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種女孩

不是那種女孩

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她是靠外形出眾博出位的嗎?

在星二代、富二代雲集的地方,她是靠人際圈子捧紅的嗎?

在性交易盛行、利益互換的時代,她是靠潛規則殺出重圍的嗎?

不!不!不!你們都錯了!

她不是那種女孩!

莉娜·杜漢姆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坦白和毫無保留的誠實,講述自己如何成功地穿越危機四伏的女性世界,從戀愛,到友情,到自愛,再到職業發展;如實講述從與不羈男人的感情和沒有前途、沒有目標的工作,到擁有真愛和成功的事業……她坦露真實的內心世界,帶領你開啟了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你會笑、會顫抖、會嘆息著說“我也一樣”。

基本介紹

  • 書名:不是那種女孩 
  • 作者:[美]莉娜•杜漢姆(Lena Dunham)
  • 原版名稱:Not That Kind of Girl
  • 譯者:王思寧
  • ISBN:978-7-5455-1464-3
  • 類別:女性-成功心理-通俗讀物
  • 頁數:288
  • 定價:39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莉娜·杜漢姆(LenaDunham),導演作品,編輯推薦,目錄,前言/序言/後記,

作者簡介

莉娜·杜漢姆(LenaDunham)

極受讚譽的HBO電視劇《都市女孩》(另譯《衰姐們》)的的執行製片人、編劇、導演及主演。她因在《都市女孩》中的出色表現獲得過八項艾美獎提名,贏得過兩項金球獎,包括最佳女演員獎。她是史上第一個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喜劇導演獎的女性。她也曾編劇、導演過兩部長篇電影(包括2010年的《微型家具》),她還經常在《紐約客》雜誌發表文章。目前,她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生活和工作。

導演作品

都市女孩 第一季 Girls Season 1(2012)
這部由賈德·阿帕圖(Judd Apatow)製片,莉娜·杜漢姆(Lena Dunham)自編自導自演的HBO新劇講述四個住在紐約的年輕女孩的故事,她們的工作,愛情,夢想和生活...23分鐘一集的輕喜劇猶如“新生代版”的《欲望都市》。
都市女孩 第二季 Girls Season 2(2013)
都市女孩 第三季 Girls Season 3(2014)
都市女孩 第四季 Girls Season 4(2015)

編輯推薦

★美國亞馬遜暢銷傳記第1名! 
★獲評《紐約時報》《環球郵報》《圖書館雜誌》年度好書NO.1! 
★美國蘭登書屋以350萬美元天價買下著作權,杜漢姆魅力,狂掃全球!
★紐約女孩人手一本,全球熱銷,狂賣23國,譯成21種語言!
★“全球當代年輕人的代言人”、豆瓣受關注度極高的爆紅美劇《都市女孩》執行製片人、編劇、導演及主演親筆寫就的個人傳奇!
★美國超勵志金球獎影后的人生詮釋:女性、夢想及向前一步的勇氣!
★莉娜·杜漢姆始終遵從內心,張揚自我,每一句話都能撩撥你的神經!
★眾多媒體及名人大力推薦:
◎杜漢姆的書是當今流行的事物中少數名副其實的東西。通過HBO的電視劇《都市女孩》了解到她的智慧和怪異的讀者們,會發現同樣的元素頻繁出現在這些散文中……其中有不少令人捧腹的片段——我在擁擠的捷運上讀她童年的故事,忍不住大笑了起來——整本書都帶著真誠,而且非常真 實。——《紐約郵報》
◎講述你自己犯過的錯,讓人們看它的可笑之處,這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你則處於掌控地位。杜漢姆了解這種能量,而且對它駕馭自如。——《華盛頓郵報》
◎我們在其中得到安慰,我們被它的魅力所折服,讀過它之後,我們對這個世界多了幾分掌控力。——美國國家公共電台
◎感人,時而深奧,帶著深刻的幽默……杜漢姆是將絕望與幽默混合的行家。——《出版人周刊》
◎很少有女性能因為做真實的自己——微妙的、不完美的自己而出名。當人們坦誠時,不是在自嘲,就是在講勵志。杜漢姆並不像那樣感到抱歉——她只是講她的故事,好像她的故事真的會有趣。《不是那種女孩》非常搞笑,富有藝術感,而且私密到令人驚愕,我讀的時候因為太有同感而激動得顫抖。——米蘭達·裘萊(才女編劇、導演、演員)

目錄

PART1身體
如何保持減掉五公斤後的體重
裸露鏡頭,以及與公眾分享自己的身體
我從母親那裡學來的15個道理
我的包里有什麼
誰動了我的器官
PART2友誼
我曾經差點成了“女同”,後來我吐了
最精彩的部分
我學到的13句不該對朋友說的話
我的妹妹格雷絲
我愛紐約的10個原因
PART3愛戀
與處女身份說再見
無性的床伴:一個極好的主意
我調情時說的14句不該說的話
伊戈爾:我的男網友
講出顧慮:我發過的最爛的電郵(含腳註)
女孩兒與混蛋們
巴里
墜入愛河
PART4工作
這會有意思?在學校就該好好學
小皮手套:浪費時間的樂趣
我從父親那裡學到的17個道理
我如果再瘋狂一點,再憤怒一點,再勇敢一點,就會發出這些郵件
我終於做到了,我也是成熟女人了
PART5前景
我與心理診療
關於生與死的一些想法
我在健康方面的10個擔憂
來自蕨樹林灣女生夏令營的問候
我的遺憾
針對九歲女孩的出走指導
針對二十歲女孩的出走指導

前言/序言/後記

我二十歲,我恨自己。我恨自己的頭髮、臉,還有微鼓的腹部。我恨我說話的聲音,總是帶著顫音。我恨我寫出的詩,總是多愁善感。我恨我父母對我說話的方式,音調總是比跟我妹妹說話時要高一些,就好像我是個叛逃的政府工作人員,要是給我壓力太大,我就會炸死那些被我綁在地下室里的人質。
我把這些恨藏在心裡,卻處處都想發起挑釁。我把頭髮染成鮮艷的黃色,剪成胭脂魚髮型,這造型跟現今的時尚潮流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從八十年代年輕媽媽們的照片中得到的靈感。我穿著霓虹色的緊身衣,把身上所有的缺陷展露無遺。我母親曾跟我大吵一架,因為我去梵蒂岡時,穿著香蕉圖案的露臍上衣和粉色緊身褲,所有去朝拜的遊客都瞪大了眼睛看我,然後扭過頭去。
我住的宿舍里,不久前還住著低收入的老年市民,我不想去想他們現在人在哪裡。我的室友搬去了紐約,去研究“農田到餐桌”式烹飪和女同性戀文化了,所以現在我一個人住在一樓的一間宿舍里。本來我還挺滿意的,直到有一天,一個女橄欖球運動員把宿舍的門從門框上拽了下來,闖進我的宿舍,想教訓她拈花惹草的男朋友。
我買了錄影機和一對毛衣針,多數晚上都窩在沙發上,給我喜歡的一個男孩織著不成樣子的圍巾,而他已因為精神崩潰輟了學。我拍過兩個小電影,我父親對它們的評價都是“有意思,但沒意義”。
在寫作方面,許久沒有進展,我開始翻譯連我自己都不懂的語言的詩歌,這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鍛鍊方式,希望這可以給我靈感,同時能改一改我執拗的脾氣,把腦海中不請自來的想法梳理清楚——我很醜陋。等到二十九歲,我肯定就住進了精神病醫院。我一輩子會一事無成。
你要是在派對上見到我,估計不會知道這些。我在人群中玩兒得毫無節制,穿著從二手商店買來的長裙,戴著假指甲,打扮得誇張耀眼。我努力驅散眼裡的睡意,因為每晚我都會吞下350毫克的處方藥。我跳舞跳得最賣力,講笑話的時候也是自己笑得最厲害,隨口說出的話總會提到自己身體的某個器官,隨意得像是在提一輛車,或是一個抽屜。我去年得了單核細胞增多症,一直沒有痊癒。有時候,我頸部的淋巴腺會腫起來,腫成高爾夫球那么大,像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美國電影《弗蘭肯斯坦》中的人物)身上凸出的螺絲釘一樣。
我有朋友,只是我對這些女孩的愛好(烘焙、插花、組織社區活動等)都不感興趣。我為此感到愧疚,因為我跟她們在一起時,總感覺不自在,事實徹底證明,我很沒用。我會笑,會同意她們的觀點,會找理由提前回家。有個想法一直縈繞在我心頭,我真正的朋友們在等著我,在大學之外等著我。她們是一群特別的女人,她們的野心同她們過去犯過的錯一樣無法無天,她們把頭髮扎得高高的,誇張得如同凡爾賽宮修剪過的灌木。
但是我讀高中的時候真是這么想的,我很確信我的同伴們在別處,很確信她們一看到我就能認出我。她們會很喜歡我,這樣我喜不喜歡自己就無所謂了。她們會看到我的優點,這樣我也就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了。
每到周六,我就會跟朋友們擠進不知是誰的老舊沃爾沃,一起去二手商店。我們在那裡買寫著別人生活故事的小玩意兒,我們還期待讓自己買到更好的衣服。我們都想打扮得像我們小時候看的喜劇里的角色,那些我們童年時崇拜過的少女。那裡的褲子我從來都穿不上,除非是從孕婦裝區域裡翻出來的,所以我基本只買大麻袋般的裙子和《考斯比一家》里女主人公穿的那種毛衣。
有時候,我會買到很牛的東西,比如帶著咖啡污漬的誘惑蜜桃色套裝,為瘸子專門定製的靴子。但有時候我的戰利品就比較少,因為平常那些雜牌印花布鞋和破了口的睡裙都被搶光了。碰到這樣的日子,我就在賣書的區域晃蕩,人們把離婚指導、手工教程之類的東西都往這裡扔,有時候還會有塗鴉筆記、家庭相冊。
我掃視著落滿灰塵的書架,它看起來就像一個不幸福,甚至完全是文盲的家庭里的書架。我忽視掉《快速致富攻略》,在MissPiggy的自傳前短暫地停了一下,又打量了打量一本叫作《姐妹:愛的饋贈》的書。但是當我看到一本邊緣太過焦黃,幾乎成了綠色的平裝書時,我停了下來。它是海倫·格利·布朗(海倫·格利·布朗,《Cosmopolitan》雜誌前主編,電視劇《欲望都市》《凱莉日記》女主角凱莉·布雷蕭的原型,崇尚單身、性自由與時尚)的《擁有一切》,封面上是她本人的照片。她倚在整潔的書桌上,穿著那種加墊肩的蓬蓬套裝——如果我穿這種衣服,完全會被當作玩笑——身上滿是珍珠,一臉洞察一切的笑容。
我花了六十五美分把這本書買了下來。上了車,我把它當作無關緊要的玩笑講給朋友們聽,當作我書架上收藏的花里胡哨的小玩意兒,就如同希爾斯百貨賣的照片中別人家孩子的寫真。這是我們的愛好,欣賞有意義的小物件,展示它們,它們也作為證物提醒著我們那些永遠不可能屬於自己的人生。但是我知道我會細細品讀這本書,回到家,我直接在床上躺下,躲在碎布頭拼起的被子下面瑟瑟發抖。窗外的停車場裡,一場俄亥俄州常見的暴風雪下得正起勁。
書是1982年出版的,封面的背面用原子筆寫著一句題詞,“送給貝蒂!愛你的瑪格麗特,你的節食減肥夥伴”,這讓我很感動。想到這本書在很久以前的一個減肥互助小組裡從一個女人手中傳給另一個女人,我在腦海里給她的訊息續了一段,“貝蒂,我們可以做到,我們正在成功。讓這本書帶你觀賞漫天繁星,帶你超越整個世界。”
之後的一周里,我每天下了課就跑回家去讀海倫的教導。我被她在書中寫下的內容所折服。她用傻瓜式的詳細描述分享了她所受的各種侮辱,以及偶爾出現的勝利,她解釋道:“你也一樣可以享受愛、成功、性、金錢,即使一開始時你一無所有。”
應該說一句,她的大部分建議都前衛到瘋狂。她鼓勵讀者每天攝入少於一千卡路里的熱量(節食沒錯……但吃飽是堅決不行的。你減肥的時候必須要時刻保持輕微的不適和飢餓感,不然可能就永遠減不了肥),如果可能的話,不要生孩子。海倫在這個問題上容忍不了他人的不同意見,“疲憊、棘手的問題、經痛——一切原因都不能當作你不減肥的藉口。”
但她還是有些合情合理的建議,“去機場一定要提前十五分鐘,超出你時間允許的十五分鐘。這樣你的心臟才能避免衰竭的厄運。”還有,“如果你有嚴重的私人生活問題,那我建議你去寺廟尋求建議和支持。我無法想像,如果不去寺廟,你該怎樣撫慰自己受傷的內心,正如我無法想像一個人的喉嚨噴著血還走在大街上……”但是她開誠布公的智慧卻與一些奇葩的內容占據了差不多的版面,於是這份智慧的力量便被削減了幾分,比如這樣的話,“對我來說,在自己單身的時候完全避開已婚男人,就如同躺在蒂華納(蒂華納,墨西哥著名賭城,臨近美國南加州)的醫院裡血流如注,卻拒絕急救,只因為你想享受邊界那邊乾淨整潔的美國醫院的服務,雖然感覺遙不可及。”
《擁有一切》分幾個章節,每一章都是一段奇特的旅程,帶你了解一項神聖不容置疑的女權主義內容,比如節食、性,還有錯綜複雜的婚姻。即使她的理論過於瘋狂,與我成長中顯而易見的女權主義教育毫不相容,但我還是欣賞海倫分享她自己尷尬、長滿青春痘的過去,只為了說,“看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幸福和滿足。”在此過程中,她也暴露出了自己獨有的病態(我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她大吃特吃果仁蜜餅的畫面),但是也許我小看了她,也許那是她的才華。
我發現海倫的書時,還不知道她在作家社會中的地位,不知道她被那些今後會引導我的女人們——比如格洛麗亞斯坦能(格洛麗亞·斯坦能,《內在革命》的作者,美國女權主義代表人物)和諾拉·伊弗朗(諾拉·伊弗朗,美國《當哈利碰上莎莉》《西雅圖未眠》等知名浪漫喜劇電影的編劇和導演)——是怎樣寫過關於她的文章,怎樣評價過她的事跡。我不知道女權運動和色情內容限制都是因她而生,不知道她仍然在世(海倫·格利·布朗於2012年逝世,享年九十歲),已經年近九十,仍在向受壓迫者傳遞著她那份獨特的瀟灑、無人察覺的幫助。我只知道她繪出了一幅生活的圖景,畫面因為她曾經是不美、不特別、不成熟的醜小鴨而更加豐富精彩。她相信,最終醜小鴨們才是會贏得遊戲的女人,她們經受過被忽視、缺少愛的苦痛,卻存活了下來,講述這些故事。她的視角相當自私,但我當時卻急切地需要它。也許,就像海倫鼓吹的那樣,女人的強勢、自信,甚至還有性感,也許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取得的。
對我來說,一個人敢於說自己的故事值得被講出來,尤其是這個人是個女人時,這便是最有勇氣的舉動。儘管我們很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世上卻依然有很多力量想要告訴我們,我們的顧慮微不足道,我們的觀點無須道出,我們缺乏莊嚴肅穆的感覺,所以我們的故事沒有意義。女人寫下的東西不過是虛榮的習作,而我們應該感激這個嶄新的世界,女人們,該坐下,該閉嘴。
我想講述我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必須講出這些故事,不然我會瘋掉。我要講我如何在早上醒來看到自己發育後的身體,感到噁心和恐懼;我要講我實習時被人摸過臀部,不得不在一次五十歲男人們開的會議上為自己質證,哭得鼻子通紅還要去參加需要穿禮服出席的宴會;我要講我如何允許男人們用我深知不該的方式對待我;我要講我母親、我祖母的故事;講我愛過的第一個男生,原來是半個同性戀,而我喜歡過的第一個女孩後來成了我的敵人。要是我能用我的所學幫助你熬過無聊且收入微薄的工作,那我的每一次出糗就都值得了。我已經預料到,我未來會為今天的自己以為能給你任何東西而感到羞愧,但是我也能預料到,在未來,當你因為我的話而放棄嘗試昂貴的減肥果汁的時候,當你的約會對象突然退縮,你因為我的話而不以為那是自己的錯的時候,我就會很自豪。我不是性愛專家,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營養學家。我不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也不是成功的連鎖針織廠創辦者,但我是一個極想擁有一切的女孩,接下來的文字是我從掙扎的生活一線傳來的滿載希冀的訊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