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時,中共中央決定留下紅軍第24師及地方武裝共1.6萬餘人和部分黨政工作人員,在中央蘇區及其鄰近地區堅持鬥爭。成立中共蘇區中央分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中央軍區,項英任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賀昌任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領導中央蘇區和閩浙贛蘇區的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蘇區中央分局
  • 成立時間:1934年10月
  • 成立者:中共中央
  • 歷史地位: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支點
發展,歷史意義,堅持戰鬥,

發展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軍繼續向中央蘇區腹地進攻,紅24師和地方武裝先掩護紅軍主力轉移,後在瑞金、會昌、雩都、寧都四縣之間地區進行的陣地防禦作戰中,因寡不敵眾,遭受很大損失,蘇區的全部縣城和廣大鄉村被敵占領。
1935年2月,中共蘇區中央分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改變鬥爭方式,將紅24師及地方武裝分散到中央蘇區及其鄰近地區轉入游擊戰爭。部隊在分散突圍過程中,大部損失:何叔衡、賀昌、阮嘯仙、毛澤覃、萬永誠、李賜凡、李天柱等在戰鬥中犧牲;瞿秋白、劉伯堅被捕後英勇就義;項英、陳毅以及贛南軍區司令員蔡會文、贛南少共省委書記陳丕顯率300餘人先後轉移到贛粵邊,同李樂天、楊尚奎領導的部隊會合;中央分局委員陳潭秋和鄧子恢、譚震林率100餘人轉移到閩西地區,同張鼎丞領導的部隊會合。在此前後,留在其他蘇區的紅軍和游擊隊還有:湘贛蘇區地方武裝5個獨立團;鄂豫皖蘇區紅軍第28軍;閩浙贛蘇區的紅軍第30師及地方武裝1000餘人;紅10軍團轉至浙南的餘部組成的挺進師;湘鄂贛蘇區紅軍第16師和游擊隊等。
中央蘇區及其他蘇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就地開展鬥爭,在國民黨軍絕對優勢兵力的“圍剿”“清剿”下,處於被包圍被分割的狀態,與中共中央、中央分局失去了聯繫,後來即分別活動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廣東八省範圍內,逐步形成15支獨立作戰的紅軍和游擊隊。即:項英、陳毅和李樂天等領導,依託油山山區,活動在大庾、南雄、龍南等地的贛粵邊紅軍游擊隊;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領導,活動在龍巖、上杭、南靖等地的閩西紅軍第8、第9團和游擊隊;鐘得勝、彭勝標等領導,依託大柏地山區,活動在瑞金、長汀、會昌等地的閩贛邊紅軍游擊隊;關英、唐在剛等領導,依託鄣公山區,活動在德興、婺源、浮梁等地的皖浙贛邊紅軍游擊隊;粟裕、劉英等領導,活動在江山、衢州、溫州等地的浙南紅軍挺進師;黃道等領導,依託武夷山區,活動在崇安、建甌、政和等地的閩北紅軍獨立師和游擊隊;葉飛等領導,依託太佬山區,活動在古田、福安、慶元等地的閩東紅軍獨立師;譚余保等領導,依託武功山區,活動在永新、萍鄉、茶陵等地的湘贛邊紅軍獨立團;彭林昌、蔡會文、周里等領導,活動在桂東、宜章、安仁等地的湘南紅軍游擊隊;高敬亭等領導,依託大別山區,活動在潛山、黃安、商城等地的鄂豫皖邊紅軍第28軍;張星江、王國華、周駿鳴等領導,依託天目山區,活動在確山、信陽、桐柏等地的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傅秋濤、嚴圖閣等領導,依託幕阜山區,活動在崇陽、修水、通城等地的湘鄂贛邊紅軍第16師;黃會聰等領導,活動在雲霄、漳浦、詔安等的閩粵邊紅軍獨立第3團和游擊隊;王於潔、劉突軍等領導,活動在福清、莆田、仙遊等地的閩中紅軍和游擊隊。以及馮白駒等領導,依託母瑞山區,活動在海南島瓊山、澄邁、崖縣等地的瓊崖紅軍游擊隊。

歷史意義

南方八省15個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了長達三年的游擊戰爭,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在戰略上配合了主力紅軍的行動,完成了中共中央賦予的任務,造就了一批英勇善戰的幹部,保存了一支經過嚴峻考驗的骨幹隊伍,為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高度評價說:“這是我們和國民黨十年血戰的結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在南方各省的戰略支點”。

堅持戰鬥

1935年2月13日,正在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向蘇區中央分局發出十萬火急的《關於堅持游擊戰爭的指示》,要求留守在蘇區的紅軍部隊堅持游擊戰爭。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國民黨軍隊大兵壓境,步步緊逼。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中共中央決定,主力紅軍撤離中央蘇區,同時決定,由項英、陳毅、陳潭秋、賀昌、瞿秋白等人組成蘇區中央分局,統一領導留在蘇區的紅軍、政府機關幹部和傷病員,共三萬多人。面對50萬強敵的重重包圍,留守紅軍浴血苦戰,損失慘重。當蘇區中央分局在苦苦思索怎樣才能堅持下去的時候,中共中央在1935年2月13日發出了這個指示,猶如撥雲見日,及時為留守紅軍指明了方向。三萬兵馬化整為零,分成九路,衝破敵人的包圍圈,轉入山地游擊戰爭。這裡是廣東和江西兩省的界山。突圍出來的紅軍陸續在這裡集中,共有1400多人。加上蘇區以外的地方,在南方,共有十五個游擊區,紅軍部隊就分散在這些游擊區堅持戰鬥。鬥爭是艱難而殘酷的。國民黨軍隊幾乎每天都在圍剿,他們想盡種種辦法,要把紅軍游擊隊困死、餓死、凍死。在最危急的時候,陳毅寫下了豪情萬丈的不朽詩篇《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依靠了這種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依靠了人民冒著生命危險的支持,依靠了黨中央《關於堅持游擊戰爭的指示》的正確策略,南方的游擊區度過了難以想像的困境,堅持下來。全面抗戰開始後,根據國共雙方達成的協定,南方八省區的紅軍游擊隊1萬餘人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征塵未洗的將士們,又走上了抗日的戰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民族抗戰。星星之火,迅速發展為燎原之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