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簡稱福建省政協)的前身是省協商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
  • 屬性:機構團體
  • 簡稱:福建省政協
  • 前身:省協商委員會
  • 黨組書記:崔玉英 
1951年12月15日至25日,福建省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福州舉行,會議選舉張鼎丞為省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曾鏡冰、王亞南、林植夫、黃長水為副主席;彭沖為秘書長(1954年5月林修德接任秘書長),倪松茂為副秘書長;委員共48人。1951年12月26日,省協商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推選出27人組成的常務委員會以主持會務。協商會辦事機構為秘書處,工作機構有政法、財經、文教、學習等委員會。協商會有幹部13人。
省協商委員會歷時3年多,先後舉行過7次協商委員會會議和11次常委會議。它動員和團結全省人民積極開展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保衛世界和平運動,反對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保衛祖國安全,協助政府組織各階層人民參加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中心的各種革命運動,組織推動各界人士進行經常性政治學習和思想改造,協助和聯繫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聯繫、指導市縣協商機構開展工作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發揮了作為民主統一戰線地方組織的應有作用。
1955年1月14日—17日,福建省政協一屆一次會議在福州舉行。會議撤銷了代行省政協職權的省協商委員會,選舉曾鏡冰為一屆省政協主席,藍榮玉、王亞南、林植夫、劉通為副主席,張兆漢為秘書長,常務委員40人。省協商委員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由省政協取而代之。
從1955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1年時間,福建省政協經歷三屆。第一屆從1955年1月至1959年2月,4年多時間舉行過2次全體會議,28次常委會議;第二屆從1959年2月至1964年9月,5年多時間舉行過3次全體會議,22次常委會議;第三屆從1964年9月成立,到1966年8月福建省政協被迫關門,只舉行過一次全體會議,5次常委會議。這一階段,每屆委員人數都有增加,團結面不斷擴大。一屆委員174人,代表22個界別;二屆委員306人,代表24個界別;三屆委員326人,代表26個界別。1956年4月7日,省政協召開一屆二次全體會議,改選江一真為一屆省政協主席,增選陳紹寬、林修德、李述中、劉棟業為副主席,增補66名委員和10名常委。1959年1月25日——2月4日,省政協舉行二屆一次全體會議,選舉葉飛為二屆省政協主席,魏金水、林一心、陳紹寬、王亞南、劉通、林植夫、張兆漢、練惕生、陳希仲為副主席,張兆漢兼秘書長。選出常委57人。1962年12月二屆二次全體會議免去魏金水副主席職務,增補尤揚祖為副主席。1964年9月,省政協召開三屆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範式人為三屆省政協主席,陳紹寬、林一心、黃亞光、劉通、林植夫、張兆漢、練惕生、陳希仲、尤揚祖為副主席,張兆漢兼秘書長,常委56人。從二屆二次全會起,省政協歷次全體會議基本上與省人民代表大會同時召開,並列席省人民代表大會。
這一階段,福建省政協建立了學習、文史工作委員會和10個工作組,制定了會議、工作制度,在團結全省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推動社會力量加快全省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貫徹執行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促進國民經濟全面好轉和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的發展;組織、推動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就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以及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進行廣泛協商,積極參加反對國內外敵人、爭取和平解放台灣、統一祖國的鬥爭,學習政治理論,時事政策,參加社會實踐和勞動鍛鍊,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不斷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係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56年10月,省政協開辦了政治學校(1964年4月改稱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為三屆省政協副主席黃亞光)。1961年10月以後,開展了文史資料的徵集、整理和出版工作。這一階段人民政協的工作出現了一些曲折。如一屆政協因受反“右”擴大化的影響,有33名委員被錯劃成“右派”分子,因而撤銷了24名委員的職務;1959年1月舉行的二屆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撤銷李述中、劉棟業2位副主席職務和嚴叔夏等8位常委職務的錯誤決定。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全省的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政協組織陷於解體;1966年8月下旬,三屆省政協被迫停止活動。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即“四人幫”)後,三屆省政協開始恢復工作,逐步開展一些活動如組織和推動各界愛國人士和知識分子參加揭批“四人幫”的鬥爭,參加政協中心組學習,開展對台灣國民黨軍政人員的宣傳活動,組織學術報告會,進行學術交流等。
1977年12月18日,省政協舉行三屆六次常委會議,討論召開省政協四屆一次會議有關事項。12月27日至1978年1月5日,福建省政協舉行四屆一次會議。本屆委員492人,比三屆委員人數多了50%,代表26個界別。會議選舉廖志高為四屆省政協主席,林一心、袁改、倪南山、賈久民、賀敏學、尤揚祖、陳希仲、盧嘉錫、郭瑞人、王世銳、盧浩然為副主席,袁改兼秘書長。1978年初,省政協機關從福州聖廟路舊址遷往湖東路省政協大院(社會主義學院現址)辦公(1981年初省政協機關又從湖東路遷到福州五四路新建的辦公大樓辦公)。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為中心任務的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統一戰線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這是人民政協也是福建省政協歷史發展的第四階段。1978年12月16日至22日,省政協舉行四屆二次會議,根據中央關於省級班子統籌安排的批示,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廖志高不再兼任省政協主席,林一心、賈久民、賀敏學、盧嘉錫4人因工作調動或兼職過多,不再繼續擔任副主席。會議補選伍洪祥為四屆省政協主席,增補熊兆仁、鄭瑛、魏金水、倪松茂、鄭丹甫、左豐美為副主席。1983年4月19日至27日,省政協舉行五屆一次全體會議。會議選舉伍洪祥為五屆省政協主席,陳希仲、張克輝、蔣學道、倪松茂、許顯時、趙修復、盧浩然、左豐美、鄭丹甫、盧叨、陳仰曾為副主席,選出常委102人。1985年10月21日至24日,省政協舉行五屆四次會議。伍洪祥、盧叨、顧耐雨等13人因年齡關係,會議同意他們辭去省政協的職務,補選袁改為五屆省政協主席、許集美為副主席、楊鐘蠡為秘書長。1987年9月袁改主席病逝後,由陳希仲副主席主持工作。
四、五兩屆省政協共召開過10次全體會議,39次常務委員會議,會議制度得到貫徹,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逐步得到恢復和加強。198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為加強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批准成立了省政協黨組,由省政協主席伍洪祥任黨組書記、袁改任副書記。1983年4月,省政協辦公廳成立。到1987年,省政協已設立了學習、文史、科技、教育、法制、提案、三胞7個委員會和秘書、人事、宣傳、聯絡、行政5個處及學習、文史、工作委(組)3個辦公室,改變了“文化大革命”前一直只有一處(秘書處)一室(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辦公室)的狀況,為政協工作的恢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86年4月、1987年2月和4月,省政協先後在龍巖、寧德、南平地區設立聯絡組(1989年4月14日省政協六屆五次常委會議後改為政協地區工委),以加強對市縣政協的聯繫的指導。
這一時期,省政協認真貫徹執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撥亂反正,不斷清除政協工作中“左”的錯誤影響,把政協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軌道上來,發揮政協主要職能,圍繞黨和政府中心任務,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對有關國家和本省經濟、政治和民眾生活等重大問題,提出宜興宜革的意見和建議;廣泛宣傳、貫徹中共有關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政策,積極開展海外聯誼活動,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促進祖國統一;通過各種形式和方法,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發揮政協在地方兩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發揮政協智力優勢,組織、推動委員和各界人士為四化建設和統一祖國獻計出力;認真落實好委員和其他方面的統戰政策,解決好委員知情、出力問題,調動他們為四化建設服務的積極性;加強與市縣政協的聯繫,推動地方政協工作的開展;文史資料工作有大的發展,共徵稿1712篇,1075萬字。這些都對福建省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省政協六屆一次會議於1988年1月18日至27日在福州召開。本屆委員562名,代表29個界別。委員平均年齡降低4.9歲。會議選舉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陳光毅為六屆省政協主席,陳希仲、張克輝、凌青、倪松茂、趙修復、盧浩然、陳仰曾、許集美、高胡、洪華生、林夢飛為副主席,楊鐘蠡為秘書長,選出常委107名。六屆一次常委會議決定設立學習、文史資料研究、提案、“三胞”聯誼4個委員會和經濟建設、科技、教育、法制、醫藥衛生、文化、婦女、民族宗教8個工作組。1989年4月省政協六屆五次常委會議決定將原設4個委員會和8個工作組調整合併為提案、學習、文史資料、經濟科技、文教衛體、社會法制、“三胞”聯誼7個委員會。六屆省政協陸續制定試行了常委會工作規則、專門委員會組織通則、秘書長、副秘書長工作規則和省政協地區工作委員會簡則等一些規章制度,對推進政協工作制度化、規範化起了積極作用。
六屆省政協共召開5次全體會議、22次常委會議。在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下,省政協認真貫徹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和完善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以團結和民主為主題努力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維護我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促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出積極的貢獻。
1993年1月4日至11日,省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在福州舉行。本屆委員615人,代表30個界別,平均年齡54.2歲,是歷屆委員構成中知識層次最高,平均年齡最低的。會議選舉游德馨為七屆省政協主席,陳希仲、劉金美、倪松茂、趙修復、盧浩然、陳仰曾、林夢飛、鄒爾均為副主席,劉賢儒為秘書長,選出常委106人。1994年4月7日至15日舉行的省政協七屆二次會議,增選陳家振、林逸為七屆省政協副主席。1995年3月28日至4月3日舉行的省政協七屆三次會議,增選金能籌、陳增光、周厚穩為副主席,同意劉賢儒辭去七屆省政協秘書長職務,補選游冠洲為秘書長。1996年4月2日至9日舉行的省政協七屆四次會議,增選林開欽、蔡載經、周暢、葉慶耀為七屆省政協副主席。經幾次增補變動,到1997年3月省政協七屆五次會議時,共有委員664人,常委110人,委員人數為歷屆最多。
七屆省政協在歷屆工作的基礎上,努力開創新的局面。設立了省政協辦公廳黨組和機關黨委,增設了民族宗教委員會,省政協辦公廳、各專門委員會都加強充實了領導和工作班子,到1997年底,共設立了8個專門委員會、15個職能處室,幹部職工達117人。七屆省政協在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下,在全國政協指導下,認真總結經驗,先後制定了《提案工作條例》、《關於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實施辦法》、《關於改進委員視察工作的意見》以及《關於委員參加本會活動的基本要求》等規章制度,以加強政協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政協工作向規範化、制度化專案邁進了一大步。
七屆省政協共召開5次全體會議、31次常委會議、67次主席會議。在省委領導下和全國政協指導下,以下八個方面工作取得新的開拓和發展:一是學習鄧小平理論、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增強在共同政治基礎上的團結合作;二是以經濟中心,抓住我省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積極履行政協三項職能;三是調查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了參政議政質量,促進了我省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四是舉辦重大紀念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五是把專門委員會作為政協的基礎工作強化組織建設,開拓性地進行工作;六是積極開展台港澳僑聯絡和對外友好活動,致力于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宏偉事業;七是加強與市、縣(區)政協聯繫和指導,共同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八是注重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不斷加強政協的自身建設。
同一時期全省各級政協組織也逐步建立和發展。到1977年底,全省除省政協外,共有1個副省級市政協、7個地級市政協、1個政協地區工委和83個縣(市、區)政協組織,各級政協委員達14000多人。他們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我們兩個文明建設積極做出貢獻。
第八屆省政協至2001年底,共舉行4次全體會議,19次常委會議,56次主席會議。1998年1月6日至12日,省政協八屆一次會議在福州舉行。本屆委員670名,代表30個界別,平均年齡50.4歲,其中有大專以上學歷510名,占76.1%。會議選舉游德馨為八屆省政協主席,劉金美、王良溥、陳榮春、林逸、金能籌、陳增光、周厚穩、周暢、王耀華、李祖可、陳家驊為副主席,游冠洲為秘書長,選出常務委員118名。1999年1月25日至2月1日、2000年1月20日至26日,2001年2月4日至12日,在福州分別舉行省政協八屆二次、三次、四次會議。因年齡原因,游德馨不再擔任八屆省政協主席,劉金美不再擔任八屆省政協副主席。省政協八屆四次會議補選陳明義為八屆省政協主席、何少川為副主席。
八屆五次會議2002年1月21日至27日在福州舉行,陳明義主席和何少川副主席分別主持了大會開幕會和閉幕會。會議審議了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列席了省人大九屆五次會議,聽取並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省人大常委會、省法院、省檢察院報告,通過了省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政治決議和關於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省政協各專委會分別向會議提交了年度工作報告。會議對過去一年我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對省政府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工作任務,表示贊同。委員們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責任感,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及如何進一步做好政協工作,坦誠建言,獻計獻策,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會議安排了“生態林的保護與管理”、“福州市內河整治”、“增強民族村集體經濟發展後勁”、“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我省職業病防治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五個專題的對口協商,取得了良好效果。會議表彰了1999年至2001年的優秀提案。會議共收到大會發言材料131份,收到提案761件,立案750件。史炳奇等14位委員分別作了大會發言。向省黨政領導報送了40期反映社情民意的《快報》。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宋德福,省長習近平等認真聽取大會發言,參加小組討論,並作重要講話。省政協主席陳明義在閉幕講話中強調:在新的一年裡,要把政協工作放在國際國內和全省發展變化的背景中去思考、去安排,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議大事、集民智、獻良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福建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2003年元月12日下午勝利閉幕。本次會議通過了福建省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決議。會議選舉了陳明義為省政協主席,潘心城、王良漙、金能籌、王耀華、李祖可、陳家驊、蒼震華、葉家松、吳新濤、王欽敏為副主席。葉家松兼任秘書長。
本次會議共收到提案657件,立案618件。從提案的數量上看,占總數52.6%的新當選的政協委員已經很好的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
在過去的五年里,福建省政協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民主監督活動,努力拓寬渠道,進一步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和作用。據了解,政協委員通過開展專項視察,把了解社情民意和難點、熱點問題形成提案。五年里,共收到政協委員的提案4069件,立案3874件,提案意見、建議被採納、部分採納或有關部門納入計畫逐步解決的占到82.5%。其中不少提案切中時弊,推動了反腐倡廉、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改進工作作風等方面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如“堅決抵制和懲處在節日收受紅包(金錢)的腐敗惡習”提案,引起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並作出了批示,有力推動制止黨政工作人員贈送和接受“紅包”專項工作的開展。如今福建在重大節慶日,都下發相關檔案來警惕政府官員。提案“關於在全省黨政機關開展效能建設工作”,也得到省領導的高度重視,還得到中央領導的同志的肯定。
閉幕會議上,省政協主席陳明義要求全省各級政協組織把學習、宣傳、貫徹十六大和中共福建省委七屆四次會議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積極履行好政協委員的各種職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