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帝時代

中國五帝時代

中華早期文明之火仿佛是滿天星斗,遍布全國各地,而據古史傳說來看,上古文化重心明顯偏北。本書試圖突破學科藩籬,將中國北方地區的古史傳說與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凌家灘文化等適度聯繫,以探求中國北方地區早期文化從多元融合為一體的歷史進程。考古學側重從實物層面研究歷史,而本書在考古資料基礎上聯繫古史傳說,概括出原始婚盟、原始五行制度(禪讓制)以及原始戰爭等幾條脈絡,由此將若干傳說碎片與相應的考古文化印證起來,從而勾繪出中國五帝時代的時空框架。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五帝時代
  • 又名:北方傳說時代多元文化融合研究
  • 作者:逯宏
  • ISBN:9787516199206
  • 頁數:331頁
  • 定價:81.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 裝幀:簡裝
  • 開本:16開
摘 要,目錄,

摘 要

從古史傳說來看,崑崙神山、軒轅古國、幽都鬼府構成了橫跨天神、人國、地府三界的上古神話時空。即便是先民想像的產物,總也會有歷史原型的。綜合傳世文獻與考古資料可知:崑崙山的原型在內蒙古陰山地區;軒轅古國在河北北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的森林、草原間;而最初的幽都原型,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一帶。總之,北緯40度以北的廣大地域是龍族團最初活躍的歷史舞台。而同一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族群也有很多,他們有很多支系,共同特徵是原始農業比較發達,可概稱為華族團。
婚姻是維繫各原始族群之間關係的第一條紐帶。北方龍族團內部又可以分為很多支系,崇拜龍的部落與崇拜鳳的部落之間存在著龍鳳婚盟。先夏人和先商人,分別是龍鳳兩族的一支,也是早期龍鳳聯盟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於在早期婚姻形態下兩性結合相對自由,族人輩分無法按父系計算,所以孩子通常隨母親生活在舅舅的氏族裡,即:舅舅為龍族則外甥為鳳族,舅舅為鳳族則外甥為龍族。也就是說,從黃帝至大禹約一千餘年的時間裡,龍鳳兩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原始五行制度是維繫各主要族群的第二條紐帶。簡單說,原始五行制就是東、南、西、北四方部落首領交匯於中央,共同組成五方部落聯盟的制度。原始五行制是由黃帝創立的,本質上是原始漁獵、遊牧經濟的產物。從匈奴鐵騎到滿洲八旗,在中國北方的森林草原間很容易找到這種制度的活化石。它簡單而有效,很容易在比較落後的條件下迅速形成強大的力量中心。
戰爭從來都是社會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貫穿於史前戰爭中的矛盾主線有兩條:前期、中期以龍族團與華族團的矛盾為主,後期以龍鳳聯盟內夏人與夷人的矛盾為主。
距今5000年前後,東亞氣候急劇變化,北方草原氣溫降低很多,降水大幅減少,龍族團的生存環境顯著惡化。迫於生存壓力,龍族團在聯盟首領黃帝的帶領下,揮師南下,於阪泉、涿鹿(即今河北北部張家口地區)同華族團發生大規模衝突,而此時華族團的重要首領有炎帝、蚩尤。戰爭的結果是炎帝戰敗、蚩尤被殺。繼之,原始華族團四分五裂:炎帝姜氏族與黃帝族組成新的婚姻聯盟,即炎黃聯盟。同時,炎帝後裔也漸漸加入到黃帝所建立的原始五行制度中來,但中央盟聯的權力一直把持在龍鳳族團的手裡。
龍族與華族的矛盾延續了很長時間。九黎或戰或和,艱難地生存於各地;三苗或南遷或西遷,並斷斷續續地與龍族團衝突。由於華族團長期生活於黃河流域,比北方龍族團更適應多水環境,所以當洪水與異族同時來襲時,龍族團以為洪水就是共工氏的“武器”。為應對各種挑戰,帝顓頊實施了“絕地天通”的宗教改革:四方首領祭天通神權被分割出去,僅保留了治民權,也就是原來歸一位部落首領的權力被分派給兩個人;由於中央帝依然集通神權與治民權於一身,因而中央集權得以實現。儘管如此,中央帝還是覺得四方首領各自主政一方的權力太大了,於是便把他們的權力逐漸專門化,即由主政一方改為主管一類事務。水、火、金、木、土、谷被當時人認為是六件最重要的事,中央帝將土、谷管理權留在中央,其餘四種被分別派給四方首領來管理,這樣東正、南正、西正、北正就逐漸演化成了木正、火正、金正、水正。正,即是官。直到殷商時,官制里還有木正、火正、金正、水正和土正。
隨著婚姻制度的發展,龍族團內部龍族夏人與鳳族夷人也出現了矛盾。大約到夏禹時代,男人在兩性生活中獲得了相對優勢,可以確定妻族中哪個孩子是自己的,哪個孩子不是自己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有權勢的男子就會要求將兒子納入自己所在的氏族,按父系計算輩分。從傳說來看,大禹就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要求(歸我子)。如果依照原始五行制的老規矩,禹最終應該將中央帝位傳給伯益(龍族之甥,鳳族之子);但是,孩子們離開舅族改從父居後,伯益成了外族之人,而龍族的長老們當然不願意看到龍族的大權旁落外族。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夏啟破壞禪讓制(即原始五行制)才會成功,因為龍族大部分人都會支持他。夏啟繼承帝位的阻力主要來自鳳族(有扈、后羿等),但歷史進步的車輪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至此,中原地區的原始五行制宣告終結。
伏羲女媧在諸神里的輩分很高,通常被視為創世的配偶神或人祖神。他們在各地有很多廟宇,擁有數量龐大的信眾。而有其廟宇或崇拜遺蹟的地方,往往流傳著伏羲女媧生於斯、長於斯、葬於斯的傳說。這些傳說對於堅定人們的信仰無疑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顯然是無法作為歷史真相來看待的。根據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伏羲女媧陵廟、像石的分布規律,可以發現戰國時女媧的信眾是楚人;由楚人向上到顓頊,由顓頊向上到黃帝,可知女媧是黃帝族所信仰的神靈。西漢以前伏羲與女媧從未同時出現,因而只能分別追溯。“華胥履跡生伏羲”與“姜嫄履跡生后稷”類似,表明伏羲與華胥氏、姜氏關係較密切;伏羲在神農前,神農在黃帝前,黃帝在太皞前,因而伏羲並非龍族的太皞。儘管不容易確定伏羲的出生地,但可以確定他最初是華族崇拜的祖先神。
關鍵字:五帝;龍族;鳳族;華族;五行;原始信仰

目錄

緒 論
一 古史傳說與神話
二 考古與文明起源
三 研究目的與意義
四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見龍在田:三界地理考索
第一節 崑崙神山考
一 三山為證
二 四水為輔
三 岩畫透玄機
第二節 軒轅古國考
一 “軒轅”諸說平議
二 軒轅、有熊與縉雲氏
三 涿鹿與新鄭的比較
第三節 幽都鬼府考
一 地名之幽都
二 “鬼府”的本義
三 幽都原型說
第二章 龍鳳呈祥:史前婚姻聯盟
第一節 黃帝與嫘祖
一 黃帝四妃的傳說
二 醜女嫫母考
三 嫘祖與西陵考
第二節 龍鳳同源說
一 玉鳳何由棲龍崗
二 太暤與少暤的關係
三 論龍鳳婚姻聯盟
第三節 帝嚳的婚姻
一 “四妃”母題的含義
二 簡狄與“玄鳥生商”神話
三 姜嫄與周人的文化淵源
第三章 五龍搶珠:原始五行制度
第一節 論黃帝原始五行
一 金枝與五龍搶珠的傳說
二 “玄珠”與玉雕龍
三 黃帝四面與建立五行
第二節 禪讓傳說及其闡釋
一 傳世文獻中的禪讓傳說
二 陶寺遺址與堯都平陽傳說
三 從實證到諸子闡釋
第三節 原始五行的活化石
一 五色、五方與五京制
二 八旗與五行的關聯
三 五行制的轉型與錯位
第四章 飛龍在天:遠古戰爭神話
第一節 涿鹿的考古學價值
一 從姬水到涿鹿
二 涿鹿與南北衝突
三 上古神農崇拜與仰韶文化
四 論“少皞之虛”的歸屬
第二節 帝顓頊與絕地天通
一 若水地望與顓頊之虛
二 江水與共工之城
三 “黃炎鬥爭餘緒”說
四 論“絕地天通”
第三節 夏啟與伯益的權爭
一 夏啟與“歸子”傳說
二 伯益與鳳族失權
三 “五行”與“三正”新解
四 有扈氏與夷夏之爭
第五章 鍊石補天:伏羲女媧信仰
第一節 伏羲女媧傳說解構
一 伏羲女媧故里之爭
二 材料困局與化解
三 信眾與祖妣的匹配
第二節 女媧的原型與分化
一 神與人:“女媧補天”原型
二 善與惡:女魃的文化功能
三 聖與俗:戰神玄女
第三節 伏羲與八卦的草創
一 論伏羲氏與太昊的分合
二 八卦基本內涵與華族智慧
三 從原始八卦看文化多元歸一
結 論
附 表
表一 伏羲女媧陵、廟分布概況
表二 伏羲女媧畫像出土概況
表三 伏羲女媧信仰的時空比較
表四 部分紅山、凌家灘玉器的關聯
附 圖
圖一 陰山周邊地形圖
圖二 紅山龍、鳳、雲與女神像
圖三 仰韶文化代表性彩陶盆
圖四 涿鹿戰場與南北考古文化
圖五 陶寺遺址古觀象台示意圖
圖六 大汶口S形圖案象牙梳
圖七 含山縣凌家灘玉版和玉龜
圖八 西水坡遺址45號墓龍虎圖案
圖九 當代地名“三皇廟”分布圖
參考文獻
回到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