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問希區柯克的,就問拉康吧

不敢問希區柯克的,就問拉康吧

《不敢問希區柯克的,就問拉康吧》是2007年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斯洛維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基本介紹

  • 書名:不敢問希區柯克的,就問拉康吧
  • 作者:(斯洛維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 ISBN:9787208065956
  • 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1日(第1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斯洛維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譯者:穆青
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Zizek),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社會學和哲學高級研究員,拉康傳統最重要的繼承人,他長期致力於溝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將精神分析、主體性、意識形態和大眾文化熔於一爐,形成了極為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政治立場,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為耀眼的國際學術明星之一,被一些學者稱為黑格爾式的思想家。他曾任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許多知名高等院校的訪問教授、活躍於各種哲學、精神分析和文化批評國際學術討論會,所到之處兒乎都引起廣泛的注意。詹姆遜說他“發出了一種不平常的聲音,我們將在今後數年內反覆聆聽”。伊格爾頓評價他是歐洲近十年來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內容簡介

《不敢問希區柯克的,就問拉康吧》就是作者對拉康理論和希區柯克電影的雙重研究互證,從立意到編纂結構都頗有後現代風格,既具有理論的洞察力和前沿性,又不枯燥,從閱讀角度講,還可以算一部可讀性和趣味性均有的作品。一位思想的巨人遇到一位電影的巨人,一本高級的劇作和導演的教材。齊澤克是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的教授,是近年來國際上非常活躍的學者,他因為對拉康理論的精深闡釋、準確使用而知名,同時,他對大眾文化現象也很有研究,尤其是對希區柯克的電影也有著深入的研究

媒體評論

齊澤克:與希區柯克和拉康的邂逅
希區柯克的電影一直屬於流行文化中的恆星,從20世紀橫亘進入21世紀,我依然完全相信他的魅力。記得在2006年底,我依舊在課堂上拿出他的《美人計》作為一個教科書式的案例和學生一起深入討論。希區柯克的電影從上世紀60年代起也正式被引入藝術領域和深奧的理論領域,一方面成為“作者論”立場上的有性格魅力的作者,一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生產中精神分析的最佳分析對象之一。
當今,西方最紅的理論家之一斯拉沃熱。齊澤克於1992年主編了一本關於希區柯克的文集,書名如果繁瑣地直接翻譯過來就是《你一直渴望知道的一切關於拉康的事情(但是不敢去詢問希區柯克的)》,現在有了中譯本,叫做《不敢問希區柯克的,就問拉康吧》。齊澤克在這幾年被引入中國知識界之後,我完全徹底地屈從於他的思辨和雄辯。我的抵抗能力徹底被擊毀大約來自三個層面:一個齊澤克擁有了西方哲學和思想史系統的雄厚底子;二來他使用拉康的理論,將拉康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理論的思辨性引入對各種社會事件和文化生產的分析中,痛快而且犀利;第三是一個也許更為重要的理由,他是來自前南斯拉夫國家的學者,他在長期的馬克思學術系統里成長。
現在,一場精彩絕倫的相遇展開了,一位思想的巨人遇到一位電影的巨人,這種相遇不僅是學術的興趣,因為齊澤克本人對希區柯克的電影就給予相當高的評價。他在參與英國權威電影雜誌《視與聽》的有史以來十佳電影和導演的評選中,就展現了對希區柯克的毫不掩飾的偏愛。齊澤克在這本書的“導言”中做了極其清晰的提示,希區柯克的電影的主體性類型的主要三個階段和資本主義的三個發展階段(自由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式國家資本主義、“後工業”晚期資本主義)的主體性形式相一致。可見,因為我們對自身狀況的發問,我們來到了希區柯克電影的銀幕前。
齊澤克將希區柯克的創作分為五個時期,略其首尾,中間三個階段乃是主要階段,這三個階段正如上述對應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和文化邏輯的三個階段。第一個以《三十九級台階》到《貴婦失蹤案》為分期的“現實主義”的希區柯克,它對應著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帶有浪漫主義時代的不斷宣告性的複製狀況,齊澤克一言點破,這種對情侶/婚姻的描述其實直接來自莫扎特的《魔笛》的源頭。第二個階段,以《蝴蝶夢》到《摩羯星下》為分期的“現代主義”的希區柯克,它對應作為敘事對象的女性,聽由父親形象的詢喚而主體衰落,“自我”成為一個“他律”者。第三個階段,以《火車上的陌生人》到《鳥》為分期的“後現代主義”的希區柯克,對應著高度寓言性敘事中的、消費社會中的“自我”的破碎。
一言以蔽之,這本書不是“希區柯克密碼”,當然它本身不拒絕你這樣的閱讀衝動和閱讀策略,這本書最功利之處甚至是一本高級的劇作和導演的教材,只要你真讀明白了就會有這種實務能力的功力倍增效果。但是,我強調的是上述的閱讀策略都不是這本書的最本質啟發,這本書對於中國當代知識生產帶有深情之處,肯定在於提示我們在進入思想資源的同時,也進入日常文化生產的事實,將一個知識分子的問題意識和社會責任進行高度融合。
面對希區柯克這個“怪物”,我們只能被他征服,或者被他輕蔑,或者在最根本上我們無法對“自我”進行發問。問拉康也罷,問希區柯克也罷,一個根本的究竟不正在於我們無法徹底地不捫心自問。
文:杜慶春 《新京報》

目錄

導言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或形式及其歷史性調停
第一部分 普遍性:主題
希區柯克式懸疑
希區柯克的客體
《西北偏北》的空間體系
死亡的絕佳地點:希區柯克電影中的戲劇
盲點,或洞察與盲視
第二部分 特殊性:影片
希區柯克或徵兆合成人
知識太多的觀眾
命運的密碼
沒有安息的父親
《美人計》
第四邊
位於自己視網膜後面的人
皮囊與稻草
正確的男人與錯誤的女人
不可能的化身
第三部分 個體性:希區柯克的世界
“在他咄咄逼人的凝視中我看到了我的毀滅”
《伸冤記》錯在何處?
希區柯克式寓言
從認同到小對形
《驚魂記》的莫比烏斯帶
逆轉的阿里斯托芬
“凝視對眼睛的勝利”
敘事封閉性與其漩渦
原質的凝視
“主體性空乏”
互動主體性的崩潰
術語、關鍵字
人物、影片、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