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學技術史

世界科學技術史

這是一本寫了十一年、出版後又雕琢修補十一年的科技通史,作者王鴻生。全書掃描了從石器到宇宙飛船的技術發展全景,評述了從阿基米德比爾·蓋茨、從亞里士多德愛因斯坦的古今哲人才俊,猶如一次科技文明的覽勝。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科學技術史
  • 作者:王鴻生 
  • ISBN:9787300095820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修訂版,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寫了十一年、出版後又雕琢修補十一年的科技通史。全書掃描了從石器到宇宙飛船的技術發展全景,評述了從阿基米德比爾·蓋茨、從亞里士多德愛因斯坦的古今哲人才俊,猶如一次科技文明的覽勝。高深的科技思想在書中表達得十分通俗,清晰的敘述脈絡蘊含豐富的人文關懷。在知識如海、書籍成山的時代,面對圖畫和影像對理論的衝擊,希望藉助錘鍊過的語言和樸素的文字,讓人類最重要的科技成果得到細心的關注,也讓本書成為讀者經常翻閱對話的無言朋友。

作者簡介

王鴻生,甘肅景泰人,先踐理工科邊界,再踏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視世界科學技術史為通天曉地之學,可增知人識事之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多年講“世界科學技術史”、“科學方法與學術創新”等課。主要著作:《世界科學技術史》、《中國歷史中的技術與科學》、《歷史的瀑布與峽谷》。

目錄

導言
第一篇 古代的科學技術
第一章 生存的技術和文明的起點
世界科學技術史
第二章 尼羅河畔的永恆
第三章 兩河流域的遺產
第四章 愛琴海岸的理性之光
第五章 羅馬帝國的技術和影響
第六章 古印度文明中的知識
第七章 古代中國的科學和文明
第八章 中世紀阿拉伯和歐洲的學術與的技術
第二篇 近代科學技術的進展
第九章 新時代的到來
第十章 理解天體和地上物體的運動
第十一章 探索生命的奧秘
第十二章 追究元素和物質變化
第十三章 測熱和發現熱力學定律
第十四章 研究電磁及其關係
第十五章 考察光現象
第十六章 工業時代的技術發展
第三篇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十七章 控幽索微的物理學革命
第十八章 元素可變和新化學理論
第十九章 追尋宇宙邊界的天文學
第二十章 勘探地球的演化和構造
第二十一章 詰問生命的本質
第二十二章 現代數字的本性和前沿
第二十三章 綜合性科學的出現
第二十四章 探索複雜性的非線性科學
第二十五章 套用性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第二十六章 現代主導技術的突破
附錄
後記

修訂版

圖書信息

書名:世界科學技術史(修訂版)
ISBN:730002200
作者:王鴻生編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22
頁數:535
出版日期:1996-5-1
版次:1
開本:大32
包裝:平

內容簡介

廣義的歷史是所有人的生活歷程。科學探索和技術創造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技術和科學的產生,才使人類的生活和其他動物的生活產生了質的區別。技術的歷史反映人類生存和發展狀況的變化軌跡;科學的歷史同人類精神、文化和世界觀的進步密切相關。因而,科學技術史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原始社會以來,古代世界相對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知識先後分別在北非的尼羅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地中海沿岸的希臘和羅馬地區、南亞的印度河和恆河流域、東亞的黃河和長江流域產生。公元7世紀在亞洲西部開始擴張的阿拉伯人也曾迅速掌握了古代世界的先進科學技術,溝通了歐亞大陸的西方和東方。在整個古代,技術發展的水平不高,科學也沒有達到系統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間還未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經濟、文化聯繫,但許多古代的科學技術成果,如陽曆和陰曆,節氣、月、星期和其他時間單位的劃分,恆星天區的劃分和名稱,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十進制位值記數法、印度-阿拉伯數字,輪車技術、槓桿技術、造紙術、印刷術等等,都已深深鑲入了整個人類文明大廈的基礎。從15世紀起,歐洲從中世紀進入近代,科學的發展逐步實現了革命性突破,並在20世紀成為一種具有世界性特色的全球文化。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天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日心說、行星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對太陽系的進一步認識、對銀河系的初步認識、射電天文學、對太陽發光發熱機理的解釋、關於恆星和太陽系乃至宇宙演化的假說等。在地學方面從考察岩石的成因開始,產生了大陸漂移、海底擴張的學說,直到建立了關於地殼結構的板塊構造理論。在力學方面從自由落體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開始,產生了理論力學、流體力學、材料力學等分支學科,並且還產生了給力學帶來革命的相對論力學。物理學方面探究了熱的本質,發現了熱力學的三個定律,研究了電磁現象,發現了電和磁相互轉化的關係,並探討了光的特性和本質。由於對熱輻射和光電效應的研究導致了量子說的產生,並最終建立了量子力學。另外,對電子和放射性的研究導致了原子核物理學乃至基本粒子物理學的產生。近代以來化學研究重建了元素的概念,認識了燃燒現象,並用原子-分子學說解釋了化學反應,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放射性衰變,有機化學和量子化學得到了發展和套用。生物學在個體研究方面從認識人體結構開始,發現了血液循環、細胞,進而探究了基因、染色體和生物大分子,認識了核酸的結構,發現了遺傳密碼,還實施了人類基因組計畫,並開始了對腦的研究;在群體研究方面確立了分類體系,提出了進化論,探討了生物進化的動力、模式和機制。另外,由於微生物的發現,誕生了微生物學。近代以來數學的主要成就是微積分、非歐幾何學、線性代數、機率論和運籌學,以及對數學基礎的新認識。另外,20世紀產生了材料、能源、環境等套用性科學以及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綜合性科學和非線性系統的理論科學。實際上,以上各門科學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描繪了人類眼裡和心中的自然圖景,它們的歷史發展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看法的改變和進步。現代科學在提出新概念、新理論的同時否定了許多舊理論,如天文學中的地心說、熱力學中的熱質說、化學中的燃素說和元素不變的觀念。現代科學在不斷推出新定律、新原理時又不斷重新界定著已有定律和原理的適用範圍,如相對論對牛頓力學的界定,耗散結構理論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界定,非線性力學對經典力學體系適用範圍的界定。這一發展過程似乎表明,科學探索既是一個不斷破譯自然之謎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現新的自然之謎的過程,解決問題常常就是提出問題,發現事實往往挑戰理論。這個探索的過程在增加我們關於自然的知識的同時,也揭示了科學與人自身的相對關係,肯定著人類在科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某些觀念,也否定著人類認識自然界終極真理的可能性。例如,由於人們對光本質認識的步步深入,導致今天無法用一個統一的理論來描述光現象。科學家在量子力學中追求精確測量時遇到了測不準原理,在核物理學中查找宇宙之磚時遇到了夸克禁閉,在宇宙學中尋往追遠時則碰到了因時空分割所致的不可企及的宇宙界限,還碰到了所謂難以直接探測到的黑洞、暗物質和反物質。在追求精確數量和體系嚴整的數學領域,人們一方面可以構造三維以上的思維不能想像的空間,一方面又遇到了揭示數學形式系統不完備性的哥德爾定理。這表明所有已知的領域還存在著未知因素,而發現未知就意味著科學前沿的推進。同時,在涉及人類本身的生命科學領域,科學的鋒芒逐步指向生命的本質,但我們目前也仍然無法用進化論、遺傳學、災變論和生物化學等理論完整描繪出神奇的生命演化過程。而且,人類基因組計畫的推進,又使科學理性逼近了其社會倫理和人文價值的邊界。總之,人類總是在創造各種特殊境況讓自然界傾訴它內心的秘密,但近現代科學的發展表明,大自然之“心”也是深不可測的,人類的科學是一個不斷地從多層次、多維度、多角度和多尺度洞察自然界完整全貌的過程,探索自然之謎的結果便是面對新的自然之謎,發現問題和找到答案有著同等重要的意義。正是由於科學發展過程中這種不斷探索自然之謎的境況,使人類的智慧受到了不斷的挑戰;也正是科學的這種始終面對新的自然之謎的特質,使科學的前沿成了人類理性和好奇心的無界邊疆。正因為如此,科學史的學習和研究也就成了一種具有挑戰性的求知活動。在技術史方面,18世紀30年代之後,首先在英國發生了以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革命,熱能通過蒸汽機被套用到機器工業之中。世紀以來,隨著以機器生產為標誌的工業革命浪潮先後在歐洲大陸、北美乃至全世界的擴展,世界性的貿易市場、鐵路和輪船航運逐漸打破了世界各地區之間在經濟、技術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對隔絕狀況,電力作為一種嶄新的二次能源被廣泛套用到工業之中,有線電和無線電通信技術出現了,內燃機車得到了普遍使用,化學知識被有效地套用於工業生產。20世紀以來,航空技術、火箭和航天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雷達、電視、衛星和其他通信技術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電子計算機及其國際網際網路技術正在改變著人類智力勞動和相互交往的方式;核技術在發電尤其是在軍事方面的套用,使人類不得不重新認識戰爭與和平;克隆技術則直接褻瀆了生命的神聖與獨特;另外,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通過人類的活動也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明顯的破壞性改變……總的看來,近代以來進步著的技術已經全面改變並將繼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而且,創造技術的人類本身似乎並不能完全確定進步著的技術最終會將世界引向何方。儘管如此,任何人也都會承認,從歷史的角度整體上了解技術的發展,對於了解和理解我們這個時代生活的某些方面肯定會有助益。況且,從科學的角度而言,了解過去也是人類追問自然和社會奧秘的一個重要方面。

目錄

導言
第一篇 古代的科學技術
世界科學技術史
第一章 生存的技術和文明的起點
直立行走的猿
天然石塊和木棒
打制石器
用火和取火
捕魚和狩獵
弓箭的發明
農業和畜牧業
陶器和銅器
產業的發展
社會組織的變革
語言、圖畫和文字
知識的起源
原始宗教和科學
第二章 尼羅河畔的永恆
埃及的地理和歷史
古埃及的神、祭司和知識
解剖和醫學
尼羅河的贈禮
不平衡的技術槓桿
衰亡與不朽
第三章 兩河流域的遺產
西亞的新月形地帶
多變的歷史風雲
蘇美爾人的最初創造
古巴比倫和使用鐵的西臺
金戈鐵馬的亞述
新巴比倫的建築和天文學
波斯帝國的成就
西方文字的淵源
第四章 愛琴海岸的理性之光
希臘和希臘人
技術和海外活動
萬物的本原和運動的原因
理性的科學
對人的思考
希臘歷史的轉折點
希臘化時代的科學群星
第五章 羅馬帝國的技術和影響
義大利半島和羅馬人
技術特色
希臘科學的餘輝
羅馬的歷史影響
第六章 古印度文明中的知識
印度河和印度
哈拉巴文化
吠陀時代的知識
佛教誕生的年代
孔雀帝國和重新分裂時期
貴霜帝國時期
笈多王朝和戒日王朝時期
伊斯蘭勢力進入印度時期
德里素丹和莫臥兒帝國時期
古代印度科學技術徘徊不前的原因
第七章 古代中國的科學和發明
地理位置
炎黃時代
青銅文明
春秋戰國時期
秦漢時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五代
宋遼金夏時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第八章 中世紀阿拉伯和歐洲的學術與技術
阿拉伯的歷史概況
阿拉伯人對待學術的態度
阿拉伯人對科學技術的特殊貢獻
中世紀的歐洲
教會的作用
東西方的接觸
技術的進步和學術的復甦
第二篇 近代科學技術的進展
第九章 新時代的到來
城市和資本主義生產
發現地球
人的覺醒
信仰里的衝突
第十章 理解天體和地上物體的運動
重新安排宇宙
克卜勒定律
伽利略的研究
牛頓的綜合
太陽系演化的星雲學說
波德—提丟斯定律
赫歇耳對銀河的研究
海王星的發現
運動進入數學
力學的發展
第十一章 探索生命的奧秘
對人體結構的研究
血液循環的發現
從細胞的發現到細胞學說
微生物的發現和研究
對生物的系統分類
生物進化論
第十二章 追究元素和物質變化
從鍊金術到冶金化學和製藥化學
波義耳和近代化學
燃燒的本質
原子—分子學說
元素周期律
有機化學
第十三章 測熱和發現熱力學定律
測熱
比熱的概念
機械能轉化成熱
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的發現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發現
分子運動學說
第十四章 研究電磁及其關係
對磁的研究
對靜電的研究
電流的發現
電動力學的誕生
第十五章 考察光現象
對摺射、反射、繞射、干涉的研究
波動說與微粒說
波動說的勝利
測定光速
紅外線、紫外線和夫琅合費暗線
都卜勒效應
尋找“以太”
第十六章 工業時代的技術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技術著作
蒸汽機的早期發展
紡織機器的革命
蒸汽機的完善
機器製造機器
印刷的機械化
交通工具的發展
熱機的發展及其影響
與化學有關的工業
電在工業中的套用
電在通信和生活中的套用
光化學照相術
第三篇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十七章 探幽索微的物理學革命
電子的發現
X射線的發現
放射性的發現
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和量子假說
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
原子的結構
德布羅意波
量子力學的建立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
原子核物理學的進展及其後果
基本粒子物理學的進展
尋找反物質
第十八章 元素可變和新化學理論
對元素周期律的新認識
無機化學的進展?
有機化學的進展
第十九章 追尋宇宙邊界的天文學
天文觀測手段的進步
射電天文學
宇宙的廣度
對太陽能量的解釋
恆星的生命周期
宇宙演化的理論
尋找暗物質
第二十章 勘探地球的演化和構造
近代研究的問題和觀點
地質年代研究
大陸漂移說和地幔對流說
海洋地質學和海底擴張說
古地磁學和地震學
板塊構造理論
第二十一章 詰問生命的本質
孟德爾的發現
基因及其與遺傳物質的關係
蛋白質和核酸的作用
分子生物學的產生
人類基因組計畫
生命物質的合成和生命起源
進化理論的發展
神經生理學和腦科學的進展
第二十二章 現代數學的本性和前沿
分析數學的進展
非歐幾何學與幾何學的基礎
從羅素悖論到哥德爾定理
代數學的進展
希爾伯特問題
套用數學的發展
第二十三章 綜合性科學的出現
資訊理論
控制論
系統論
第二十四章 探索複雜性的非線性科學
自然科學探索中的簡單性和複雜性
耗散結構理論
協同學
超循環論
突變論
渾沌學和非線性問題
大自然的幾何學?
第二十五章 套用性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導體、半導體和超導體的研究
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
能源的開發利用
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
現代醫學的進展
克隆技術的影響
建築技術
環境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十六章 現代主導技術的突破
電影和電視
電子元件和電路
通信和雷達
陸上車輛
水中船隻
飛行器
航天技術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和套用
國際網際網路的出現
雷射技術和光通信
現代武器的發展
走進21世紀的大國科技競爭
附錄?
Ⅰ.學習思考題
Ⅱ.20世紀尚未找到答案的20個科學問題
Ⅲ.21世紀的重大科技進展
Ⅳ.主要參考文獻
Ⅴ.部分重要人物表
Ⅵ.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及醫學獎金獲得者(1901—2000)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