
第三十五章 扣點法 352
第三十六章 擊法 370
第三十七章 拍法 385
第三十八章 彈法 389
第三十九章 搖法 391
第四十章 拔伸法 400
第四十一章 屈法 409
第四十二章 扳法 414
第四十三章 背法 461
第四十四章 脊柱旋轉復位 463
第四十五章 抄法 472

文摘

書摘
(一)定義 醫者用手指或掌根部著力,深按在下垂胃底部,隨著患者的呼吸,自下而上,循逆時針方向緩緩向上托舉,稱為托法。又有托胃法、托腹法之稱。 (二)動作要領 1.食、中、環、小四指併攏,掌指關節伸直,用四指指面或掌根著力。緊貼肌膚,肘關節微屈,腕關節放鬆。 2.緩緩托舉,移動緩慢,問歇進行。吸氣時用力上托,呼氣時用力要輕,如此綿綿不斷地托舉。 3.托舉之力,要由輕漸重,柔和有力,使力直透胃腑。 (三)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坐其身旁,用一手或雙手的食、中、環、小四指併攏的螺紋面、指端著力,或用一手或雙手重疊的掌根部著力,深按在下垂之胃底部,用力由下而上緩緩向上托舉(見圖299)。
一一一 (四)功用益氣升胃。 (五)適應證 胃下垂、慢性泄瀉等。 (六)適用部位 胃脘部和小腹部。 (七)按語操作時,向上托舉的移動之勢要緩慢、均勻;托舉移動一小段距離,按1分鐘左右,爾後再托舉移動一小 段距離,如此間歇進行;根據病情,決定托舉移動的範圍,病情輕者,胃下垂僅3~4厘米,每次治療時托舉移動可達正常範圍;若病情較重,胃下垂達6~12厘米以上者,則每次治療時托舉移動只能在4~6厘米左右。隨著病情的減輕,下垂的胃漸漸上升後,每次治療時的托舉移動才可達正常範圍。 1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