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酒泉市委、酒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委、政府,市直機關各部門、各單位,省屬駐酒各單位: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指導和推進全社會節約用水工作,把我市率先建成節水型社會示範區,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酒泉市委、酒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
  • 時間:2007
  • 對象:人民
  • 區域:中國
必要性,節水型社會,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總體目標,具體任務,體制機制,組織領導,

必要性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和公共性的社會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控制性環境要素,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市地處西北內陸,乾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水資源是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社會用水需求快速增長,部分區域地下水超采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安全的制約因素。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是全市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
我市水資源總量為35.1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2億立方米,地下水1.96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上的水資源只有1.8萬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7,且水資源總量中還有6億立方米暫時無條件開發利用。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最少的敦煌市只有166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74%,屬嚴重缺水地區。同時,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每年都因乾旱缺水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加之大部分農村地區因盲目打井導致淺層高鹼水層下移,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程度。緩解城鄉嚴重的缺水矛盾,必須把節水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二)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水是我市綠洲賴以存在的基礎。解放以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全市耕地面積不斷增加,目前灌溉面積已增加到326萬畝,比解放初期的93萬畝增長了三倍多。為保證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和緩解季節性乾旱缺水,全市打成各類機井10088眼,平均每百人擁有一眼,其中農用機井達到8568眼,農村地區平均每50人就擁有一眼,機井密度最大的敦煌黨河灌區,現有灌溉機井2695眼,平均每萬畝耕地達到69眼。全市地下水年開採量高達6.1億立方米,超采1.4億立方米,已形成敦煌黨河灌區、金塔鴛鴦灌區、肅州下河清灌區、玉門花海灌區等區域性地下水超採區。全市地下水位比上世紀七十年代下降3-10米,導致綠洲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敦煌等地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觀受到嚴重威脅,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另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沙塵暴等問題也很突出,迫切需要通過節水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三)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是我國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全市人口在2030年前後預計將達到130萬人,人均占有的水資源量將進一步下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將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層次,對水的需求也更高。而目前我市水資源利用率已達到78.7%,且河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三大流域5條主要河流依然存在劣V類水體。為此,必須堅持節流與開源並舉,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節水型社會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思想,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要求,堅持節水優先、治污為本,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建立高效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為保障,以制度創新為動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節水新技術推廣,主攻農業節水,控制工業耗水,規範城市用水,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機制,形成節約用水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相協調,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水資源保障。

總體思路

統籌協調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生態環境的關係,突出“一個重點”,即:以合理利用和科學配置水資源為重點。加快“兩個轉變”,即: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我市由農業大市向二三產業大市轉變;加快節水高效農業建設,促進傳統高耗水農業向現代高效節水農業轉變。堅持“三個並重”,即:工程節水與價格調節並重、強化河水調配管理與控制地下水開採並重、節流與開源並重。做到“四個堅決遏制”,即:堅決遏制農業人口增長、堅決遏制耕地面積增加、堅決遏制地下水超采、堅決遏制各行業高耗水項目的申報審批和浪費水現象,在全社會樹立起以水定規模、以水促發展的科學理念,實現水資源高效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總體目標

第一階段 (2007——2010年)
——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全面提高公眾節水意識,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水、珍惜水、節約水、保護水的氛圍,初步建立全市節水型社會的法規、政策、行政、經濟、技術、宣傳教育體系。
——壓縮農業用水0.9億立方米,用於工業、生活、基本生態0.2億立方米,平衡地下水超采量0.70億立方米。全社會用水量由現狀的27.66億立方米下降為26.96億立方米,工業、農業、生活、基本生態用水比例由現狀的5.8:86.8:1.9:5.5調整為6.2:85.7:2.1:6.0。
——基本完成50%的大中型灌區和末級渠系節水改造,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0萬畝,農業生產畝均綜合灌溉定額由目前的506立方米下降到486立方米,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達到0.54。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現狀252立方米降至200立方米,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70%。
——城鎮節約用水技術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各類節水技術得到廣泛套用,城鄉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別不超過110升/人·日和80升/人·日,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到70%以上。
——提高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水平,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75%和50%,回用率分別達到30%和10%,實現工業廢水和城鎮污水達標排放。
——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壓減農用機井,減少地下水開採量,逐步提高基本生態用水比例,控制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建成現代化水資源網路監測系統(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質等監測),為合理管水、科學節水提供基礎信息保障。
第二階段(2011年——2015年)
——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產業結構、布局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建立起節水型社會的“四大體系”,全社會形成自覺節水的意識和合理的用水方式,節約用水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壓縮農業用水1.2億立方米,用於工業、生活、基本生態0.3億立方米,平衡地下水超采量0.90億立方米。全社會用水量由26.96億立方米下降為26.06億立方米,工業、農業、生活、基本生態用水比例由6.2:85.7:2.1:6.0調整為6.9:84.0:2.5:6.6。
——完成大中型灌區和末級渠系節水改造,耕地全部達到灌溉節水化,農業生產畝均綜合灌溉定額由486立方米下降到460立方米,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55。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立方米降至150立方米,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
——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和70%,回用率分別達到50%和30%;生活用水節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
——進一步遏制土地荒漠化,壓減農用機井和限制地下水提水量,使地下水位不再下降,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使節水工作貫穿於全市國民經濟發展和民眾生產、生活的全過程,建立起與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與水資源最佳化配置相適應的節水工程技術體系、以水權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與節水型社會相符合的節水文化體系,實現水資源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維護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具體任務

(一)積極推進農業節水
1、加大灌區節水技術改造力度。以改造輸水效率低的乾支渠為重點,以節水、增效為目標,改革灌區管理體制,改造灌溉設施和技術,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2007年完成市屬18個灌區水管體制改革,啟動肅州區洪臨灌區的節水改造項目,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斗口以上計量設施建設和機井智慧型型水錶安裝,今後每年啟動1-2個灌區的節水改造工程,到2010年,累計投入2億元,基本完成鴛鴦、黨河等5個大型灌區和8箇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的階段性任務;到2015年,再投入3億元,全面完成5個大型灌區和16箇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5個大型灌區、60%的中小型灌區建設成為節水示範灌區,基本實現河灌常規節水化、井灌管灌和滴灌化、設施農業滴噴微灌化、節水作物布局區域化,灌區呈現出水利現代化的雛形。
2、加快發展節水灌溉工程。以高新節水技術推廣為重點,認真組織實施百萬畝節水灌溉項目,因地制宜推廣管道輸水、滴灌、膜下灌等節水技術。在地下水超採區,使用井水必須採用管灌、滴灌、微灌等高新節水技術,同時探索地表水滴灌技術。到2010年,完成百萬畝節水灌溉項目50%的任務,基本完成國家級節水灌溉示範市建設的階段性任務。至2015年累計投資8億元,完成百萬畝節水灌溉項目,所有灌溉面積實現節水灌溉,其中棉花、制種、設施農業、林果(葡萄)等30%以上的面積普及管灌、滴灌等高新節水技術。
3、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技術。以高效、節水為目標,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節水農作物和設施農業,推廣抗(耐)旱、高產、優質農作物品種,降低高耗水作物的種植比重,不斷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節水農業轉變。提倡灌溉與施肥結合,平衡增施有機肥,推廣配方施肥,以水調肥、水肥共濟,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積極推廣秸稈殘茬覆蓋處理、機械化生物耕作、免耕少耕、化學除草劑噴施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普及地膜覆蓋、抗旱劑套用、種衣劑和保水劑拌種等技術。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和耕作制度改革,改進地面灌水技術,大力推廣小塊灌、溝灌、畦灌、膜上灌、波涌灌溉等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堅決淘汰大水漫灌,發展精準灌溉。
4、加強灌溉用水定額管理。根據各灌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分類制定各主要農作物的用水定額,依據定額確定灌溉用水量,以此明晰農戶用水權,實行定額控制、總量包乾、節約交易、超用加價。2007年底前完成各類作物灌溉定額的調查摸底、核定報批,以用水協會為單位建立農戶承包面積、灌溉定額、用水量等基礎數據電子信息管理檔案。
(二)努力提高工業用水效率
1、建立節水優先、治污為本的節水機制,積極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約用水,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工藝和產品,強化節水管理,2010年企業用水全部控制在省頒用水定額之內,實現工業經濟與水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
2、大力發展和推廣工業用水重複利用技術,嚴格限制並關停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企業,加速淘汰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落後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用水,促進節能降耗,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鼓勵企業實行跨行業的水權交易,即出資置換水權。
3、實行嚴格的取水審批制度,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未通過水資源論證和未採用節水技術的,不予核准或備案。鼓勵在新建、改建、擴建的項目中使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傳統水源。
4、建設一批節水型工業示範園區。至2010年,建成酒泉西郊工業園區、酒泉南郊工業園區、金塔工業開發區、玉門市新市區工業園區、瓜州工業園區、阿克塞石棉工業園區等六個節水型工業園區,市、縣所屬重點工業企業全部達到節水型企業標準。
(三)不斷提高城市節約用水水平
1、大力推廣普及節水器具。在不降低居民生活標準的前提下,逐步淘汰更新現有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抽水馬桶推廣使用6升以下兩檔式產品,2015年基本普及生活用水節水器具。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築,全部採用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否則建設、發改、水務、旅遊、規劃等部門不予驗收,不得投入使用。實行節水器具和節水設備的認證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規範節水產品市場,建設、質檢、工商部門負責監管,2008年底前不符合節水要求的用水器具必須退出銷售市場。
2、加大用水計量設施改裝力度。按照分戶計量收費的要求,對生活用水計量設施進行分戶改造,推廣使用智慧型型水錶。新建住宅應當優先考慮分戶安裝智慧型型水錶。其它用水單位(含自備水源單位、自建供水設施單位)要在用水設備上安裝計量水錶,進行用水單耗考核,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2008年底前計量水錶要改裝完成,對限期內沒有完成計量設施安裝的,採取斷電、吊銷取水許可、封閉水源等措施,為全面推行計量收費、階梯式水價創造條件。
3、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要大力推廣管網檢漏防滲技術,嚴格執行《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對漏損管網進行全面改造,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提高輸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2010年管網漏損率不超過12%,2015年不超過8%。
4、實行城市計畫用水和定額管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定額供水、階梯式水價制度;洗車、賓館、飯店、游泳、旅遊等特種行業實行定額供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超過用水配額的一律不追加用水指標,嚴格限制洗浴、洗車等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建築施工臨時用水,按先辦理臨時用水手續,再按建築面積核定施工用水定額,實行總量管理、超用累進加價收費;城市綠地和生活小區,優先推廣高新節水灌溉技術,取消漫灌方式,建設綠地草坪蓄滯雨水設施,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水行政主管部門和供水主管部門要在2008年底前建立起與定額管理、階梯式水價、累進加價制度相配套、涵蓋所有用水戶信息的基礎數據電子信息管理系統。
(四)加快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
在科學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時,大力開發利用再生水、洪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大污水集中處理和再生回用力度。2010年以前,各縣(市、區)和建制鎮均要按照合理布局、集中處理與再生利用相結合的原則,規劃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工程、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保證處理後的水質達到國家或行業規定標準,逐步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和污水回用率。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的有關精神,配套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確保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對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的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城市排水戶應配套建設化糞池、隔油池、沉澱池等污水預處理設施,嚴格控制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濃度,使其達到國家和行業規定的排放標準。2010年企業要基本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市級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5%以上,再生利用率30%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再生利用率30%以上,2015年市、縣兩項指標各提高20個百分點。同時,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應逐步建設深度污水處理系統,保證處理後的水質均能達到國家規定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今後,凡新建、改建、擴建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和住宅小區,要按有關規定與主體工程同時配套建設中水設施。凡經水資源論證使用中水的,必須使用中水,不得置換為其他水源。城市公園、花園綠地等綠化用水,應當優先利用中水,並在2010年前實現城市綠化滴、微、噴灌化。有條件的地方,鼓勵配套建設雨水集流設施,作為城市綠化的補充水源。
(五)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
堅持先用河水、後用井補的用水原則,採取“關井、限量、壓田、回補”等綜合措施,減少地下水開採量,遏制地下水位下降。“關井”,即關停壓減現有機井。對敦煌黨河灌區、金塔鴛鴦灌區、肅州下河清地區及玉門花海地區等地下水採補失衡地區,首先要壓減機井數量。2007年敦煌月牙泉周圍所有農用井要先行關閉。從2008年開始,每年有計畫地封閉上述地區一定數量的農用機井。對於城鎮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供水能力可滿足用水需要的自備井,要全部關停,其他自備水源井要創造條件逐步予以關停。“限量”,即限定單井最大提水量。從2008年開始,對全市各類機井的提水量實行限量控制。其中,缺水嚴重的敦煌市,單井年提水量不超過3萬立方米,其它地區單井年提水量不超過5萬立方米,對超限取水嚴格按規定加收水資源費。“壓田”,即適度壓縮耕種面積,重點是土地二輪承包後新墾荒地、機關、農林場站、學校等出租地、鄉村組三級集體租賃地。對2003年以後計畫外違規亂開的土地,通過少配、不配水量、提高水價或限期關井,逐步退耕。嚴格限制開荒種植和造林,減少地表水、地下水的用量。“回補”,即用地表水補充地下水。2008年底前完成地下水詳查,劃定禁採區、限採區,制定保護規劃,為地下水開採提供依據。對已嚴重超采形成地下水漏斗地區,嘗試建設雨洪水回灌利用系統、地下水回補設施,充分利用洪水、汛期棄水等回補地下水。取消縣(市、區)鄉鎮自主打井審批權,凡新打井和更新井,一律由市政府審定,確需更新的農用井,要實行“打一封二”,通過逐級申報、實地查封等程式予以審批。通過上述措施,到2010年,全市地下水開採量控制在5.4億立方米以內,地下水位下降的勢頭得到遏制,2015年地下水開採量控制在4.5億立方米以內,地下水位基本保持穩定,總開採量減少1.6億立方米。
(六)大力推進水價制度改革
建立充分體現水資源緊缺狀況,以合理配置、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適時、適度調整水價的機制,用價格槓桿促進節約用水。農業水價在2007年調價的基礎上,2010年達到2006年供水成本,2015年實現補償成本的目標。城市水價2010年調整到目前國內中等發達城市的水價水平,進一步拉大特種行業用水與其他行業用水的價差。加大水資源費依法徵收力度,做到足額徵收,適當提高地下水水資源費的徵收標準,使地下水的價格略高於地表水的價格。未開徵污水處理費的地方,要限期開徵,已開徵的地方要把污水處理費儘快調整到保本微利的水平。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原則確定再生水價格。“三禁”後開墾的荒地要適度提高水價,對用水需求季節性變化大、且無調蓄設施的灌區,推行豐枯季節浮動水價,合理調節用水需求,促進種植結構調整。要建立激勵節約用水的科學水價制度。對各類用水實行定額管理,全面推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和階梯式水價制度。根據甘肅省物價局《關於進一步推進水利工程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的實施意見》(甘價商[2006]214號)精神,我市農業用水超定額超計畫30%以內的加價50%,超過30%的加價100%;非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額超計畫50%以內的加價1倍,超定額超計畫50%--100%的加價2倍,超定額超計畫100%以上的加價3倍。同時要對各類超定額用水,按省上規定的累進加價標準加收水資源費。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水價,人均月用水量在3.3立方米以下(含3.3立方米)實行1倍水價,超過3.3立方米、不足5.0立方米,實行1.5倍水價,超過5.0立方米實行2倍水價。鄉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家禽飲用水也要推廣定額用水、階梯式水價,逐步實行集中供水、集約化管理,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階梯式水價標準由各縣(市、區)核定,按程式報批。
(七)建立健全水權制度及交易機制
按照國家和省上關於推進國家水權制度建設的要求,加快水權制度改革工作。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統籌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對可供水量在生活、生產、生態之間進行科學分配,合理配置,明晰各行業、各單位、各用水戶的用水權指標。2007年摸清水資源家底,夯實基礎,先行試點,2008年全面完成初始用水權分配,其中農業用水按五個層級明晰水權,城市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水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將用水總量指標分配到供水單位,再由供水單位的主管部門牽頭、供水單位負責,分配到各行業、各單位。對直接取水的單位,由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直接分配水權。初始水權分配要在滿足生產用水的同時,保證充分的生態用水、環境用水以及發展用水。農業水權分配以土地二輪承包時的耕地面積為依據,結合各縣市的實際情況,按核定的綜合灌溉定額標準進行,2003年以後計畫外違規開墾的土地不分配水權。工業用水以行業用水定額標準和2006年工業產值分配水權。今後工業新增用水均應通過內部節水和水權交易取得。要在做好水權分配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水權轉讓和管理方法,培育用水權交易市場,制定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健全水權登記、公示、調整、中止等管理制度,實行用水權有序有償轉讓,引導水資源向節水、高效領域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農業用水要實行水票制,先買票後配水,以水票為媒介,進行用水管理和水權交易。
(八)抓好水資源配置基礎工程建設
一要加快“引哈濟黨”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十一五”末開工建設,解決黨河流域的資源性缺水矛盾。二要加快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力爭在3年內使全市大中小型水庫全面完成除險加固任務,使所有水源工程安全運行,提高供水保障率。三要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嚴禁一切排污行為和其他可能污染水體以及破壞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地農村實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方式,完善農村居民生活與農業生產污水處理設施。四要加強水功能區培育、保護和管理,對河道等各類水域按照《水功能區管理辦法》的規定劃定水功能區,明確水功能區開發、管理、保護的具體要求,向社會公布,依法加強水功能區的管理、保護和監督。積極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

體制機制

(一)建立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
本著有利於促進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有利於充分發揮水資源效益,有利於統籌解決洪澇災害、乾旱缺水、水環境惡化等水事問題,推行水務體制改革,2007年底前掛牌成立市水務局,逐步建立市、縣兩級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
(二)健全水資源管理法規制度體系
加快制定節約用水管理辦法,規範各級組織和全社會的節約用水職能、義務和行為。加大水資源費徵收力度,規範水資源費的徵收、管理和使用。各縣(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在2008年上半年前出台適合本地區、本行業管理的規範性檔案,制定有利於節水工作的獎懲措施,細化節水管理,依法履行節水職能,加強監督檢查,使各項節水制度落到實處。
(三)建立節水目標責任體系
要在各級政府主導下,層層落實節水目標責任制。各縣(市、區)政府、各部門要將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工作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做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強平時的督促檢查和年終的考核,做到獎罰分明,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搞好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積極性。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總結交流,正確處理好人工造林與節水的關係、節水與生態的關係、關井壓田與農民增收的關係,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節水經驗,對節水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或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四)建立完善節水科學技術進步機制
貫徹實施《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和城市節水技術。鼓勵節水技改項目,加大節水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支持節水產品、工藝、設備等的研製與推廣。各有關部門應根據本行業的實際,跟蹤、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組織科技攻關,提高本行業節約用水水平,形成節水技術自主創新機制。
(五)建立節水型社會評價體系
要建立由綜合評價指標、行業用水評價指標和節水管理評價指標組成的節水型社會建設評價體系,制訂和完善節水型灌區、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社區和節水型城市的考核標準,通過一系列量化指標來衡量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狀況,綜合考核各縣(市、區)、各行業、各部門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進程和成果,檢驗工作成效。要綜合運用信息決策技術,在2010年底前建成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對地下水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質以及污水排放等情況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測,推進水資源和節水管理信息化進程,逐步實現管理工作現代化,為節水型社會建設評價提供依據。

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直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酒泉市節水型社會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水務局,處理日常事務。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配備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此項工作。各級領導小組要建立聯繫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節水型社會建設活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實效。
(二)抓好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
根據省、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和各縣市實際,要完善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細化年度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指導工作穩步推進。要堅持試點先行,示範引導,2007年以水權制度改革為重點,5個農業縣(市、區)各選擇一個條件相對較好的灌區,開展水權改革試點,並組織開展節水示範社區、節水示範工廠、節水示範單位、節水示範學校和節水農業示範區創建活動,積累經驗,指導工作向縱深發展。到2008年底,全市建成10個節水型示範社區、20個節水型示範工廠、30個節水型農業示範區、40個節水型示範學校、50個節水型示範單位。
(三)拓寬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投融資渠道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融資、公眾參與的籌資原則,繼續加大農業節水灌溉、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城市生活節水設施推廣以及非傳統水源利用的資金投入。農業節水灌溉資金採用“政府引導、民辦公助”的方式籌集;工業節水改造資金以用水企業投入為主,政府適當給予優惠與補貼。城市節水由政府引導,市場融資運作,通過水價等經濟槓桿推動用戶節水。水資源費、累進加價加收的水費、階梯式水價增收的水費,均由市、縣節水主管部門統一徵收,專戶管理,全部用於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用於水源規劃與保護、水資源節約、制度建設、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以及水資源管理設施建設。各級政府要在積極爭取國家投資的同時,增加財政投入,廣泛吸納市外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建立完善的節水投入保障機制和良性的節水激勵機制。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水宣傳活動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節水方針、政策、法規,普及節水知識,倡導節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培養市民珍惜水、愛惜水的公德意識和自我約束意識。機關、學校、醫院、社區、賓館飯店、工業園區、廠礦企業、旅遊景點都要設定醒目的節水警示標誌、節水宣傳牌、公益性廣告牌。建立健全節水工作的社會監督體系,多形式、多層次地組織和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節水工作,逐步引導人們把節水變為自覺行為,促進節水社會化,形成節約用水光榮、浪費水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