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字

筆劃:共五劃 五筆碼:eg(其中的e是"月",而g是"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且字
  • 注音:qiě/jū
  • 筆劃:共五劃
  • 五筆碼:eg
簡介,基本信息,示列,相關成語,組詞,

簡介

【注音】:qiě/jū
qiě ㄑㄧㄝˇ
◎ 尚,還,表示進一層:既高~大。尚~。況~。
◎ 表示暫時:苟~偷安。姑~。
◎ 表示將要、將近:城~拔矣。年~九十。
◎ 一面這樣,一面那樣:~走~說。
◎ 表示經久:這雙鞋~穿呢!
◎ 文言發語詞,用在句首,與“夫”相似:~說。
◎ 姓。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1. 尚,還,表示進一層:既高~大。尚~。況~。
2. 表示暫時:苟~偷安。姑~。
3. 表示將要、將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這樣,一面那樣:~走~說。
5. 表示經久:這雙鞋~穿呢!
6. 文言發語詞,用在句首,與“夫”相似:~說。
7. 姓。
釋義
1、古代男子行冠禮後,據本名涵義另立別名稱“字”。周制,二十歲後﹑五十歲前但稱某甫,謂之“且字”。五十歲後則依排行稱某伯某仲等。
2、在古文中有“將近,接近”之意
3、最早來源於原始人的生殖崇拜。

示列

《惲毓鼎澄齋日記》之《味腴室讀書日記》光緒十二年丙戌(1886年)十二月十二日條:
看《經韻樓集》卷二《且字考》一篇,至為精密,可以正諸刻本之誤,可以析自來說禮家之疑。愚按且字之見於《儀禮》注者凡四,《禮記》注者四,《公羊傳》注者三,今照段氏所引備錄之,以資考據。《鄉飲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注云:“某者,眾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別之,又同則以且字別之。”《少牢饋食禮》“皇祖伯某”注云:“伯某,且字也。”《士喪禮》“父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士虞禮》“適爾皇祖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檀弓》“烏呼哀哉尼甫”注云:“因且字以為之謚。”《雜記》“陽童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曲禮》“有天王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坊記》“其死曰孟子卒”注云:“孟子,蓋其且字。”《公羊》宣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注云:“札者,冠且字也。”定四年“劉卷卒”注云:“劉卷氏采,不名且字。”桓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注云:“宰渠伯糾,天子下大夫,系官(宰)氏(渠)且字(糾)稱伯者,(伯)上敬老也。”(以上隨手摘入,無次序)。愚又按古者有姓、氏、族、字、且字、謚之分,今以孔子一人證之:子為姓(孔子出於商,姓子),孔為氏(宋大夫孔父以字為謚,後人因以為氏,孫以王父字為氏,故孔子氏孔),即為族(鄭君曰族者氏之別名),尼為且字(段按:《說文》:且,薦也。凡承籍於下曰且。凡冠而字只一字耳。必五十而後以伯仲,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言伯某仲某是稱其字,單言某甫,是稱其且字),加仲稱仲尼為字。魯哀公因以尼為孔子謚(孔子謚尼,故漢封孔子後為褒成侯,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君。愚按使尼不為謚,則漢稱宣尼加謚於且字之上,不成文法)。以字為謚,見於《左傳》隱七年、《穀梁》桓二年(本作“孔父字謚也”,今本孔下衍一字,不可通)。

相關成語

組詞

而且、尚且、並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