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靠協定

不可靠協定

在計算機網路中,按照協定傳輸的可靠性來分類,可將協定分為可靠協定和不可靠協定。可靠協定保證可靠屬性。不可靠協定是指一種不可靠的無連線數據報協定。不可靠協定不保證數據被無損傳輸,甚至傳輸與否,提供“盡力而為”的交付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可靠協定
  • 外文名:unreliable protocol
  • 學科:計算機
  • 定義:一種不可靠的無連線數據報協定
  • 有關術語:協定
  • 領域:計算機網路
簡介,協定,常見不可靠協定,幀中繼,網路協定,UDP,異步傳輸模式,

簡介

不可靠協定是指一種不可靠的無連線數據報協定。在計算機網路,有多種不可靠協定,例如網際協定(IP),UDP幀中繼。不可靠協定雖然不能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但是不可靠協定的開銷低,傳輸速度快,容易擴展,因此在計算機網路中經常使用。

協定

又稱規程。指實現計算機間、 通信器材間、終端和網路間交流的 一套程式性規則。協定確保並定義格式、定時和其他程式來實現交流,即語法、語義、時序。在信息技術中,協定就是一些特殊的規則集合。①為在通信終端之間或通信 網路中正確地交換信息而對信息 的格式和傳輸順序所作的一整套約定。它被通信的接收方和傳送方認可,接收到的信息和傳送的信息均以這種規則加以解釋。②在計算機系統或網路中,為實現通信功能而對功能單元的操作所規定的一整套規則。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定,接收方與傳送方同層的協定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協定通常由三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回響;
(3)時序(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常見不可靠協定

幀中繼

幀中繼(frame relay)是於1992年興起的一種新的公用數據網通訊協定,1994年開始獲得迅速發展。幀中繼是一種有效的數據傳輸技術,它可以在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套用中快速而低廉的傳輸數位信息。它可以使用於語音、數據通信,既可用於區域網路(LAN)也可用於廣域網(WAN)的通信。每個幀中繼用戶將得到一個接到幀中繼節點的專線。幀中繼網路對於端用戶來說,它通過一條經常改變且對用戶不可見的通道來處理和其他用戶間的數據傳輸。
主要特點:用戶信息以(frame)為單位進行傳送,網路在傳送過程中對結構、傳送差錯等情況進行檢查,對出錯直接予以丟棄,同時,通過對幀中地址段DLCI的識別,實現用戶信息的統計復用
幀中繼是一種數據包交換通信網路,一般用在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中的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永久虛擬電路PVC是用在物理網路交換式虛擬電路(SVCs)上構成端到端邏輯連結的,類似於在公共電話交換網中的電路交換,也是幀中繼描述中的一部分,只是現在已經很少在實際中使用。另外,幀中繼最初是為緊湊格式版的X.25協定而設計的。
數據鏈路連線標識符DLCI是用來標識各端點的一個具有局部意義的數值。多個PVC可以連線到同一個物理終端,PVC一般都指定承諾信息速率CIR和額外信息率EIR。
幀中繼被設計為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現有的物理資源,由於絕大多數的客戶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利用數據服務,因此允許可以給電信營運商的客戶提供超過供應的數據服務。正由於電信營運商過多的預定了頻寬,所以導致了幀中繼在某些市場中獲得了壞的名聲。電信公司一直在對外出售幀中繼服務給那些在尋找比專線更低廉的客戶,根據政府和電信公司的政策,它被用於各種不同的套用領域。幀中繼正逐漸被ATMIP等協定(包括IP虛擬專用網)替代。

網路協定

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縮寫為 IP),是用於分組交換網路的一種面向數據的協定。IP是在TCP/IP協定中網路層的主要協定,任務是僅僅根據源主機和目的主機的地址傳送數據。為此目的,IP定義了定址方法和數據報的封裝結構。第一個架構的主要版本,現在稱為IPv4,仍然是最主要的網際網路協定,儘管世界各地正在積極部署IPv6。網際網路協定的設計原則,假定網路基礎設施本身就是不可靠的單一網路元素或傳輸介質,並且它使用的是動態的節點和連線。不存在中央監測和性能衡量機制來跟蹤和維護網路的狀態。為了減少網路的複雜性,大部分網路智慧型故意地分布在每個數據傳輸的終端節點。傳輸路徑中的路由器只是簡單地將數據報文傳送到下一個匹配目的地址的路由前綴的本地網關。
由於這種設計的結果,網際網路協定只提供盡力傳送,其服務也被視為是不可靠的。在網路專業語言中是一種無連線的協定,相對於所謂的面向連線的模式。在缺乏可靠性的條件下允許下列任何故障發生:
  • 數據損壞
  • 丟失數據包
  • 重複到來
  • 數據包傳遞亂序;意思是,如果包'A'是在包'B'之前傳送的,但B可能在A到達前到達。

UDP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簡稱, 中文名是用戶數據報協定,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式系統互聯) 參考模型中一種無連線的傳輸層協定,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規範。UDP在IP報文的協定號是17。
UDP協定全稱是用戶數據報協定 ,在網路中它與TCP協定一樣用於處理數據包,是一種無連線的協定。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層——傳輸層,處於IP協定的上一層。UDP有不提供數據包分組、組裝和不能對數據包進行排序的缺點,也就是說,當報文傳送之後,是無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達的。UDP用來支持那些需要在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的網路套用。包括網路視頻會議系統在內的眾多的客戶/伺服器模式的網路套用都需要使用UDP協定。UDP協定從問世至今已經被使用了很多年,雖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經被一些類似協定所掩蓋,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為一項非常實用和可行的網路傳輸層協定。經常在計算機遊戲或其他看重速度而允許少量數據損失的場合。

異步傳輸模式

異步傳輸模式(英語: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又叫信元中繼。ATM採用電路交換的方式,它以信元(cell)為單位。每個信元長53位元組。其中報頭占了5位元組。異步傳輸是數據傳輸的一種方式。由於數據一般是一位接一位串列傳輸的,例如在傳送一串字元信息時,每個字元代碼由7位二進制位組成。但在一串二進制位中,每個7位又從哪一個二進制位開始算起呢?異步傳輸時,在傳送每個數據字元之前,先傳送一個叫做開始位的二進制位。當接收端收到這一信號時,就知道相繼送來7位二進制位是一個字元數據。在這以後,接著再給出1位或2位二進制位,稱做結束位。接收端收到結束位後,表示一個數據字元傳送結束。這樣,在異步傳輸時,每個字元是分別同步的,即字元中的每個二進制位是同步的,但字元與字元之間的間隙長度是不固定的。
ATM能夠比較理想地實現各種QoS,既能夠支持有連線的業務,又能支持無連線的業務。是寬頻ISDN(B-ISDN)技術的典範。ATM為一種交換技術,在傳送數據時,先將數字數據切割成多個固定長度的數據包,之後利用光纖或DS1/ DS3傳送。到達目的地後,再重新組合。ATM網路可同時將聲音、視頻及數據集成在一起。針對各種信息類型,提供最佳的傳輸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