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農大變局

中國三農大變局

《中國三農大變局》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明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三農大變局
  • ISBN:710910735
  • 定價:38.0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三農大變局
圖書編號:1429848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定價:38.0
ISBN:710910735
作者:劉明國/國別:中國大陸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開本:16開

簡介

亮點閃耀看變化
“十五”對於“三農”來說,是一個極不平凡的時期。不僅歷史積累的
諸多矛盾和問題進入了凸現期,而且一系列新的嚴峻挑戰也不斷出現。在“
人世”衝擊,“非典”、“禽流感”等疫情接連襲擊,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等
不利形勢和背景下,過去五年,“三農”工作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特
別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能夠成為全國整個巨觀調控的最大亮點,實屬難能可
貴和來之不易。
盤點“十五”,“三農”工作亮點閃耀,一系列深刻的變化猶如一座座
歷史豐碑高高聳立。
變化之一:指導“三農”工作的理論更系統更科學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強化“三農”工作,制定了一系
列扶持農業的政策措施,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城鄉統籌的發
展方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把解決好“三農”問題
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關於“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堅持工業反
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工作方針,確立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中
心任務,明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定位等。這些重大的理論創新,豐富和
升華了關於“三農”工作的思想和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時期指導“三農”工
作的思想體系。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理論作指導。一系列“三農”工作理論的突破與
創新。使全黨全社會“三農”工作的思路跳出了傳統的就農業論農業、就農
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的局限,將解決“三農”問題進一步放在了整個社
會經濟發展的全局和優先位置來考慮,在思想和行動上更多地關注農村,關
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為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堅實
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變化之二:農村生產力布局更高效更合理
中央提出農業農村經濟進入新階段的中心任務,是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
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十五”以來,全國各地根據中央的部署,堅持“以市
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揮區域比
較優勢、尊重農民意願”的原則,積極適應新形勢,最佳化生產要素配置,開
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在深度和廣度上挖掘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潛力,不斷
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
通過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村生產力布局更為高效合
理。主要成績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國家
實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農村“六小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改善農業生產
條件,提高了農村生產力水平。二是農產品品種和品質結構大為最佳化。主要
農產品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從2003年開始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確定13種主要農產品,在40多個最適宜的區域,選用最優良的品種,采
用最先進的種養模式,實行一整套扶持措施,來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
建成一批世界知名的優勢產業帶。這一部署已初見成效,主要農產品逐步向
優勢產區集中,如水稻產業帶已占全國水稻面積的86%,棉花產業帶種植面
積和總產占全國的99%,優質農產品比重明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明
顯改善。三是畜牧業成長為一個大產業。2005年全國畜牧業產值有望突破1
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3.6%,在農業內部堪稱三分天下有其一
。畜牧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柱。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經驗增加、
應急能力增強、體制進一步理順、疫苗研製取得突破性進展。四是農業機械
化水平明顯提高。2004年全國機耕面積占農田面積的47%,機播面積占27%
,機收面積占20%0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目前,全國產業化經
營組織已發展到11.4萬個,全國各類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8454萬戶,平均每
戶每年從中增收1200元。六是農民非農就業持續增加,外出務工成為農民增
收新渠道。截至2005年6月底,全國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達到1.08億人,占農
村勞動力總數的21.7%,比去年底增加523萬人。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
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7.6%,第三產業從
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2%。P4-5

目錄

序……………………………………………………………………………
綜合篇
破解全面小康的歷史難題
——關於“三農”工作鈞“五年”回顧與展望
始終著眼於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跨越
——對農業“三大戰略、九大行動”的解讀
無聲的變遷
——農業部提高行政能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紀實
“定心丸”為什麼不定心
——從農業部檢查透視當前農地承包問題
探尋“三農”工作的時代方位
——全國農村改革與發展座談會綜述
濃墨重彩寫新篇
——2004年全國農業農村工作述評
中國農業的空前彩排
——第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回眸
奏響新世紀的農業凱歌
——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回眸
緊急打造農村防非典盾牌
——2003中國農村抗非典紀實
挺起農業的脊樑
——《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出台追蹤
跨越,從源頭開始
——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系列報導之一
綠色,捍衛“生存之本”
——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系列報導之六
“鄉道”衝擊波
——對全國農村公路建設的一線觀察
尋找長效的突破
——廈門經濟特區創新農村工作機制追蹤
農業產業化的新飛躍
——浙江新昌“豐島現象”透視
在一個戰略的支點上起跳
——四川省仙芝竹尖茶葉產業化合作社發展紀實
追尋農業現代化的足跡
——黑龍江八五二農場改革發展紀實
解密“三農”視角下的創業神話
——全國第二屆百姓致富經驗交流年會側記
專訪篇
“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促進農民增收
——就2003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訪中財辦副主任、中農辦主任陳錫文
實踐“兩個趨向”重要論斷的一次全面部署
——就2004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訪中財辦副主任、中農辦主任陳錫文
為農塑“金身”推進“標準化”
——訪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
構築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支撐
——五院士傾情解讀農業“七大體系”
農村稅費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訪中農辦原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段應碧
加速促進農村交通與社會發展的和諧
——訪交通部副部長、全國縣際及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
喜憂之間話奶業
——訪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
鼓起農產品加工的時代風帆
——訪中國農業專家諮詢團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良恕
城鄉統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
——就《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訪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長賦
評論篇
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生產不能“兩張皮”
新農村建設呼喚更多理性
合村並組草率不得
村務公開不應捂捂蓋蓋
穩妥實施農用車管理“分家”
放手讓基層去創造
城鄉用電同價與農民國民待遇
從公款追星看“地方官”的絕對權力
平靜對待農民工入選勞模
動員農民播下豐收的種子
漫議農產品質量安全
打一場抗擊高致病性禽流感硬仗
務求先進性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給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喝彩
四大因素決定農交會“牛氣沖天”
一曲高昂的人生讚歌
人物篇
豐碑,在百姓心中矗立
——記瀋陽市渾河堡村村主任、農民企業家孫鳳祥的事跡
他在為誰而奮鬥
——記全國人大代表、廈門湧泉集團董事長賴桂勇
附:文章原出處一覽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