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社鄉

下社鄉

下社鄉地處盂縣北部山區,向南距縣城40公里。鄉域東鄰梁家寨鄉,南毗上社鎮,西望西潘鄉,北與我省定襄縣、五台縣接壤,國土面積132.98平方公里。全境山脈連綿,水資源豐富,是滹沱河、龍華河、烏河三河交匯之地。石陽公路貫通全鄉,為下社帶來便利的交通。全鄉共轄2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7665人(2017年),共有耕地7700餘畝,其中水澆地5700畝。2010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400萬元,財政收入實現4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50元,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紅旗鄉鎮”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社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盂縣
  • 面積:132.98平方公里
  • 人口:7665人(2017年)
  • 車牌代碼:晉C
行政村名單:,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發展,工業及第三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發展方向,旅遊景點,地圖信息,

行政村名單:

樊家匯、上細腰、下細腰、碾子坪、河西、下社、澤泊、喬家莊、溝子口、下莊、會裡、賈家峪、王家灘、莊裡、七東、里千口、孫家口、夫城口、棗園、牛郎灣。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凸顯。下社鄉是一個純農業區,種業是全鄉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主導產業 。境內水源豐富,龍華河、滹沱河、烏河流經全境,全鄉海拔500米左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無工業污染,是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天然場所。是全市、全縣核桃、花椒、柿子、夏山藥、大田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的主要產區。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全鄉農業生產以乾果、蔬菜、水資源利用為三大主導產業的生產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已擁有全市最大的核桃生產基地,種植面積15000畝。擁有全縣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園區面積超5000畝。農業經營模式不斷創新,全鄉共有蔬菜、乾果、小雜糧、養殖等各類專業技術合作社27個,其中尤以樊家匯匯龍水產養殖合作社、下細腰惠民小雜糧種植合作社、棗園天鴻養殖合作社經濟效益最為良好。

工業及第三產業發展

全鄉 境內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大理石、長石、至石、透輝石、石英石、石棉、鐵礦、銅礦等蘊藏較為豐富。 受地域、資源等諸多因素制約,下社全境一直鮮有工業企業發展。水力資源已在開發,位於滹沱河畔的王家灘水電站已在建設中;金屬和非金屬礦藏資源尚待開發,第三產業發展主要集中於運輸、餐飲服務、商業零售等幾個方面。作為最為活躍的經濟元素,對貧困山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幾年,政府不斷加大對勞務輸出的培訓和管理力度,積極鼓勵和幫助全鄉農民外出務工,促進了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

新農村建設

按照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全面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進步。全鄉“村村通”、“戶戶通”、適齡兒童入學率、閉路電視覆蓋率、五保供養率全部達到100%;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鄉自來水、村級衛生所、便民店、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基本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有效運轉,新農保、新農合全部達標;環境面貌大有改觀,園林化建設取得新進展。目前,生態文明村、新農村建設推進村已有13個;村政建設不斷推進,基層民主進一步落實。

發展方向

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穩定農業調結構,強化基礎上項目,主攻生態興旅遊,轉型發展增收入,構建和諧保穩定”的目標任務,大力弘揚老區精神,以生態開發、構建和諧總攬“十二五”工作,全面推進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開拓新里程。
下社鄉是一片投資的熱土,是一片興業的寶地,更是一眼創造財富的源泉,這裡山水鐘靈毓秀,下社鄉誠邀各界賓朋共同開發,共謀發展,共創下社美好明天。

旅遊景點

盂縣下社鄉著名旅遊風景區,天橋山旅遊風景區位於龍華河畔,山清水秀,植被種類繁多,綠樹成蔭。山體凹凸起伏,峰迴路轉,有半山地特徵,現有自然形成的40米高的水流瀑布2處,20米高的水流瀑布1處,80米高的龍騰外星石瀑布1處,特別是天橋景點處還有40米長的一段自然礦泉水,在零下40-50度也川流不息,極具觀賞性與商業前景。天橋山是古仇猶國遺址,還是趙氏孤兒的第一藏身處。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下社鄉政府(石陽線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