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失去,不負相遇

不懼失去,不負相遇

《不懼失去,不負相遇》是一本2023年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凱瑟琳·舒爾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懼失去,不負相遇
  • 作者:凱瑟琳·舒爾茨
  • 譯者:呂顏婉倩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 頁數:240 頁
  • ISBN:9787521755305
  • 原作品:lost found
  • 定價:59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剛經歷愛情的狂喜,父親突然因病離世。作者舒爾茨感到迷失方向、焦慮不安,她逃避工作、逃避書籍、逃避時間、逃避快樂、逃避現實。
與大多數人一樣,她沉湎悲傷而不能自拔,於是開始從詩歌中尋找慰藉,進而延伸到對人生得與失的探索。最終她平靜地接受了現實:人生總是事與願違——你時而崩潰,時而復原;時而忙碌,時而無聊;時而可怕,時而荒誕;時而滑稽,時而振奮。我們不可能擺脫這種不斷融合的感覺。
舒爾茨在業內享有“當今時代最偉大作家之一”的美譽,她曾在《紐約客》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太平洋西北地區即將發生的大地震的文章,並憑此獲得了2016 年的普利茲特稿寫作獎,開了普利茲獎頒給雜誌媒體的先河。
在這本書中,舒爾茨用她廣博的知識和好奇心,遊走於哲理與親密關係之間,將一個關於愛情和死亡的故事,轉變成對偶然與命運、悲傷與幸福的探索。她優雅的筆觸直抵人心深處最微妙的真相,讀罷令人豁然開朗。
這是一本溫暖治癒、理性十足的人生哲思錄。它不是簡單的情感宣洩,而是站在歷史、詩歌、文學、心理學等不同學科的角度,用好奇心和洞察力理性對待人生得失。對正處於悲傷、憂慮中的人來說,這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圖書目錄

一、失去
1. 我“失去”了父親
與其他間接談論死亡的方式不同,”失去“這個說法看起來既不遮遮掩掩,也不空空蕩蕩。它直白、哀婉、孤獨,恰似悲涼的底色。
2. 丟失的物件
生命複雜、心智有限。我們之所以丟三落四,是因為你我皆凡人、因為金無足赤、也因為我們有物可失。
3. 在失去中建立心理平衡
世界如此龐大、複雜且神秘,以致再大的東西都有可能丟失——反之,再小的地方也能讓你迷失。
4. 從猶太難民到劫後餘生
父親出身於一個籠罩在失去陰影下的家庭、文化,或者歷史時刻中:喪失知識和身份,失去金錢、資源和選擇,國破家亡、流離失所。
5. 最艱難的失去 & 微不足道的失去
災難發生後,對微不足道和真正重要事物的強烈認知變成了為數不多不僅完好無損、而且還會被增強的東西之一,就好像災難對道德和情感做出了全新的、清晰的定義。
6. 失物谷
失物谷的全部魅力在於憂鬱。心愛之物被流放到那裡,我們自己也被它驅逐。
7. 看待疾病與衰老
我討厭看到父親的衰弱和痛苦,並且擔心,眼前的一切只是終結的肇始。事實就是,只有死亡才能讓父親從痛苦中解脫,而這一刻終將到來。
8. 陪伴父親的最後幾周
一天下午,我們沒有繼續試圖拖住死神的腳步,而是把門打開,心平氣和地等待它的降臨。父親不在了,我感覺既沉重又空虛,就像一個空空如也的保險柜。
9. 我不知所措
迷失方向、焦慮不安、受傷生病——我發現自己不知該何去何從。連續幾周,我艱難度日,在現實和想像的悲傷浪潮中翻滾。
10. 出門尋找父親
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從父親去世後我就再也感應不到他的存在。我花了那么長時間去尋找,卻從未發現他的絲毫蹤跡。
11. 悲傷反覆無常
也許一路走來,我的其他感受——焦慮、疲憊、易怒、乏力——只是次生現象,它們由被掩蓋的悲傷引起,卻更容易被人們獲得。
12. 悲傷褪去後
失去所愛之人是一種讓人難以承受的體驗。你告訴別人自己還能扛得住,謝謝關心,然而表面上安然無事的你內心卻在滴血。
13. 來不及
無論你的所愛之人何時離世,總有一連串的“來不及”。我們哀悼的當然不是過去;而是未來。
二、遇見
1. 發現隕石: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雙手捧著的物體光滑冰冷、異常沉重,在尋常的泥土中顯得格格不入。它與其墜落的無垠宇宙同樣令人激動——他找到它了。
2. 幸運感
”遇見“總是以兩種形式出現。第一種是”復得“:我們可以找回之前失去的東西。第二種是”發現“:我們可以發現過去從未見過的東西。
3. 隕石的來源
大約每兩萬年就有一顆隕石降落在地球上。隕石墜落時,如果你碰巧就在附近,完全可以馬上把它撿起來,不用擔心被灼傷。
4. 兩種發現:搜尋和碰運氣
驚詫、感恩、好奇、敬畏:我們從偶然發現中獲得的感覺,與受整個宇宙啟發產生的感覺是一樣的。因為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不曾索求、本不該擁有的美好事物。
5. 刻意搜尋:有意識的尋找
吸引我們注意的不僅是錯誤目標。有時候,我們會在錯誤的搜尋區域裡完全迷失自我。
6. 小心你正在尋找的東西
選擇做正確的事情,你就會得到有時候連做夢都想不到的回報;可一旦選擇失誤,就有可能得不償失。
7. 我們究竟在尋找什麼?
我們在黑暗中苦苦追尋的不只是一個被遺忘的名字,而是生活中許多最基本、最充實的部分。
8. 意外跌入新世界
我們找到了幸運物:他把隕石放在了廚房裡,放在燃木爐旁的灶台上面。
9. 遇見真愛
追求愛情,不僅是關乎如何尋找愛情,而且怎樣知道我們何時已經找到了它。
10. 我找到她了
某種東西突然從我的內心迸發了出來,就像一支熄滅的蠟燭重新被點燃了那樣。
11. 一見鐘情
且不論這短暫的接觸究竟持續了多久——初見一瞥、首次互動、頭一回說話、第一次約會——我們有時會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意識到,就是他/她了。
12. 開啟新生活
愛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發現。墜入愛河就意味著你處於一種渴望信息的狀態中。
13. 愛人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
如果你們真的關心同樣的問題,那么能否取得一致的答案反而顯得沒那么重要。
14. 向愛人展示童年的家
一段幸福的愛情,始於珍惜相似之處,終於在意不同之處。
15. C.和父親初次見面
我們遇到愛情,能夠認出愛情,是因為一種熟悉感。愛情並非像柏拉圖認為的那樣來自前世,而是源於我們早年的生活體驗。
16. 分歧與爭吵
如今,我們專注於手頭的實際問題,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它,即使不總是以滑稽而溫和的方式,也至少是理智而迅速的。
17. 搬家
在父親身體健康長期衰退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對尚未發生之事和過往發生之事同樣心存感激。
18. 有回報的愛
這就是有回報的愛的本質,當然也是所有情況中最幸運的一種:我們只希望獲得已經擁有的東西。
19. 初次走進C.的家鄉
我找到了一個新的家,它居然和我的原生家庭一樣美妙,這是我事先根本無法想像的。
三、連線
1. 隕石和半島
大約3000年前,半島才展露現在的形狀,它像逗號一樣蜷曲在美洲大陸的海岸線上。
2. 生活即是“和”
世界既充滿了美麗和偉大,也同時有不幸和痛苦;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善良的、有趣的、聰明的、勇敢的,也有小氣的、惱人的,非常殘忍的。
3. 求婚
臨終病榻、病房、她額上的一抹灰燼:我意識到,如果我能等到天下沒有痛苦和悲傷的話,我願意一直等下去。
4. 萬物相連
我們與他人的聯繫越緊密,就會感到越快樂。每一次墜入愛河既是對幸福的追求,也是一種對新連線的想像。
5. 婚禮
我想把所有親近的人拉進快樂圈,與他們分享我倆之間牢不可摧的“和”關係。
6. 矛盾是一種完整
人生總是事與願違:你時而崩潰,時而復原;時而忙碌,時而無聊;時而可怕,時而荒誕;時而滑稽,時而振奮。
7. 愛與悲傷密不可分
愛情最持久的問題,也是人生亘古不變的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接受終將失去它的現實。
8. 不只是連線,還是延續
我們是事物延續的一部分,是連線現在和未來的紐帶。我們是“瞭望者”,而非“守財奴”。

作者簡介

凱瑟琳·舒爾茨(Kathryn Schulz)是《紐約客》特約撰稿人,著有《我們為什麼會犯錯?》(Being Wrong)。她曾憑藉關於太平洋西北地區地震危機的文章《那一場大地震》 (The Really Big One)榮獲美國國家雜誌獎和普利茲獎。《不懼失去,不負相遇》源於《連敗紀錄》(Losing Streak),此文最初發表在《紐約客》上,後被收錄於《美國最佳散文集》中。她的作品還見於《美國最佳科學自然寫作》《美國最佳旅行寫作》和《美國最佳美食寫作》。舒爾茨是俄亥俄州人,現與家人居住在馬里蘭州東海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