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歷史

不丹歷史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西藏)領土,元朝統一西藏後,成為中國的領土,到清朝時才分裂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丹歷史
  • 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
  • 國家:不丹
  • 獨立:清朝
國家概況,早期歷史,神權政府,君主國家,旺楚克家族,現代不丹,

國家概況

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其東、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為內陸國。北部山區氣候寒冷,中部河谷氣候較溫和,南部丘陵平原屬濕潤的亞熱帶氣候。人口為783689(2016年12月)。人口增長率約為1.3%。不丹族約占總人口的50%,尼泊爾族約占35%。不丹語“宗卡”為官方語言。藏傳佛教(噶舉派)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早期歷史

不丹的早期歷史充滿著神秘色彩並且也是含糊不清。一些證據表明不丹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雖然史前的不丹歷史還沒有被考證,但有證據顯示最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有人類開始使用石器和武器。
7世紀,佛教開始傳入不丹。吐蕃國王松贊乾布命人在今不丹中部和帕羅宗建造了兩所寺院。
8世紀,蓮花生曾至不丹傳教。即為吐蕃一個部落。9世紀開始形成獨立部落
12世紀後藏傳佛教竺巴噶舉派逐漸執掌權力實行政教合一。不丹在13世紀元朝統一西藏後,受元朝總制院管轄。

神權政府

1616年夏仲阿旺朗傑在統一了不丹後,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後五次打敗了格魯派,終於在不丹立足。夏宗阿旺朗傑奠定了現代不丹的領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礎。西藏與不丹的宗藩關係在十八世紀頗羅鼐掌政西藏的時期確立。
不丹歷史
清朝政府未將不丹納入屬國,但允許西藏擁有自己的屬國。1772年遭英國入侵,淪為英國的保護地。186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被迫割讓2000平方公里土地。

君主國家

旺楚克家族

1907年12月17日,烏顏·旺楚克被擁為國王,稱竺加布。取消沙布隆職銜、廢除德布王,宣布國王世襲,集政教大權於國王一身,結束神權、政權並存的歷史,開始了旺楚克家族的統治。
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訂《印度不丹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印度每年付給不丹的津貼增為50萬盧比,繼承英國在不丹的特權。

現代不丹

1952年,旺楚克家族王儲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繼任國王。他為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對不丹內政、外交進行一系列重要的改革。1953年,成立贊都(即國民議會),為不丹歷史上第1個立法機構。1965年,成立王國諮詢委員會,在贊都休會期間,該委員會就國家大事向國王提出建議。1968年,成立本卡措克(大臣會議),是王國政府的主要行政機構。
1968年,國王在第一次贊都會議上宣布不丹為君主立憲國;贊都擁有最高權力,不僅有權任命大臣,而且一旦國王違背人民福利和國家利益時,有權罷免國王;並具體規定,如果贊都以 2/3的大多數通過對國王的不信任投票,國王必須讓位給繼承人。在經濟方面,1956年進行土地改革,廢除農奴制,取消對尼泊爾少數民族的歧視。1961年開始實行經濟建設五年計畫,1971年成立國家計畫委員會,獨立制定經濟發展計畫。發展重點是交通、電力、教育等基礎設施和農業。在國內實行政治、經濟重大改革的同時,不丹積極爭取獨立自主地參預國際政治、經濟活動。
60年代初,不丹首相公開宣布,“不丹不是印度的一部分,它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它可以自己處理自己的外交關係”。1963年不丹成為科倫坡計畫組織的會員國。1971年不丹參加聯合國組織。結束了這個國家長期與世隔絕的狀況。1973年,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國。現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於1974年即位(見彩圖)。繼續執行先王的內外政策,努力發展對外政治、經濟關係。
不丹一直以禁區而聞名,直到20世紀60年代修了通往外部的公路、70年代開放邊境,目前不丹與52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與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均無外交關係。在所有鄰國中,不丹也是唯一一個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不丹1999年才引進電視,是世界上最後一個開放電視與網路的國家,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率分別僅為30%、5%,全國只有一個機場,沒有鐵路,幾乎與現代化世界格格不入。
不丹同中國有悠久的往來,兩國關係友好,但同時也是唯一一個沒跟中國建交的鄰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