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地理

世界經濟地理

ISBN:9787303004485 出版時間:1999-05-01 版 次:3 頁 數:358 :平裝: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經濟 > 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經濟地理
  • 作 者:陳才,李文華,張善余,等 編
  •  開 本:16開
  • 出 版 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8
  • 版次:3
定義:,內容簡介,

定義:

世界經濟地理學是經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生產力布局的條件、特點、地域組合及其發展規律。在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稱為外國經濟地理學,即不包括本國在內。世界上約有200個國家和地區,其政治制度、歷史發展進程、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生產布局的條件、特點和發展規律亦有明顯差別。該學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①對各國、各地區影響生產力布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諸條件(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②分析國家或地區生產部門結構與組合的現狀和特點,包括專門化部門與綜合發展等;③探討其生產力發展方向、規模及地域組織形式;④國家或地區經濟區劃分的科學依據,經濟區的網路系統。其目的一方面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即通過吸取國外生產布局的經驗教訓,為發展本國經濟提供借鑑;另一方面傳播基本知熾,滿足宣傳教育需要,並為對外經濟活動及友好交往服務。按該學科的研究對象,分為世界區域經濟地理和世界部門經濟地理。前者以特定的區域為單位,研究全世界或一國、一地區的生產布局與地域組合規律。如世界經濟地理、亞洲經濟地理和蘇聯經濟地理等。後者以國民經濟各部門為專門研究對象,著重研究不同經濟部門(工農業、運輸業等)的具體布局特點。如世界農業地理、世界能源地理、日本工業地理等。德、蘇、英、法、美等國對世界經濟地理的研究開展較早。區域經濟地理研究始於19世紀後期,主要代表作有:20世紀20年代末蘇聯巴朗斯基等主編的《世界經濟地理》叢書,30年代法國的《世界地理大全》,30~50年代蘇聯維特韋爾(I.A. Vidver)的《外國經濟地理》,1957年英國斯坦普(L.D.Stamp)的《亞洲區域與經濟地理》,以及80年代初蘇聯沃利斯基(V.V.Voliskiy)及阿利索夫(N.V.Alisov)等主編的《資本主義與開發中國家經濟地理》和《外國社會主義國家(歐洲、古巴)經濟地理》等。在部門經濟地理研究方面,1961年法國戈特曼(J.Got-tman)的《城市集聚帶》是論述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帶的優秀著作。1966年蘇聯馬耶爾戈伊茲(I.M. Maergoyz)的《世界化學工業地理研究》,劃分出世界化學工業的區域類型。1970年美國哈里斯(C.D. Harris)在《蘇聯城市》一書中,用數學方法研究蘇聯城市。1972~1983年匈牙利出版的12卷《世界農業地理》叢書,對農業地理學的理論、方法研究作了系統總結,並將世界各國劃分為若干農業類型。中國的世界經濟地理研究在50年代主要是編寫教材和科普讀物,60~70年代以國家研究為主,80年代以來大多配合國家業務部門開展區域或專題研究,如國外國土開發與整治、工農業生產發展與布局的研究,中外大城市區的對比研究等。

內容簡介

為高等師範院校地理系及其他院校有關專業開設世界經濟地理課程的需要,受原國家教委的委託,編寫了高等學校用《世界經濟地理》教材。此教材於1984年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並在1989年和1993年進行兩次較大修改,出版了兩次修訂本。由於教改發展的需要;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高科技和信息業的迅猛發展,使世界正在經歷著巨大變化。因此,對《世界經濟地理》教材進行了重新編寫,力圖反映這些新情況和新變化。
世界經濟地理
新版教材較上版作了大量精簡,更加突出重點國家、地區和問題。在學科特點上’突出世界各國或各地區產業布局、經濟地域特點及其發展變化這一主要內容,儘可能反映當今世界經濟地理髮生的新變化和新特點。新教材加強了總論,特別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強了論述。
本教材共分十一章,前三章為總論,四至十章為分論,最後一章為世界海洋。教材內容力求系統、突出重點,爭取做到相對穩定。由於國際形勢經常發生變化,請使用本教材時,對書中內容應隨時加以補充和修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