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莒州村

下莒州村是資溪縣高阜鎮的一個自然村,40餘戶人家,距縣城約20公里遠,村前的小溪就叫莒州水,是匯往龍虎山瀘溪河的一條支流。明末清初,下莒州村的祖先鄧趙從金溪黃通遷徙到此開基。

村里還保存有不少明清古建築,如外翰第、超然公祠、福興橋、節孝牌坊等,錯落有致的分布在該村各處。超然公祠是下莒州鄧氏宗祠,位於下莒州村水車旁,建於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該祠寬16米,深32米,分上、中、下三廳,公祠牆高8米,正門上方為石雕“超然公祠”四個大字,大字上方則豎刻“恩榮”二字,兩邊分別有三塊浮雕石板,雕有龍、鳳、麒麟、鶴、鹿、魚及花草、取“福、祿、壽、喜”年年有餘之意。大門兩邊對聯為:派衍三三源流長泝當前水;雲蒸六六小大群宗第一峰。兩邊小門則書“存愛”“著愨”四字(非常厚愛、非常誠實之意)。據村里老人鄧正輝介紹,清代以來,下莒州村十分重視教育,村雖小,但卻建有多個私塾,用於培養後代。鄧超然便在村中讀書,後來中舉,曾在河北任縣令、鹽督使、外翰等職。福興橋是一座石拱橋,建在莒州水之上,與福興寺相連。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過去通往外界的唯一一座橋樑。福興橋雖歷經近300年風雨,依然堅固無比。如今村里已經建了一座鋼筋水泥大橋,但福興橋仍是村民耕作的主要通道,橋孔縫隙里叢生野草、青藤和小樹,拱橋青石上斑斑駁駁的苔蘚,顯現它蒼涼凝重的古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莒州村
  • 外文名稱:Junan under state village
  • 地理位置:下莒州村是資溪縣高阜鎮的一個自然村
  • 類型:山區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77.65畝(其中:田63.04畝,地414.61畝),人均耕地2.16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46畝;水面面積21畝;草地61.95畝;荒山荒地751畝,其他面積57.6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0戶通自來水有1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9.82%)。有5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0.18%、98.25%和80.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戶(分別占總數的61.4%和94.29%)。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2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1輛。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55.91%;畜牧業收入9.6萬元,占總收入的34.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1頭,肉牛18頭,肉羊114頭);林業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0.72%;第二、三產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8.96%。農民人均純收入8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外。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8.8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馬鈴薯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優質玉米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7戶,共有鄉村人口221人,其中男性125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221人,勞動力127人。該村全部為漢族22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1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旱排地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2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8人,其中小學生36人,中學生2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7.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665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 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0人,黨員中男黨員9 人,女黨員1人。團員35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