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餘姚市委黨校

中共餘姚市委黨校

餘姚市委黨校實行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餘姚市委黨校、餘姚市行政學院、餘姚市社會主義學院“四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模式。學校地處風景秀麗的“浙東延安、紅色四明”梁弄鎮,“浙江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的校名由原中共浙江省委書記、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薛駒題寫。學校規劃總占地面積170畝,建築總面積3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學員400人學習和食宿。學校2013年6月開始籌建,2016年3月完成整體遷入,現有教職員工30人,其中專職教師11名,副高以上職稱的6人,講師5人。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經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批准,在中共餘姚市委黨校基礎上設立,2013年9月23日正式掛牌。根據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的要求,四明山分校的功能定位是浙江省黨員領導幹部黨性教育基地,省委黨校教學科研綜台基地,幹部人才實踐鍛鍊基地;服務黨委政府、服務基層、服務民眾的平台;有特色、示範性、開放型、面向全省黨員幹部的紅色學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餘姚市委黨校
  • 創辦時間:1951年12月
  • 類別:黨校
  • 所屬地區:餘姚市
  • 地址:浙江省餘姚市梁弄鎮鎮中路6號
基礎設施,主要職責,人員編制,內設機構,師資隊伍,

基礎設施

餘姚市委黨校創建於1951年12月,按照中共餘姚市委的批覆,該校實行的是“五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模式。即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市社科院和市社科聯,“一校三院一聯,五校聯動”。學校的校址是原餘姚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1999年經市委同意由最良橋旁遷入於此,占地面積14畝,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五樓一廳”:一號樓為賓館(由社會人員承包經營),其功能主要是除我校培訓學員食宿外,面向社會化經營;二號樓為報告廳,可容納200人集中聽課;三號樓和五號樓為教學樓,共有大小教室21隻,其中能容納近100人集中培訓的階梯教室1隻(是該市農村遠程網路教學的中心課堂),有7隻教室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六號樓為行政樓,供教職工日常辦公;七號樓是教職工和學員食堂,可容納近200人同時用餐。

主要職責

市委黨校是市委的一個重要部門,是市委直接領導下,培訓和輪訓黨員領導幹部的重要陣地,其主要職責:
(一)輪訓市委管理的領導幹部和農村、企業黨支部(黨總支、黨委)書記;
(二)培訓市管、市委組織部管理的中青年幹部、後備幹部和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理論宣傳骨幹;
(三)協同有關部門,對學員在黨校學習期間的表現進行考核;
(四)搞好理論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科學研究;做好對本地區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的調查研究;
(五)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六)協同做好公務員的培訓工作;
(七)按計畫培訓各民主黨派骨幹、無黨派代表性人士,以及統戰系統幹部;
(八)做好黨校系統舉辦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的函授培訓;
(九)承辦市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人員編制

經市編委核定,我校有編制30名,目前有實際在編的正式教職工共24名。其中校領導6名,教師11名(包括分管教學的副校長1名和分管科研的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1名),所有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學歷,有8人獲得碩士學位,高級職稱6名,中級職稱5名;其餘行政後勤人員12名。24名正式人員中,參照公務員身份的8名,機關工人4名,事業身份的人員12名。鍋爐司爐工、打字員、門衛、清潔工、食堂等人員都是臨聘的,共有6名。

內設機構

辦公室:主要職責是協助領導綜合協調行政後勤事務。
教育科:主要職責是負責各培訓班次教學計畫的制訂和實施。
教研室:主要職責是負責教學理論研討和調研的組織工作。
輔導站:主要職責是負責黨校系統函授學歷學員的招生及管理工作。
社會科學研究室:主要職責是負責社會科學和本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工作。

師資隊伍

羅利行 高級講師、副校長、研究生
市場經濟、公共管理
戚菊莉 高級講師、研究生
哲學、心理學
朱月芬 高級講師、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研究生
經濟學
黃信良 高級講師、社會科學研究室主任、碩士
公文寫作
趙奇偉 講師、教育科科長、碩士研究生
黨史、黨建
吳小華 講師、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
馬克思主義哲學
陸銀輝 講師、教研室副科長、碩士研究生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陳 雲 講師、教育科副科長、碩士研究生
經濟管理
王 平 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
刑事法學
符勤勤 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
哲學
羅國基 高級講師、碩士研究生
黨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