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頭村(廣東潮安縣江東鎮下轄村)

下水頭村(廣東潮安縣江東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下水頭村蔡氏原從浙江遷福建莆田,再遷澄海漁洲。先輩蔡蘭軒於明隆慶年間(隆慶元年為公元1567年)從漁洲來此創村。村有李厝李姓,其先輩在此定居至今。建國後,又有林姓由潮城移來落戶。和睦相處,互衷共濟。

村北部與上水頭村相鄰,南與鐘厝、柚杭、柚園接壤,東、西兩面倚堤圍臨韓江。隔江與潮州市區和楓溪區相望。村名因居於上水頭之下而得名。屬潮安縣江東鎮,距鎮政府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水頭村
  • 所屬地區福建莆田
  • 電話區號:0594
  • 人口:195人
人口詳情,發展概況,文化底蘊,經濟發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地圖信息,

人口詳情

全村現有324戶,人口1457人,其中男性690人,女性767人(計李姓59人,林姓9人)。現有耕地面積約260畝。因地域居江東之北部,地勢高,土地平坦。屬沙壤土,土質疏鬆,經過不斷改良,興修水利,築渠溝,引灌溉,排澇積水順利而成良田沃土。宜種植麻豆、麻竹、甘蔗及雜果、龍眼、香蕉、木仔和瓜、菜、豆、青蒜、芹菜等作物。村民以種植蔬菜為主,品種齊全,以盛產芥菜、白茄出名,收入較多。

發展概況

下水頭村是典型的以農業和家庭副業為主的村莊,沒有村辦的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廠。只有個體的民營企業多家,從事經營服裝、洗熨、機絞、機繡等和手工藝品服務型的來料加工業。全村在外做生意的有幾十戶,另外,又有約300多名精壯勞力,常年在省內大、中城市打工或做家庭經營的小生意。由於繼承先人勤勞刻苦的精神、和睦友恭,男勤耕、女勤織,近幾年,百業發展較快,總體效益還算不錯。

文化底蘊

全村文化底蘊積澱深厚,向來重視教育,科舉成名,人才薈萃。昔在清代乾隆年間(乾隆元年為公元1736年)鄉賢蔡新孝教太子識字有功,皇上賜“科舉世界”燈籠一對,官居太子太傅,建造“蔡氏家廟”。蔡美庵(官名蔡和貴)於乾隆22年丁丑科中進士。奉直大夫蔡啟賜,奉政大夫蔡成統均於清光緒年間(光緒元年為公元1875年)官居七品(註:按清制,官階或品級有錯)。自晚清至民國初期,鄉中開辦夜校,建“和衷學校”發展教育事業,重金聘請高名教師任教。根據記載,至今有110餘年,因辦學出色,毗鄰鄉民聞名紛紛送子弟前來求學。抗戰勝利後,曾向潮安縣教育機關備案,批准命名為“潮安江東鄉第五中心國小”。其時上水頭、鐘厝、柚杭、柚園、葛外等村學童均入中心國小讀書。元巷、村頭等保校初級學生需深造的,也進“中心國小”讀至國小畢業。由於教師質量高,學生好學,結果培養出一大批大學生,單下水頭考上大學的有幾十人。解放後,江東鄉第五中心國小改名為“水頭學校”,再改為“下水頭學校”。歷屆村政領導對教育都很重視,經多次重修校舍,學校現時已建成一所適應現代教學的場所。近幾年來由於領導有方,學校師生和衷共濟,以人為本,教書育人,重視國小素質教育,加強辦學特色,努力培養現代各類人才。使學校越辦越出色,近年來,本村弟子在小考、中考、高考中均能取得好成績,出現桃李滿天下。

經濟發展

“興學育才,飲水思源”這正是下水頭村民的寫照。知名賢達僑親李漢強先生,捐款70萬元建設江東華僑中學,僑親蔡其逢先生捐款30萬元修建下水頭學校……一大批海外熱愛桑梓的先生和女士們爭為家鄉做貢獻。
現在村幹部仍切實繼續抓好計畫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村民當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電、渠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為建設文明富裕的新農村而努力。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有44戶飲用井水,有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6.36%和86.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63.64%和36.36%);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02萬元,占總收入的42.82%;畜牧業收入49.41萬元,占總收入的54.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頭,肉牛15頭,雞350隻);林業收入0.74萬元,占總收入的0.81%;第二、三產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1.47%;其他收入0.61萬元,占總收入的0.67%。農民人均純收入3236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往縣內。2007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23%,該村發展畜牧業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4戶,全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93人,勞動力10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0人,白族1人,漢族18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人,五保戶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回龍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碧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6人,團員17人。

地圖信息

地址:潮州市潮安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