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於首都北京,是國家教育部直屬“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電子信息領域、廣電領域唯一的“2011計畫”牽頭高校)。學校致力於廣播、電視、電影、網路、出版、報刊及新媒體等信息傳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一所工、文、藝、理、管、經、法多學科協調發展,以信息傳播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

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新中國第一所廣電高等學府——“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專事培養無線通信技術幹部。1959年4月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東校區整體併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9月正式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將中國傳媒大學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20世紀50年代
  • 類別:學院
  • 所屬地區:北京市朝陽區
  • 主要院系:通信工程系、廣播電視工程系等
  • 前身:無線電系
  • 教職工總數:115人(2008)
學院概況,歷史沿革,機構設定,專業設定,學科建設,科研成果,社會合作,

學院概況

該中心下設9個專業研究所:微波技術研究所、多媒體技術研究所、數字廣播研究所、寬頻網路技術研究所、套用電視技術研究所、數位訊號處理研究所、智慧型信息系統研究所、視頻技術研究所、自動化技術研究所等,負責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的組織實施。信息工程學院還設有教學辦公室、科研辦公室、資料室、黨政辦公室等教育教學行政管理機構。
2008年,信息工程學院擁有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333人、本科生1201人、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生228人;在編教職工總數115人,其中專任教師98人、教輔人員13人、管理人員4人;擁有專兼職的研究生指導教師8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3人、碩士生導師65人。

歷史沿革

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是中國傳媒大學組建的第一個學院,該院的變革和發展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
1954年3月3日,按照黨中央指示精神,“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在北京京郊的12號發射台內開辦,首批招收學員140 餘人,訓練班先後共辦了6 期,共招收學員922 人。這是我國廣播電視系統自己創辦教育培訓機構的開端,也是廣播電視工科教育的起。
1958年9月2日,中央廣播事業局直屬的第一所高等專科學校——北京廣播專科學校,在“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當年即招收了300多名無線電技術專業的學生,標誌著廣電系統開始正式擁有了自己創辦的高等工程學歷教育。
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廣播專科學校正式擴建為北京廣播學院,由無線電系、新聞系和外語系三個系組成。伴隨著該院的前身——無線電系的正式成立,學校從此開始了正規的工科本科學歷教育。
1960 年 9 月,無線電系向全國廣播電視系統輸送了 326 名無線電技術專業大專畢業生;1964 年和 1965 年向全國廣播電視系統輸送了兩屆無線電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文化革命”開始後,北京廣播學院被迫停辦數年。
1972年夏,無線電系開始恢復舉辦“廣播電視傳送技術人員訓練班”;1974年11月,開始招收普通班大學生(即“工農兵學員”),共招收了三屆。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無線電系從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從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到七十年代末,無線電系已建成北京廣播學院實力最強的三大主力系之一,有學生 327 名(占全校學生總數的38%),教職工150 多人。
1981年,無線電系擴展和增設為無線電工程系、電視工程系、微波工程系(後更名為廣播電視傳輸系)、廣播技術研究所、工程基礎部等5個教學、科研單位。後來又相繼組建了錄音系、電路實驗中心等教學單位。
1995年3月3日,北京廣播學院的第一個二級學院——北京廣播學院工學院在學校建院41周年之紀念日成立,由當時的無線電工程系、電視工程系、廣播電視傳輸系、廣播電視技術研究所、錄音系、工程基礎部、電路實驗中心等7個系處單位共同組成。1998年,工學院更名為信息工程學院。
1995年至2002年間,該院不斷整合原有的系處機構,設立了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廣播電視工程系、錄音系、計算機系、科學藝術系、自動化系、工程基礎部、專業基礎部、電路實驗中心、專業實驗中心。
1997年,該院錄音系獨立為北京廣播學院錄音藝術學院(現已合併到影視藝術學院);2001年,該院動畫技術專業獨立為北京廣播學院動畫學院;2002年,該院計算機系獨立為北京廣播學院計算機與軟體學院;2002年,該院工程基礎部獨立為北京廣播學院理學院。
該院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生後的第20個年頭,即從2000年起,該院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該院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3年,學校開始招收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研究生。
2004年8月,學校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廣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相應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2005年至2007年間,該院繼續整合和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2005年5月,該院科學藝術系被合併到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2007年3月,該院撤銷專業基礎部,電路實驗中心併入專業實驗中心,設立數字媒體技術系。

機構設定

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設有一個廣播電視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下設9個專業研究所:微波技術研究所、多媒體技術研究所、數字廣播研究所、寬頻網路技術研究所、套用電視技術研究所、數位訊號處理研究所、智慧型信息系統研究所、視頻技術研究所、自動化技術研究所等,負責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的組織實施。
廣播電視技術研究中心機構設定圖廣播電視技術研究中心機構設定圖
信息工程學院機構設定圖信息工程學院機構設定圖
該院還設有行政辦公室、教學辦公室、研究生與科研管理辦公室、黨總支辦公室、分團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資料室等教育教學行政管理機構。

專業設定

【通信工程專業】
通信工程是信息科學技術中的重要技術領域,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傳媒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立足廣播電視行業,面向通信工程和廣播電視工程的需要,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 良好的專業外語文獻閱讀能力,掌握計算機技術和專業基礎知識的通信和廣播電視技術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專業培養方面,要求學生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學習使用EDA工具進行電子系統的設計;要求學生掌握電子測量儀器的使用,能夠獨立完成電子測量工作;要求學生掌握電磁場理論和電路理論,能夠獨立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具備獨立從事電子科學技術領域研究的工作能力。要求學生了解廣播電視和通信系統工作原理,能夠獨立承擔廣播電視和通信系統維護工作的能力。
專業方向:衛星廣播與數字微波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寬頻綜合信息網技術。
主幹課程: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電子線路、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微波技術、移動通信、現代交換技術、天線與電波、移動電視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中國傳媒大學在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內的優勢與主幹專業,具有與廣播電視行業密切聯繫、服務於傳媒綜合信息化、基礎理論與套用技術並重、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特色。該專業下設三個方向:信息處理方向、數字廣播電視傳送技術方向及廣播電視設備綜合測試技術方向。信息處理方向主要定位於研究數位訊號處理及相關技術,如DSP在DAB、DRM、音視頻處理中的套用等。數字廣播電視傳送技術方向主要研究數字廣播電視傳送及其相關技術,如各種地面發射標準、中短波廣播以及地面電視、移動電視的關鍵技術等。廣播電視設備綜合測試技術方向主要研究可靠性評測、軟體測試、廣播電視嵌入式系統測試等內容。
該專業旨在培養傳媒領域中具有信息處理和數字廣播電視傳送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高級技術人才。除了著力培養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習外,該專業還十分重視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途徑(如科研興趣小組)使學生參與科研工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多次獲得國家、部、校級科研競賽獎勵)。
專業方向:信息處理、數字廣播電視傳送技術、廣播電視設備綜合測試技術。
主幹課程:信號與系統、電子線路、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數位訊號處理、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通信原理、電視原理、計算機網路、DSP及套用、廣播電視傳送技術、數位電視技術。
【廣播電視工程專業】
廣播電視工程專業始創於中國傳媒大學,至今仍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培養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才的專業。該專業是以視音頻技術為核心,並與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網路技術、視聽藝術等學科融合的複合型專業,重點培養廣播電視行業所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專業技術人才。該專業立足廣播影視傳媒行業,面向媒體內容處理相關領域,運用計算機軟體與現代電子技術等信息處理手段,著重於視音頻處理、信源壓縮、影視製作與節目管理、節目播出與分發等,具有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並重,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特色。
該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知識,具備數位電視技術、網路視音頻技術及數字影視製作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在傳媒領域中從事數位電視技術和網路視音頻技術的研究、系統設計、開發與套用,並可從事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影視製作、動畫製作等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專業方向:數位電視技術、數字影視製作技術、網路視音頻技術。
主幹課程: 數位訊號處理,通信原理,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電視原理,計算機網路,數字圖像處理、數位電視技術、數字視音頻壓縮編碼技術、數字視頻制播技術、數位電視電影攝錄編技術、數字視頻系統設計、音頻播控技術、網路媒體通信技術、網路媒體系統設計、數位電視節目製作技術、數字動畫製作技術。
【自動化專業】
自動化專業以電子信息領域及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為依託,培養具備控制理論、自動檢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網路控制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自動化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設計、研究以及系統仿真、最佳化等能力,能夠在電氣工程、自動化過程裝置、計算機控制系統等相關領域從事系統分析、設計和調試工作,也能夠從事自動化產品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自2002年設定至今,堅持立足於廣播電視行業和文化科技領域,緊密結合工程技術與工程實踐,以廣播電視自動監控技術和舞台裝備的智慧型控制技術為核心,在國內同專業中形成獨有的優勢與特色。
專業方向:廣播電視自動化方向、演藝智慧型系統方向。
主幹課程: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自動控制原理、通信原理、可程式控制器原理、計算機控制系統、感測器與檢測技術、過程控制系統、智慧型控制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液壓傳動與控制、廣播電視自動監控系統、舞台設備控制技術等。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多媒體網路、信息傳播、內容安全、內容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紮實的數字媒體技術基礎理論、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基本的視聽藝術素養,能夠從事包括數位電視與電影、內容安全與著作權保護、內容集成分發、新媒體套用以及虛擬現實等在內的多媒體技術開發、數字媒體設計與創作、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信息服務及數字媒體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專業方向:多媒體套用技術、媒體內容分發與安全技術。
主幹課程:信號與系統、電視原理、資料庫原理、多媒體系統設計、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網路、數字媒體製作技術、數字視頻制播技術、計算機動畫技術、套用密碼學、媒體內容安全、媒體內容監控與過濾、智慧型信息處理、寬頻流媒體技術、人機互動技術等。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和核心學科,積體電路設計是一個新興的、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研究方向。該專業立足於廣播電視行業,是積體電路技術與廣播電視技術相結合的學科。該專業下設兩個方向:專用積體電路設計和片上系統集成,研究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廣播電視信息處理技術設計、開發積體電路和集成系統。
該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積體電路專業理論與實驗基礎,掌握積體電路設計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具有廣播電視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在積體電路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工程技術、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方向:專用積體電路設計,片上系統集成 。
主幹課程:信號與系統、電子線路、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數位訊號處理、數位電視技術、通信原理、電子設計自動化、微電子學概論、數字積體電路分析與設計、模擬積體電路分析與設計、積體電路製造技術、積體電路測試技術、SOC原理與設計等。

學科建設

從學科分布上看,該院的學科領域覆蓋了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2個一級學科,現有2個部級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1個博士後流動站(信息與通信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予點(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藝術與科學),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藝術與科學),2個工程碩士領域(電子與通信工程、積體電路工程),6個本科專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自動化、數字媒體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
自1954年以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學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傳媒信息技術為優勢、以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為特色、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相互促進,各專業協調發展的本科專業設定格局。在“通信與信息系統”和“電磁場與微波技術”2個部級重點學科、以及相應的博碩士點的支撐下,該院的“廣播電視工程”專業已成為品牌本科專業,“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已成為優勢本科專業。“自動化”、“數字媒體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為該院的重點扶植專業和新辦專業。信息工程學院的總體目標定位是:以服務廣播電視及傳媒科技領域和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以電子信息領域及其學科的交叉融合為依託,以傳媒信息技術為優勢,以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為特色,形成優勢學科與特色學科相統一、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相促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增強服務社會的能力,力爭使信息工程學院在2015年左右邁入國內電子信息領域類一流院系行列,成為世界知名、國內領先的傳媒技術類高水平的專業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現有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群)(廣播電視傳輸技術實驗室、信號與信息處理實驗室),4個專業基礎實驗室(電路基礎實驗室、模擬電路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以及微波測量實驗室、有線電視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微波暗室、微波傳輸實驗室、通信系統實驗室、光纖傳輸實驗室、衛星接收實驗室、視頻實驗室、多媒體實驗室、數字媒體技術實驗室、廣播電視傳送實驗室、數字音頻廣播(DAB)實驗室、DSP實驗室、EDA實驗室、SONY視頻實驗室、大洋非線性編輯實驗室等25個特色鮮明、條件優越專業實驗室。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325台(件),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值約1850萬元。這些實驗室為學院的本科實驗教學提供了保證。

科研成果

在“通信與信息系統”和“電磁場與微波技術”2個部級重點學科、以及相應的博碩士點的支撐下,全體教師主動參加科學研究、參與社會服務蔚然成風,近三年來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在SCI、EI檢索刊物上發表的論文100餘篇,有80餘項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目前在研項目主要有:國家973項目、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發改委重大項目1項,國家基礎平台建設項目1項,國家重大攻關計畫項目1項,國防預研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重點項目3項,廣電總局重大項目2項,廣電總局重點項目20餘項以及橫向項目若干項。目前,該院在數字聲音廣播技術、數字調頻同步廣播技術、計算電磁學、大功率微波器件、IPTV技術、寬頻互動電視技術、高清晰度電視評測技術、寬頻信息網與三網融合技術、電磁兼容理論與技術、演藝設備控制技術等研究領域已經形成明顯的優勢和特色,研究成果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學術影響,具有可觀的推廣套用價值。

社會合作

長期以來,信息工程學院與業界保持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度。國內的廣播電視機構和業內幾乎所有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對該院的教學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大力的支持。除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外,該院與中央電視台等技術套用單位和SONY、中科大洋等技術開發單位就本科人才培養保持著定期的專題學術探討和交流。SONY、松下和中科大洋在該院設立了實驗室;國際精華、中天廣電、中廣電設計院、捷成世紀、數碼視訊等在該院設立了獎學獎教金;新奧特、北大方正、索貝、松下、SONY、湯姆遜等常年參與和資助學生的科技節、科技創新大賽、DV作品大賽、畢業生晚會等。此外,信息工程學院重視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利用社會資源安排學生的各類實習和社會實踐任務,也是該院堅持的一貫做法。該院在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省市電視台、電台、有線電視網路公司以及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近五十個常年的實習實訓基地,為本科生的全員實習與實踐構建了良好的條件。
1954年以來,信息工程學院為社會各行業尤其是廣播電視系統輸送了大批工程技術人才(逾萬人),社會各界對信息工程學院畢業生的總體評價是“愛崗敬業、業務能力強、專業優勢明顯”,“勝任工作快、能獨當一面”。他們中湧現出了一批廣電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貢獻非常突出,在業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支撐著整個廣播電視技術大廈。如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正副司長、中央三大台前任和現任總工、廣播科學研究院、設計院、無線電台管理局的主要領導和技術骨幹、各省廣電局的技術負責人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