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碳經濟藍皮書

《中國低碳經濟藍皮書》是針對環保問題制定的檔案,關鍵是以新理念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

簡介,內容,

簡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課題組發布《中國低碳經濟藍皮書》。提出,未來10—20年,中國要達到人均1萬美元以上經濟發展水平,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必須從國情出發,探索出一條用遠低於歐美指標的人均6-8噸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實現低碳現代化的綠色道路。
課題組首席專家諸大建教授介紹說,這是我國首次運用聯合國倡導的綠色經濟理論和方法,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能源效率、能源替代、碳匯吸收等技術要素,對低碳城市、低碳產業低碳消費等發展領域,對低碳情景、低碳績效、技術創新、政策選擇等戰略問題進行了有新意的研究,分析了中國低碳發展的狀態和制約因素,提出了未來10-20年中國低碳化道路的目標選擇、行動領域及政策建議。
據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認為,中國在低碳和綠色經濟發展方面有獨特理念和經驗,可以為開發中國家提供借鑑,因而委託了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組織專家撰寫了這份報告。

內容

藍皮書認為,中國當前處於改革開30年以來的第二個轉型階段,未來10-20年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是資源環境生態問題,其中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從綠色經濟要求經濟成長與能源消耗脫鉤的視角看,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一方面在經濟上,需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使中國人均GDP進入1萬美元以上的發達水平,滿足人民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上,需要控制人均消耗和排放的非綠色擴張,以可以承受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現代化。
專家指出,中國達到人均1萬美元以上發展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有三種情景。一種是歐洲、日本用10噸二氧化碳實現現代化的情景,另一種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高達人均20噸排放的情景,第三種是從中國自己的國情出發,用人均6-8噸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實現低碳現代化的綠色發展情景。如果中國延續高能耗、高排放的一切照舊模式,那么在能源和二氧化碳供給緊張、成本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未來的發展或者將不斷發生“拉閘停電”事件,延緩人均GDP站上1萬美元,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或者因為拼能源拼環境,雖然可以達到人均GDP,但是總體上的生活質量是下降而不是上升。
藍皮書認為,中國用不超過已開發國家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仍有至少20年的增長空間,百姓的住房和出行等基本需求尚未滿足,有大量一開始就建設低碳基礎設施的跨越性機會。低碳轉型需要有強有力的國家動員能力,相對於歐美已開發國家,中國的體制更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社會動員。藍皮書認為,影響當前中國低碳轉型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觀念上的,其中涉及“要不要做”,更涉及“做什麼”和“如何做”的問題。大面積、高強度地向各級決策者和領導者傳播低碳經濟的觀念、知識和技能,已是當務之急。
以新理念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被認為是中國低碳發展的關鍵。專家認為,城市化建設要從空間蔓延、功能分離的傳統攤大餅式,轉向空間緊湊、功能混合的緊湊城市發展模式;在工業化方面,要從物質流和能源流從搖籃到墳墓的傳統線性經濟模式,轉向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生活方式現代化方面,要從以追求擁有為目標的傳統物質主義的生活方式,轉向多維度追求所用的體現共享經濟的生活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