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簡稱基建工程兵,是陸軍的一個兵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
  • 周恩來:1963年3月
  • 組建:1966年8月1日
  • 工改兵:1966年8月1日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963年3月,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戰備須要,經周恩來谷牧等建議,黨中心、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從成立之初,部隊按照“勞武結合、能工能戰、以工為主”的光榮使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邊保家衛國,一邊建設家園。擔負國家基本建設重點工程和國防工程施工的任務。
基建工程兵是我軍保留時間最短的兵種,1966年8月1日開始組建,1982年撤消,只存在了16年。基建工程兵部隊最大建制是師(支隊),分為建築安裝施工部隊、水文地質部隊、鈾礦地質礦山部隊、黃金地質勘探生產部隊、基建工程支隊等。 基建工程兵組建的16年間,先後擔負了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和單項工程132項,工業和民用建築竣工面積1800萬平方米。所屬的水文地質部隊共完成水文普查面積224萬多平方公里,鑽井工作量近80萬米,查明了我國許多地區的水文地質面貌和地下水資源。黃金、鈾礦、地質等部隊也都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
基建工程兵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兵種,1966年8月1日,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須要,中央決定將其直屬的部分施工隊伍整編為基本建設工程兵(即工改兵),使其成為一個職業化的施工隊伍,以解決地方施工隊伍在其施工期間因家屬連累較大、跨區域調動困難等因素帶來的一系列矛盾。在中央作出組建基建工程兵的當年,即分別在冶金部、煤炭部、水電部、化工部、建工部、交通部等中央各部直屬的施工隊伍中抽調有關人員,組建了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部隊(1支隊、21支隊、41支隊、61支隊、81支隊和851大隊)。基建工程兵組建後,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又多了一個兵種,國家基本建設重點工程和國防工程建設中又多了一支生力軍、突擊隊。
在第一批基建工程兵組建之後,中央於1971年至1979年,又先後組建了鈾礦地質和礦山、水文地質普查、北京捷運和市政建設、戰備通信、黃金地質等部隊。隨著基建工程兵部隊的不斷增加,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後,經中央批准,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於1978年1月正式成立。李人林任主任,副總理谷牧兼政治委員,機關主要設指揮部、政治部、工程部、後勤部等。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轄有10個軍級或相稱于軍級建制的指揮部、32個師級或相當於師級建制的支隊、5所技術學校、150多個大隊或團,總兵力約50萬人。
基建工程兵雖然有其自身的特別性,但在部隊建設上仍貫徹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原則。基建工程兵的建設方針是:勞武結合,能工能戰,以工為主。自組建以來,基建工程兵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在工程建設中,基建工程兵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以頑強拼搏、勇於創業的精神,相繼完成了湖北省化工廠和化肥廠、陝西省桑樹坪煤礦、貴州盤縣礦區、遼寧鐵法礦區、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公司、山西古交礦區以及潘家口水庫等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和重點單項工程130多項;探明了一批鈾和黃金礦床;完成了北京捷運二期工程,為北京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建起了大批教學、科研樓房、廠房以及民用住宅;完成了華北、東北、東南和西南等地220餘萬平方公里的水文地質普查任務,填補了國家雪線以下350萬平(wan4 ping2)方公里中最艱苦地區的大面積水文地質空白,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基礎資料;修築和改造秦嶺、天山、川藏和青藏等公路2300公里;參加了河南省抗洪救災和遼寧、河北等地的抗震救災鬥爭。在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基建工程兵部隊湧現出一批先進集體和以“雷鋒式好乾部”姚虎成為代表的英雄模範人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第七次大裁軍。為適應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軍隊精簡整編的需要,國務院、中央軍委於同年8月作出了《關於撤銷基建工程兵的決定》。基建工程兵大部分按系統對口集體轉業到國務院各有關部委、北京市和相關省、市、自治區(兵改工);水文地質部隊轉隸有關軍區;戰備通信部隊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水電、交通、黃金地質部隊劃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83年11月,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被撤銷。至此,作為一個兵種的基建工程兵完成了其自身的歷史使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