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嘉早17(國審稻2009008)

中嘉早17(國審稻2009008)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嘉早17是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用品種利用中選181與D001-2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品種。 2009年7月28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

省級審定情況:2008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親本來源:中選181(♀)  嘉育253(♂)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完成人:胡培松; 唐紹清; 羅炬; 楊堯成; 焦桂愛; 邵高能品種類型:秈型常規水稻適種地區: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嘉早17
  • :植物界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木
  • :禾本科
  • :稻屬
  • :稻
  • 品種:中嘉早17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常規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比對照浙733長0.6天。株型適中,分櫱力中等,莖稈粗壯,葉片寬挺,熟期轉色好,每畝有效穗數20.6萬穗,株高88.4厘米,穗長18.0厘米,每穗總粒數122.5粒,結實率82.5%,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5.7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7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7%,長寬比2.2,堊白粒率96%,堊白度17.9%,膠稠度77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5.9%。

產量表現

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中熟早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1.40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10.50%(極顯著);2008年續試,平均畝產503.88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7.70%(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7.64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9.12%,增產點比例91.2%;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88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14.71%。

栽培技術

1、育秧:適時播種,塑膠軟碟育秧宜適當早播,大田每畝用種量3—3.5千克;地膜濕潤育秧每畝大田用種量4.5—5千克。注意種子消毒處理,培育壯秧。直播掌握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3℃以上時播種。
中嘉早17
2、移栽:適時移栽,每畝插足基本苗10萬苗以上;拋秧一般在3葉1心至4葉1心期,每畝拋栽2.5萬株、基本苗10萬苗以上。由於該品種為常規稻,所以栽插時要比雜交稻多插基本苗,如江西這邊早稻雜交稻每穴栽插3-4苗,那本品種則需要栽插4-5苗。
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總用肥量每畝純氮10—12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1。用有機肥作基肥,一般每畝施55—60斤複合肥,並每畝配施鉀肥7.5—10千克。合理灌水,拋秧後應輕擱田1—2天促紮根立苗,拋、插秧後約5天施用除草劑並保持4—5天水層,當每畝苗數達到24萬苗左右開始多次露田控苗促根,成熟收穫前4—6天斷水。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虱等。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感白背飛虱,米質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