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於培養和造就我國二十一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新中國成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對新的形勢,由於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後,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不能適應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全黨、全社會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出發,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一個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 發布單位:中共中央國務院
  • 性質:決定
  • 目的:深化教育改革
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1.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鬥的統一。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2.實施素質教育應當貫穿於幼兒教育、中國小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應當貫穿於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方面應當有不同的內容和重點,相互配合,全面推進。在不同地區還應體現地區特點,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點。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3.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學齡階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要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理想、倫理道德以及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國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同積極學習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結合起來。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加強鄧小平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職業學校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繫,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傾向。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加強民族團結教育,規範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繼續搞好軍訓工作並使之制度化。加強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嚴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及物品傳入校園。加強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工作,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社會各方面要為青少年提供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和德育活動基地,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4.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已成為推行素質教育中刻不容緩的問題,要切實認真加以解決。各級政府都要建立健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監督檢查機制。要重視嬰幼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開發,普及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
5.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不準擠占體育活動時間和場所。舉辦多種多樣的群體性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必要條件。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了解科學營養知識。根據農村的實際條件和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村學校的體育和衛生工作。
6.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儘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中國小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為學校美育工作創造條件,繼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各類文化場所(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紀念館等)要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鼓勵文化藝術團體到學校演出高雅健康的節目。農村中國小也要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美育活動。
7.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生產勞動和實踐教育,使其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的制度。中國小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動手能力;職業學校要實行產教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高等學校要加強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活動以及社會服務活動。利用假期組織志願者到城鄉支工、支農、支醫和支教。社會各方面要為學校開展生產勞動、科技活動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要加強學生校外勞動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
二、深化教育改革,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條件
8.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簡稱“兩基”),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繼續將“兩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2000年“兩基”目標的實現和達標後的鞏固與提高。各地要從實際出發,改造薄弱學校,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整體辦學水平。2000年後要繼續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繼續加強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切實解決農村國中輟學率偏高的問題,同時大力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率。
9.調整現有教育體系結構,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規模,拓寬人才成長的道路,減緩升學壓力。通過多種形式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國同齡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學率要從現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要在確保“兩基”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為國中畢業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機會。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有步驟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現有的職業大學、獨立設定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專科學校要通過改革、改組和改制,逐步調整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支持本科高等學校舉辦或與企業合作舉辦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對當地教育資源的統籌下,可以舉辦綜合性、社區性的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
10.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內在規律相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教育體制,為學校畢業生提供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可採取多種方式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畢業生經過一定選拔程式可以進入本科高等學校繼續學習。
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實行彈性的學習制度,放寬招生和入學的年齡限制,允許分階段完成學業。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和其他繼續教育。完善自學考試制度,形成社會化、開放式的教育網路,為適應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開闢更為廣闊的途徑,逐漸完善終身學習體系。
11.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省級人民政府發展和管理本地區教育的權力以及統籌力度,促進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今後3年,繼續按照“共建、調整、合作、合併”的方式,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的調整,形成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新體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經國務院授權,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大部分高等專科教育的權力以及責任交給省級人民政府,省級人民政府依法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包括高等專科學校)的招生計畫改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其招生考試事宜由省級人民政府自行確定。
繼續完善基礎教育主要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根據各地實際,加大縣級人民政府對教育經費、教師管理和校長任免等方面的統籌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統籌。學歷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在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辦學水平評估、人力資源預測和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方面,進一步發揮非政府的行業協會組織和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規定,切實落實和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增強學校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加強對高等學校的監督和辦學質量檢查,逐步形成對學校辦學行為和教育質量的社會監督機制以及評價體系,完善高等學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機制。進一步擴大高等學校招生、專業設定等自主權,高等學校可以到外地合作辦學。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精簡機構,減員增效。改革分配和獎勵制度,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加大學校後勤改革力度,逐步剝離學校後勤系統,推動後勤工作社會化,鼓勵社會力量為學校提供後勤服務,發展教育產業。
12.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凡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辦學形式,均可大膽試驗。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方式舉辦高中階段和高等職業教育。經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舉辦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在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均能就近進入公辦國小和國中的前提下,可允許設立少數民辦國小和國中,在這個範圍內提供擇校機會,但不搞“一校兩制”。積極發展以社區為依託的、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幼兒教育。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優惠政策(如土地優惠使用、免徵配套費等),支持社會力量辦學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管理、引導和監督,國家要加快民辦教育的立法,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各級各類民辦學校都要依法辦學,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13.加快改革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變“一次考試定終身”的狀況。改革高考制度是推進中國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於高等學校選拔人才、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和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原則,積極推進高考制度改革。進行每年舉辦兩次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試點。高考科目設定和內容的改革應進一步突出對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鼓勵有條件的省級人民政府進行多種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試驗,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和考生的選擇機會。逐步建立具有多種選擇的、更加科學和公正的高等學校招生選拔制度。
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實行國小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學的辦法。鼓勵各地中國小自行組織畢業考試,採取多種形式改革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辦法,改革高中會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下達升學指標,不得以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工作的標準。鼓勵社會各界、家長和學生以適當方式參與對學校工作的評價。
14.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實際的狀況。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要增強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課程、教材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促進教材的多樣化,進一步完善國家對基礎教育教材的評審制度。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國家和地方要獎勵並推廣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優秀教學成果。
職業教育要增強專業的適用性,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及教材。高等教育要加快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繼續調整專業結構和設定,使學生儘早地參與科技研究開發和創新活動,鼓勵跨學科選修課程,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15.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國家支持建設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衛星視頻系統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加強經濟實用型終端平台系統和校園網路或區域網路的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各種音像手段,繼續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高中階段的學校和有條件的國中、國小普及計算機操作和信息技術教育,使教育科研網路進入全部高等學校和骨幹中等職業學校,逐步進入中國小。採取有效措施,大力開發優秀的教育教學軟體。運用現代遠程教育網路為社會成員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為農村和邊遠地區提供適合當地需要的教育。
16.努力改變教育與經濟、科技相脫節的狀況,促進教育和經濟、科技的密切結合。高等教育實施素質教育,要加強產學研結合,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和產業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建立科技企業,企業在高等學校建立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採用多種形式,使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進入企業,提高高等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加快實用科技成果向企業的轉移,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要創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一批一流學科,在高等學校建設一批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基地,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繼續推進城市教育綜合改革。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通過多種方式,為加快提高勞動者素質,為轉崗、分流、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教育和培訓。
進一步推進農科教結合,全面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促進農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統籌協調發展,使農村教育切實轉變到主要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上來。要把文化知識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與實用生產技術培訓結合起來,與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培訓形式,抓緊培養一大批農村急需的實用技術推廣人才、鄉鎮企業管理人才和醫療衛生人才。
三、最佳化結構,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17.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18.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師資培養、培訓的重點。加強和改革師範教育,大力提高師資培養質量。調整師範學校的層次和布局,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範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國小教師的工作,探索在有條件的綜合性高等學校中試辦師範學院。2010年前後,具備條件的地區力爭使國小和國中階段教育的專任教師的學歷分別提升到專科和本科層次,經濟發達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專任教師和校長中獲碩士學位者應達到一定比例。提高高等學校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
開展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骨幹教師為重點的繼續教育,使中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中國小專任教師以及師範學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到職業學校任教,加快建設兼有教師資格和其他專業技術職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籌資設立骨幹教師專項資金,在大中國小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有較大影響的教書育人專家,造就一支符合時代要求、能發揮示範作用的骨幹教師隊伍。
19.建立最佳化教師隊伍的有效機制,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開展面向社會認定教師資格工作,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引入競爭機制,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中國小根據學校編制聘用教師,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經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批;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聘任教師,吸引優秀人才從教。繼續關心和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
加強編制管理,精簡富餘人員,富餘人員原則上在教育系統內部進行培訓和安排。各地要認真做好各級各類學校轉崗教師的管理服務工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搞好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工作,開展轉崗前職業培訓,協調和促進教師的合理流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導和經費支持。
20.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各地要制定政策,鼓勵大中城市骨幹教師到基礎薄弱學校任教或兼職,中小城市(鎮)學校教師以各種方式到農村缺編學校任教,加強農村與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城鎮中國小教師原則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經歷,才可聘為高級教師職務。採取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教師到經濟不發達地區、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任教。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也要採取多種形式,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和農村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21.努力造就能夠帶領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領導以及管理幹部隊伍。學校校長在推進素質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率先轉變教育觀念,把領導教職工創造性地實施素質教育作為重要職責。要繼續鞏固和完善中國小校長崗位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試行校長職級制,逐步完善校長選拔和任用制度,鼓勵優秀校長到薄弱學校任職。對於富餘的學校管理人員要轉崗分流。
四、加強領導,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開創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22.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切實加強黨和政府的領導。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要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領導幹部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定上來,認真貫徹落實。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質教育評估檢查體系,逐級考核省、市、縣、鄉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主要領導幹部抓素質教育工作的情況。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注意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鼓勵大膽實踐,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重視和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提高政府決策和管理的科學性。
23.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和各部門要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保證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執行。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進行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活動,提高法律意識,嚴格履行保護少年兒童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法律職責,堅決制止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抵制妨礙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社會不良影響。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得拖欠教師工資。要整治校園內部和周邊環境,維護學校正常秩序。
繼續完善國家教育立法,加大教育執法力度,加強教育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完善教育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制定有關素質教育的制度和法規,逐步實現素質教育制度化、法制化。
進一步健全教育督導機構,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在繼續進行“兩基” 督導檢查的同時,把保障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任務。
24.努力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四的目標。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確保教育經費有較大增長。中央決定,自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提高中央本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也要根據本地實際,增加本級財政中教育經費的支出。要進一步依法加強城鄉教育費附加的徵收和管理,農村教育費附加實行鄉征、縣管、鄉用,確保完全用於教育。
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撥款辦法,充分發揮教育撥款在巨觀調控中的作用,不斷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政府的教育撥款主要用於保證普及義務教育和承擔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經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確保義務教育的資金投入並做到專款專用。在非義務教育階段,要適當增加學費在培養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政府公共財政體制的財政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加強教育經費的管理,嚴格禁止亂收費。認真組織實施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和助學貸款制度,完善獎學金制度。積極運用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繼續鼓勵社會、個人和企業投資辦學和捐(集)資助學,不斷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
25.社會用人制度對於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改革用人制度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要依法抓緊制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明確對各類勞動者的崗位要求,積極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堅持實行“先培訓、後上崗”的就業制度,繼續改革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制度,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地方政府教育部門要與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共同協調,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轉變傳統的人才觀念,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質、重實際能力的良好風氣。
26.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和涉及社會各方面的系統工程。要進一步加強學校黨的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模範帶頭作用。要通過新聞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深入動員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和投身素質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互相溝通、積極配合,共同開創素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要繼續認真落實國務院批轉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為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軍隊系統學校如何落實本檔案精神,由中央軍委作出決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