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

11軍在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有著光輝的業績。這是一支誕生於鄂豫皖,發展於鄂豫皖的英雄部隊。其最早的前身是1931年1月在商南地區組建的紅軍第四軍(不是井岡山的紅四軍),成立以後一直就是鄂豫皖地區主力紅軍中的主力,先後參加了歷次反“圍剿”戰役、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等戰役,後隨四方面軍長征,一路斬關奪隘,屢建奇功,被譽為四方面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勁旅。抗戰開始後,紅軍第四軍十師被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踏上了抗日戰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軍
  • 前身之一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
  • 實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野戰部隊
  • 最早的前身:紅軍第四軍
軍隊介紹,番號淵源,歸屬,榮譽,

軍隊介紹

解放戰爭時期,由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野戰部隊。

番號淵源

太行縱隊
1945年9月初,晉冀魯豫軍區為對付國民黨軍的進攻,將所屬太行軍區各軍分區部隊編為太行縱隊,隨即參加上黨戰役
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
10月9日,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編組超地方性正規兵團的指示,太行縱隊在山西省襄垣縣虒亭鎮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陳錫聯任司令員,彭濤任政治委員,閻紅彥任副司令員,曾紹山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盧仁燦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7、第8、第9旅,並新建炮兵營,共2萬餘人。第3縱隊成立後,參加邯鄲戰役。11~12月在磁縣地區休整。1946年1月,在安陽、修武、孟縣等地反擊國民黨軍對解放區的“蠶食”,收復孟縣城。在此期間,第9旅第9團調歸太岳軍區建制,太行第7軍分區第43團調歸縱隊第9旅,編為第27團。
1946年7月下旬,第3縱隊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編成內南下豫東作戰。8月出擊隴海路。9~11月,參加定陶、巨野、鄄城、滑縣等戰役。在此期間,閻紅彥任政治部主任。12月,鄭國仲任第二副司令員。
1947年1~5月,第3縱隊先後參加巨金魚、豫皖邊等戰役和豫北攻勢。隨後轉至安陽地區休整,進行出擊外線的準備工作。6月底南渡黃河,轉入外線作戰,參加魯西南戰役。8月挺進大別山,在皖西地區展開。10月初,第3縱隊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舉行張家店戰役,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88師師部及第62旅。這是晉冀魯豫野戰軍進入大別山區以來,第一次取得殲滅國民黨軍1個正規旅的勝利,對發展、鞏固皖西根據地和堅持大別山鬥爭起了重要作用。11月15日,以第3縱隊機關部分人員組建皖西軍區機關。同時調第7旅第20團、第8旅第24團、第9旅第27團、縱隊教導團、補充團等共7000餘人歸皖西軍區指揮。此時,劉昌毅任縱隊副司令員。1948年3月,第3縱隊轉至淮河以北地區實施機動。
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
1948年5月9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閻紅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在參加宛東、豫東戰役後,至河南省葉縣進行新式整軍。11~12月參加淮海戰役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軍
1949年3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在安徽省阜陽縣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軍,隸屬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曾紹山任軍長,鮑先志任政治委員,鄭國仲任副軍長,鐘漢華任副政治委員,楊國宇任參謀長,劉華清任政治部主任。第7、第8、第9旅依次改稱第31、第32、第33師。
同時,由皖西軍區指揮的第20團(欠第2營)、第24團(欠第2營)歸建,全軍共2.2萬餘人。4~5月,第11軍參加渡江戰役。4月21日,第11軍參加渡江戰役,突破鐵板洲、鴨兒溝、玉板洲國民黨軍長江防線。爾後直插浙贛線,行程1500餘里,主要戰鬥40餘次,殲敵2.5萬餘人。6月,第33師組建第99團,從而健全了每師3個團的編制。隨後向湘西集結,11月初向西南進軍,參加川黔作戰。30日在友鄰部隊配合下解放重慶。12月參加成都戰役。1月初,第11軍奉命向西南進軍,參加川黔作戰,在友鄰配合下解放重慶,接著參加成都戰役,圍殲胡宗南集團。1950年1月,第11軍歸第3兵團兼川東軍區領導,軍部進駐萬縣;第31師作為第3兵團兼川東軍區的機動部隊,進駐梁山(今梁平縣),執行剿匪、築路、改造起義部隊的任務;第32、第33師、補訓師分兼大竹、萬縣、酉陽軍分區。在此期間,先後抽調3000人、800匹騾馬到第18軍,參加進軍西藏。
1

歸屬

1950年1月,第11軍歸川東軍區領導,軍部進駐萬縣。第31師為軍區機動部隊,進駐梁山(今梁平縣);第32、33師、軍補訓師分兼大竹軍分區、萬縣軍分區、酉陽軍分區。期間,軍奉命抽調戰士3000人,武器百餘枝,騾馬800匹,支援第18軍進軍西藏。7月,奉中央軍委命令,第11軍軍部及直屬隊調山東青島組建海軍青島基地(現北海艦隊)。
1951年1月,第31師編入第12軍建制,參加抗美援朝。3月,第32師、第33師開赴河北廊坊地區集結,奉命重新組建第11軍。曾紹山任軍長,鮑先志任政治委員,王汝昭任參謀長,裴志耕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32、33、182師(原屬第18兵團第61軍),全軍共3.88萬人。1952年10月,新建第11軍軍部及直屬隊奉命在浙江杭州組建空5軍。除第182師改鐵道兵外,第32師、第33師均於抗美援朝戰爭前後,分別調歸第16軍、第60軍建制。後張廷發副軍長還當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
1969年11月14日,經毛澤東批示,中央軍委決定重新成立第11軍。1969年11月25日在雲南大理正式重建。下轄31師(原17軍49師)、32師(32師機關、直屬隊以邊防一支隊為基礎,部隊由雲南省軍區警衛團、邊防13團和從14軍、54軍、49師、炮4師、高炮65師、汽車23團、軍區儀器偵察大隊抽調建制分隊幹部、技術骨幹組成。),是當時全軍為數極少的僅下轄兩個陸軍師的簡編軍。時任軍長董占林、政委王玉琨。1979年對越作戰後,原雲南省獨立師劃歸11軍,改編為33師。從而建全了軍的編制。
1985年,第11軍番號撤銷,所屬31師劃歸14集團軍,仍駐防雲南大理。在11軍的16年光輝歷程中,培養出廖錫龍何其宗、揚德富等一批將軍,其業績將永載中國人民解放軍史冊。

榮譽

七六九團這支驍勇之師,首戰陽明堡便一鳴驚人。1937年9月,七六九團奉命東進,側擊從雁門關南下的日軍。途中發現日軍在陽明堡機場駐有飛機二十餘架,而守備兵力卻非常薄弱,團長陳錫聯果斷決定奇襲陽明堡。經過周密偵察,制訂了作戰計畫,由素以夜戰見長的3營主攻機場,1營、2營負責破擊周圍公路並阻擋可能來援之敵;團迫擊炮連位於滹沱河南岸,支援3營作戰。9月19日晚,3營乘著夜色悄然來到機場附近,在當地民眾協助下偷渡滹沱河之後,以第9連警戒陽明堡方向可能來援的日軍,以第10連、第11連和機槍連組成突擊隊,以第12連作預備隊。以隱蔽動作爬過鐵絲網從機場東西兩側隱蔽進入機場,一直進到距飛機約30米時,才被日軍哨兵發覺。但是一直疏於備戰的日軍還沒來得及反應,3營就兵分兩路,同時對機場警備部隊和跑道上的飛機發起了攻擊,一時間槍聲大作,手榴彈爆炸的火光照亮了夜空。負責炸飛機的11連以迅捷的動作衝進機場中央,向停在地面的飛機撲去,沒有合適的爆破武器,就用幾枚手榴彈綁在一起扔進飛機機艙,或是用機場邊的汽油引燃飛機,不到半小時就將機場上的二十多架飛機全部報銷。此戰七六九團僅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100餘人,毀傷飛機24架,使日軍在晉西北戰場空中力量遭到沉重打擊,有力支援了正面戰場在忻口地區的防禦作戰,並獲得了國民政府的通令嘉獎。
隨後,七六九團挺進敵後,開闢了著名的太行山抗日根據地。1946年6月,該團改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10月,第3縱隊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發起張家店戰役,全殲國民黨軍第88師師部及第62旅5300餘人,這是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以來首次大捷,對發展、鞏固皖西根據地和堅持大別山鬥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948年5月,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改稱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參加宛東、豫東戰役。10月,又參加了戰略大決戰的淮海戰役。
1949年3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第3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軍,隸屬於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建制。4月參加渡江戰役,突破鐵板洲、鴨兒溝、玉板洲國民黨軍長江防線後直插浙贛線,行程1500餘里,主要戰鬥40餘次,殲國民黨軍2.5萬餘人。11月,第11軍奉命進軍大西南,突破宋希濂集團川湘防線,直出川東南,解放重慶、成都兩座川蜀名城。
1952年10月,新第11軍軍部及直屬隊奉命調浙江杭州組建空5軍。第11軍番號撤銷,軍部改建為空軍第5軍軍部,所屬部隊第182師改鐵道兵,第32、第33師分別調歸第16軍、第6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