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組建於2000年,屬校、院兩級管理,依託的建設單位為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中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學科涵蓋工學、理學、醫學等十大門類,共有國家重點學科17個、兩院院士16人。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每年面向全校礦物加工、鋼鐵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工程4個專業、1500餘名學生開出實驗課程33門,實驗項目總數116項,實驗總學時達12萬人學時,實驗教學具有“專業性強、創新性突出、學生人數多、受益面大”的特點。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自組建以來,始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211”和“985”工程建設以及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的實施,在實驗教學理念更新、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實驗室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
  • 組建時間:2000年
  • 院校:中南大學
  • 管理模式:校、院兩級管理
簡介,發展歷程,

簡介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組建於2000年,屬校、院兩級管理,依託的建設單位為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中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學科涵蓋工學、理學、醫學等十大門類,共有國家重點學科17個、兩院院士16人。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每年面向全校礦物加工、鋼鐵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工程4個專業、1500餘名學生開出實驗課程33門,實驗項目總數116項,實驗總學時達12萬人學時,實驗教學具有“專業性強、創新性突出、學生人數多、受益面大”的特點。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自組建以來,始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211”和“985”工程建設以及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的實施,在實驗教學理念更新、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實驗室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發展歷程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高起點、多學科背景下的融合與發展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前身是1952年中南礦冶學院建校時最早設定的選礦工程系。學院的礦物加工工程1981年首批獲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批准為同類學科中第一個重點學科,1988年設立博士後流動站,1999年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崗位,為首批國家“211”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在兩院院士王淀佐教授的直接領導下,學科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國內培養的第一位礦物加工工程博士、973首席科學家邱冠周教授為學科帶頭人,以長江學者和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為學術骨幹,以一批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學科整體水平保持國內領先,國際一流。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依託礦物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生物冶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湖南省重點學科—鋼鐵冶金和生物工程、湖南省鐵精礦直接還原工程中心等多學科基地平台,為適應建設高水平大學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需要而組建的,屬學校、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兩級管理。根據學校提出的“寬專業、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針對全校礦物加工、鋼鐵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工程等專業的共性和個性,在“以學生為本,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於一體”的教學理念下,整合、最佳化實驗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立了統一管理的17個開放型實驗功能區和5個教學中試基地,開設了33門獨立的實驗課程,配套出版了5 本實驗教材,全面更新了學生實驗儀器和設備,實現了實驗教學開放運行。在管理方面,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實驗課程教師負責制;實驗中心在學校層面上統籌安排、調配、使用實驗教學資源和相關教育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高起點、多學科交叉的新形勢下,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走出了傳統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模式,建成了一個支撐礦物加工、鋼鐵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工程等多個學科專業的高水平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
二、依託國家重點學科的建設,實現了實驗教學中心的跨躍發展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作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礦業工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基地,隨著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跨躍式發展。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實驗教學中心立足於21世紀礦物加工、鋼鐵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工程等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實驗教學計畫中,建立了三層次兩模組一體化實驗教學體系,三層次的實驗教學按照一體化設計,實施 “認識-探索-實踐”層次遞進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完成課程實驗基礎上,針對其專業的特色開設了一系列的專題實驗,並根據“突出工程訓練,體現培養特色”的理念開設了綜合訓練。同時還從實驗內容上分為專業實驗和學科交叉實驗兩大模組,讓學生們不僅能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實驗技能,還能學習到與之專業相關的其他交叉學科的實踐知識。各門實驗教學課程之間最佳化整合,資源共享,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了“雙參”、“雙促”、“三提高”教學理念。在要求學生參加教學計畫內的實驗課時外,還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試驗。達到了教學、科研相互促進,學生、教師相互促進的效果,使學生的動手能力,科研能力、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實驗中心推行開放式教學管理、功能區模組化管理模式,促使教學、科研、學科三位融為一體,實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實驗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科建設相結合,有效地促進了理論課教師、實驗課教師與科研教師的融通,保證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僅解決了實驗師資隊伍建設的機制問題,而且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項目,解決了“研究創新型”實驗的源頭問題,構建了“本科生科研研究創新項目”、“創新實驗研究”、“大型綜合實驗”等創新教育載體。
2004年以來,中心投資2900多萬元,累計購置儀器設備1698台,價值2085餘萬元,更新實驗項目36個,人才培養200餘萬元,實驗室建設費(裝修、改造) 500餘萬元,實驗室運行維護費100餘萬元。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共承擔各類教改項目34項,發表教學論文35篇,精品課程項目10項,獲教學成果獎15項,出版專著及教材15本,獲得中國圖書獎2次,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3篇,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10篇,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17篇。上述成果和實驗中心的建設、運行、管理模式在同類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三、依託國家“211、985工程”建設,追求卓越的持續發展
2005年5月,中南大學提出了建設創新型高水平大學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依託“211工程”、“985工程”建設平台,進一步將資源加工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成為培養新世紀創新人才的實踐教學基地,中心進入一個追求卓越的持續發展新階段。
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已擁礦業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礦物加工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鋼鐵冶金、微生物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1個省級重點專業,礦業工程為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冶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礦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實驗中心被評為湖南省實踐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資源加工》等10門國家精品課程。目前,實驗教學中心主要包括17個實驗功能區、5箇中試科研基地,總面積6637平方米。實驗中心現有各種儀器3380台套,設備總值達3000多萬元 。現有人員76人,其中專職教師和技術人員23人,已形成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隊伍互通,教學、科研兼容,實踐經驗豐富,人員結構合理,高素質、高水平、多學科的實踐教學隊伍。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強勁發展勢頭為實驗教學中心的卓越、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