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佛菩薩畫像系列寶庫

中國傳統佛菩薩畫像系列寶庫

《中國傳統佛菩薩畫像系列寶庫(套裝共3冊)》包括了《諸佛聖像莊嚴寶典》、《觀音法相莊嚴寶典》、《菩薩聖象莊嚴寶典》。人類藝術之最高峰,是透過絕對的無我境界,而融化於宇宙間的一種無言的緘默,這種超於物我的理念,唯有宗教與藝術的陶融,才能說出一點人類精神的真實。佛教藝術是由自心覺悟,而用各種方法顯示出來,使他人得到同樣的體悟。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傳統佛菩薩畫像系列寶庫
  •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 頁數:786頁
  • 開本:8
  • 品牌:江西美術出版社
  • 作者:釋心德
  • 出版日期:2010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800190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佛菩薩畫像系列寶庫(套裝共3冊)》是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釋心德,字昌元,俗名姚元貴。1964年5月生於山東巨野。1984年隨上佛下庵法師在濟南乾佛山出家,同年到蘇州靈岩山學習,1986年考入北京中國佛學院,隨著名工筆人物畫家線鶴汀先生學習仕女畫,並臨摹了大量的傳統名畫。1990年畢業後,專攻佛菩薩畫像。1992年在青島舉辦個人畫展。1994年受弘法寺方丈上本下煥大和尚約請,為弘法寺畫大型水陸畫。1997年在深圳博物館舉辦《百幅觀音寶相》個人展,同時出版《觀音寶相》畫冊。2004年在深圳博物館舉辦第二次《諸佛菩薩聖像大觀》畫展,《觀音寶相》和《諸佛菩薩聖像大觀》畫冊也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分上下雨冊正式精裝出版。現已繪編完成的《中國傳統佛菩薩畫像系列寶庫》一套三冊即將出版發行。正在準備著手繪編《諸佛菩薩聖像大全》系列圖書
現任山東省藝術美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深圳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作品已通過工SQ9000A資質認證,生平業績已編入《當代中國青年藝術家大辭典》、《中國專家名人大辭典》、《中華英才》、《世界名人錄》等

圖書目錄

《諸佛聖像莊嚴寶典》目錄:
華嚴三聖
釋迦三尊像之一釋迦牟尼佛
釋迦三尊像之二文殊菩薩
釋迦三尊像之三普賢菩薩
娑婆三聖之一釋迦牟尼佛
娑婆三聖之二文殊師利菩薩
娑婆三聖之三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佛之一
釋迦牟尼佛之二
釋迦牟尼佛之三
釋迦牟尼佛之四
釋迦牟尼佛之五
釋迦牟尼佛之六
釋迦牟尼佛之七
釋迦牟尼佛之八
釋迦牟尼佛之九
釋迦牟尼佛之十
釋迦牟尼佛之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之一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之二
釋迦獅子之一
釋迦獅子之二
佛涅盤像
釋迦牟尼說法圖
山西朔州崇福寺彌陀殿釋迦牟尼說法圖
如來說法圖
釋迦頂
大足 釋迦牟尼佛
西方三聖之一
西方三聖之二
西方三聖之三
西方三聖之四
西方三聖之五
西方三聖之六
西方三聖之七
西方三聖之八
西方三聖之一阿彌陀佛
西方三聖之二觀世音菩薩
西方三聖之三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之一阿彌陀佛
西方三聖之二觀世音菩薩
西方三聖之三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之一阿彌陀佛
西方三聖之二觀世音菩薩
西方三聖之三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之一
阿彌陀佛之二
阿彌陀佛之三
阿彌陀佛之四
阿彌陀佛之五
……

《觀音法相莊嚴寶典》目錄:
十一面觀音說法圖
敦煌十一面觀音
四十八臂觀世音
救八難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二十四願觀世音
十臂觀音
八臂十一面觀音
六臂觀音之一
六臂觀音之二
六臂觀音之三
四臂觀音菩薩
四臂觀音
密宗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南無乾手千眼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南無乾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音之一
千手千眼觀音之二
千手千眼觀音之三
千手千眼觀音之四
千手千眼觀音之五
千手千眼觀音之六
千手千眼觀音之七
千手千眼觀音之八
千手乾眼觀音之九
準提佛母
準提觀音之一
準提觀音之二
準提觀音之三
準提觀音之四
準提觀音之五
敦煌元代觀音之一
敦煌元代觀音之二
敦煌元代白衣雙觀音
明石刻白衣大士觀音
白衣淨瓶觀音
白衣大士之一
白衣大士之二
白衣觀音
大足數珠觀音之一
大足數珠觀音之二
數珠觀音
坐蓮觀音之一
坐蓮觀音之二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敦煌如意輪觀音
如意輪觀音之一
如意輪觀音之二
觀音大士之一
觀音大士之二
觀音大士之三
……

《菩薩聖象莊嚴寶典》目錄:
敦煌文殊經變圖
大足石刻文殊菩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
文殊菩薩倚獅圖
敦煌中唐文殊菩薩
五台山文殊騎狻猊像
文殊菩薩之一
文殊菩薩之二
文殊菩薩之三
文殊菩薩之四
文殊菩薩之五
文殊菩薩之六
文殊菩薩之七
文殊菩薩之八
文殊菩薩之九
文殊菩薩之十
文殊菩薩之十
文殊菩薩之十二
五部文殊菩薩
五台山文殊
六字文殊
一髻文殊
五字文殊
敦煌普賢經變
敦煌普賢經變
敦煌普賢經變圓
大足石刻普賢菩薩
普賢延命菩薩
敦煌中唐普賢菩薩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之一
普賢菩薩之二
普賢菩薩之三
普賢菩薩之四
普賢菩薩之五
普賢菩薩之六
普賢菩薩之七
普賢菩薩之八
普賢菩薩之九
普賢菩薩之十
普賢菩薩之十一
普賢菩薩之十二
普賢菩薩之十三
普賢菩薩之十四
普賢菩薩之十五
大足石刻地藏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之一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之二
大足石刻地藏菩薩
敦煌中唐地藏菩薩
……

序言

人類藝術之最高峰,是透過絕對的無我境界,而融化於宇宙間的一種無言的緘默,這種超於物我的理念,唯有宗教與藝術的陶融,才能說出一點人類精神的真實。佛教藝術是由自心覺悟,而用各種方法顯示出來,使他人得到同樣的體悟。
人生以宗教的時間是最純淨的,以宗教的空間是最莊嚴的,二者融攝,置身其中,賓為一大和諧的境地。佛教是以殿堂、佛像、寺院、佛塔等藝術創作來提供觀想力,藉以感通其宗教精神。
殿堂是佛教禮佛誦經、修建法會的地方,不同之殿堂,供奉著不同之主尊,尊像的莊嚴以含藏悲智的神韻,方為藝術完美創作。佛教徒藉此創作之聖像,從肅然禮敬中,內心忘卻世塵,呈現出一種純淨的心境,漸漸進入“能體所體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的不可思議的境界。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為了使佛法能融入俗世家庭,小的供像(包括雕、塑、晝)便不斷出現。由於不同的人對不同的物質感受有異,因此藝術家、畫家,利用各種物質,諸如玉、銅、木、陶、金、紙、絹、布、牆等,本其教義創作出各種聖像造型,令人因觀像而生敬仰之心,無意中融化為高尚情懷,當較冗長文字,別具影響的特色。
人處於有漏的世間,常常希望以一種永恆不變的物質,來雕繪出代表完美至善的佛菩薩像。石一一正具備了堅固、恆久不壞的特質,因此宗教藝術家往往選擇石作為創作的材料,同時佛教徒希望佛菩薩常住世間,因而在各地大量開鑿出石窟。又因敬仰佛陀的體性廣大無邊,故有巨型石像的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