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訊社事業發展史

世界通訊社事業發展史

19世紀30~50年代,通訊社首先誕生在法國。當時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和人民文化程度提高,出現了“大眾化”的報紙,發行量激增,對新聞的需求量大為增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通訊社事業發展史
  • 外文名:history of world news agencies
  • 時間:19世紀30~50年代
  • 範圍:世界
  • 類型:通訊社事業
發展歷史,時間梗概,世界上第1家通訊社,世界上第2個也是美國第 1 個通訊社,通訊社隨之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間通訊社事業的發展,通訊社在各地的發展,通訊社的業務及延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訊社事業的新發展,國際影響,

發展歷史

19世紀30~50年代,通訊社首先誕生在法國。當時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和人民文化程度提高,出現了“大眾化”的報紙,發行量激增,對新聞的需求量大為增加。與此同時,電報通信事業迅速發展。60年代形成了從歐洲、美洲延伸到亞洲的有線電報通信網路,通訊社專門採集各地新聞並以較經濟的訂費同時供給多家報紙。它的出現,使新聞事業內部實現了社會分工,促進了報業的發展。因為是通過電報傳送新聞,又稱為電訊服務社。
最早的通訊社1835~1853年,世界上創辦最早的通訊社有 5家:4家在歐洲,屬私營商業性企業。1家在美國,是由報紙合辦的報聯社。

時間梗概

世界上第1家通訊社

第一家通訊社是法國人 [C.-L.哈瓦斯]於1835年在歐洲創辦的哈瓦斯社,即是法新社的前身。哈瓦斯本來從事翻譯外國報紙上的材料供給巴黎報紙的工作。哈瓦斯社創辦以後,在歐洲各國首都聘用了通訊員,其新聞為 1836 年創辦的法國大眾化報紙《新聞報》、《世界報》大量採用。1840年,哈瓦斯社用信鴿從倫敦、布魯塞爾向巴黎傳送新聞,使巴黎的晚報能刊用這兩地當天晨報上的新聞。1845年,它使用新建的巴黎-里昂的電報線路發新聞。1851年,哈瓦斯社已成為在巴黎和歐洲大陸各國首都及倫敦之間用電報線路傳送新聞的電訊社。

世界上第2個也是美國第 1 個通訊社

1848年,美國紐約的《太陽報》等 6家報紙為了分擔向從歐洲來的船隻聯合採訪新聞的費用,成立了港口新聞聯合社。也就是世界上第二個通訊社。1857年,港口新聞聯合社同1850年成立的電訊與一般新聞聯合社合併,組成了紐約聯合社。隨後,又同美國其他地區的報紙創辦的幾家地方性聯合社結成聯盟。其中芝加哥的西部聯合社於1885年退出聯盟,並於1892年進行改組,建立了聯合通訊社,簡稱美聯社。後來成為美國的第 1大通訊社,1900年從芝加哥遷往紐約。

通訊社隨之而來

創辦最早的第3家和第4家通訊社,是1849年由柏林民族新聞報社社長 B.沃爾夫創辦的沃爾夫通訊社, 和1851年由P.J.路透創辦的路透社。他們都曾在哈瓦斯社擔任過翻譯。這兩家通訊社開辦時專門報導商業和經濟新聞,供給工商界等私人訂戶,後來才發展成為向報紙供稿的通訊社。沃爾夫社從1855年開始向報紙提供一般新聞。 路透社直到1858年才向倫敦的各家日報, 包括《泰晤士報》供稿。
1853年由新聞記者G.斯蒂法尼在都靈創辦的斯蒂法尼電訊社,開始只是向皮德蒙特和附近兩個州的報紙提供新聞,以後隨著義大利的統一擴大了規模,成為全國性通訊社。是最先創辦的 5家通訊社中唯一沒有發展成為國際性通訊社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間通訊社事業的發展

通訊社在各地的發展

通訊社事業的發展取決於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新聞事業發展狀況,因而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從通訊社最初誕生的183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這 110年的時間裡,全世界只有39個國家創辦了通訊社,其中25個是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已開發國家。在這些國家裡,有的同時存在著幾個互相競爭的全國性通訊社。有的除一個全國性通訊社之外,還有一些地方性的通訊社。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由於大多處於殖民統治下,通訊社事業發展緩慢,到1945年只有14個國家建立了通訊社。亞洲的第 1個通訊社是日本1888年創辦的時事通訊社。拉丁美洲的第 1個通訊社是1900年建立的阿根廷通訊社。非洲的第 1個通訊社是英國人1910年創辦的南非路透社, 它在1938年改組為南非報聯社。 非洲國家自己創辦的第 1個通訊社衣索比亞通訊社誕生於1941年。
與此同時,通訊社從所有制、業務範圍到稿件的傳送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除了由報紙合作興辦的報聯社之外,原來由私人和家族興辦的通訊社變成了合股公司。《紐約時報》在1917年成立了一個向其他報紙提供該報新聞和文章的新聞社。此外還出現了各種官方通訊社。最早成立的官方通訊社是1860年奧匈帝國的國家電訊局蘇聯在1918年創辦了羅斯塔通訊社,1925年改名為蘇聯通訊社,即塔斯社,這是世界上第 1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通訊社。
中國是繼日本、土耳其之後第 3個在亞洲創建全國性通訊社的國家。1924年4月1日,國民黨在廣州建立了中央通訊社。1937年 1月,中國革命根據地出現了新華通訊社,其前身紅色中華社於1931年11月 7日誕生於江西瑞金。

通訊社的業務及延伸

原來只是向報紙提供文字稿件,1920年後,開始向報紙提供圖片,並把供稿對象擴大到廣播電台。美國的合眾社和美聯社分別於1925年和1927年向報紙播發新聞圖片,並於1935年和1940年開始向廣播電台提供新聞。在新聞的傳送上,路透社和哈瓦斯社分別於1923年和1925年開始用無線電長波莫爾斯通信向訂戶發布新聞,隨後改用電傳通信。1935年又改用海爾通信取代莫爾斯通信。
哈瓦斯社、路透社和沃爾夫社創建時期,法國、英國和德國都開始對外進行殖民主義擴張。這 3家通訊社為了本國的殖民利益,都競相擴大採集新聞的國家和地區和向外國報紙提供新聞,成為最先出現的 3個國際性通訊社。1870年1月,這 3家通訊社同美國的紐約聯合社,按照當時英、法 、德、美 4 國的政治、經濟勢力範圍,締結了一項環形聯盟協定(或稱四邊協定),劃定各通訊社享有獨家蒐集和發布新聞特權的地區,並互相交換新聞。路透社的地區包括英國、埃及、土耳其、遠東。哈瓦斯社的地區包括法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同路透社合作)、中美洲、南美洲。沃爾夫社的地區有德國、奧地利、荷蘭、斯堪的納維亞各國、俄國、巴爾幹各國。紐約聯合社的地區限於美國本土。這個協定大體上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美國合眾社1907年誕生後,立即開始向歐洲、遠東和拉丁美洲發展蒐集新聞和向報紙供稿的業務。取代紐約聯合社地位的美聯社,為了同合眾社競爭,也開始向拉丁美洲和遠東發展蒐集和發布新聞的業務。1909年成立的美國國際新聞社,到 30 年代也成為國際性通訊社。德國的沃爾夫社則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止了它在德國以外的業務,從國際新聞市場上消失,1933年併入了德國通訊社。
1934年,在美國的通訊社要求下,世界各大通訊社的代表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開會,宣布廢除過去劃分享有壟斷權地區的各項協定,從此開始了歐美各大通訊社在國際新聞市場上自由競爭的新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大戰

各國通訊社事業的發展處於停滯狀態。同盟國 (美、英、法、蘇)和軸心國(德、意、日) 之間戰局的發展演變,不能不影響到有關國家的通訊社的活動範圍。一方面是德國法西斯軍事占領地區的擴大,希特勒政府在1935年命令所有德國各通訊社合併組成的德國通訊社的活動領域,擴展到德軍占領的歐洲各國。有悠久 歷史 但為維希政府在1940年收買的法國哈瓦斯通訊社變成德國通訊社的一個分支,活動領域只限於法國。C.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在倫敦建立了法國獨立新聞社。在被占領的法國,抵抗運動戰士建立了自由法國通訊社。在亞洲,日本的同盟社 (1936年建立 )的活動地區也隨日本侵略軍占領地區的擴大而擴展了其活動領域。另一方面由於哈瓦斯社在德國占領法國後已停止其國外業務,路透社作為交戰國一方的通訊社,也失去或局限了它在海外的活動領域。這種情況為美國的三大通訊社──美聯社、合眾社、國際新聞社提供了擴展在國外活動的範圍,它們取代法新社占領了拉丁美洲國家的新聞市場。隨後伴隨著美國軍事、政治影響的擴大而擴展活動地區,為它們在戰後成為國際性通訊社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訊社事業的新發展

1945年以來,特別是1960年以來,通訊社事業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裡有了蓬勃的發展。為了消除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的西方通訊社控制本國新聞來源的不合理現象,許多獨立後的國家相繼由政府創辦了官方或半官方的通訊社, 承擔起傳播國內國際信息或進行宣傳的任務, 為報紙和廣播電台提供新聞, 以促進本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許多國家還規定,外國通訊社的國際新聞,必須通過本國的通訊社才能發給本國的報紙和廣播電台。1945年,亞洲、 非洲、 拉丁美洲只有14個國家有本國通訊社。到1980年,有91個國家和地區有了本國的通訊社。
80年代,亞洲除新加坡、 馬爾地夫、 不丹、錫金、阿曼、汶萊這些人口較少的國家外,其餘31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自己的通訊社。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也有自己的通訊社。
非洲國家的通訊社數目增加最多。1945年只有白人統治的南非以及衣索比亞有本國的通訊社。1960年有8個國家有本國的通訊社,1970年增加到23個國家,1980年又增加到42個國家。
在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有 3個國家有本國的通訊社,1980年14個國家有了本國的通訊社,其中包括加勒比共同體的12國的報紙、廣播電台合辦的加勒比通訊社。
各國通訊社的業務範圍和傳送手段在戰後有了重大的發展。通訊社的供稿對象除報紙、廣播電台之外,又增加了電視台。同時, 廣播電台、 電視台同報紙一樣,也成為合作經營的通訊社的股東。各通訊社報導的內容,除傳統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新聞之外,大量增加了科學、體育、氣象、經濟信息等內容。通訊社提供的傳真新聞圖片已從黑白髮展為彩色。為廣播電台專門提供口語新聞,為電視台提供電視新聞。經濟信息尤其受到重視,這項業務擁有大量的私人訂戶。路透社的經濟信息訂戶數以萬計,1985年其收入的95%來自這方面。美聯社同道·瓊斯新聞社聯營,建立了專門從事經濟信息業務的美聯-道·瓊斯新聞社。合眾國際社(1958年由合眾社合併國際新聞社組成) 同商品新聞社於1977年聯合組成合眾 -商品新聞社,向美國加拿大以外的國際商業界提供經濟新聞。法新社和其他國家的通訊社也紛紛開展和加強這方面的業務。在新聞的傳送手段上, 50、 60年代廣泛使用的短波無線電定向廣播和電傳打字機,70、80 年代逐步為通信衛星線路和電子計算機終端所取代,傳送速度加快,數量大幅度增加。通訊社成為世界各國社會信息傳播的樞紐。
20世紀50年代以來, 美國的美聯社、 合眾國際社,英國的路透社,法國的法新社和蘇聯的塔斯社,都發展成國際性通訊社。它們廣泛地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採訪新聞,向各國的報紙、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新聞訂戶供稿。此後,世界上又出現了 4個新的國際性通訊社:從5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國際新聞業務的中國的新華通訊社, 在拉丁美洲地區有大量訂戶的西班牙的埃菲社,聯邦德國的德意志新聞社,義大利的安莎社。

國際影響

國際新聞市場上競爭激烈,西方的四大國際性通訊社處於壟斷地位。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這種狀況受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挑戰。
世界通訊社事業發展史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開發中國家為了反對西方通訊社在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壟斷和不公正的報導,開展了爭取建立世界新聞新秩序的鬥爭。他們在致力於創建、發展本國通訊社的同時,加強了各國通訊社之間的合作和交換新聞,併合作建立了一些地區性、國際性的通訊社組織。1961年成立的亞洲-太平洋通訊社組織;建立了新聞交換網,於1982年1月1日開始工作。由不結盟國家建立的不結盟國家通訊社聯盟,於1975年 1月成立並發稿。根據加勒比共同體政府首腦會議決定,加勒比通訊社於1976年1月7日在布里奇敦正式成立並開始工作。阿拉伯海灣地區巴林等 6 國共同創辦的海灣通訊社,於1978年4月1日成立並發稿。根據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決定成立的泛非通訊社, 於1983年 4月在達喀爾開始發稿。一個新的世界性新聞格局正在形成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